春節前夕,業內焦急等待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的靴子終于落地: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發布通知,決定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通知說,調整后的政策從2月12日起實施,2月12日至6月11日為過渡期。
此次調整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根據成本變化等情況,調整優化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標準,合理降低新能源客車和新能源專用車補貼標準。燃料電池汽車補貼力度保持不變,燃料電池乘用車按燃料電池系統的額定功率進行補貼,燃料電池客車和專用車采用定額補貼方式。鼓勵技術水平高、安全可靠的產品推廣應用。
該項政策發布后,在業內仍引起較大震動,各類專業媒體的解讀紛紛出籠,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們也對此十分關注。那么,此次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制定標準是什么?補貼比例有何調整?
補貼政策調整的目的是提高了技術門檻要求
此次政策調整的依據是,根據動力電池技術進步情況,進一步提高純電動乘用車、非快充類純電動客車、專用車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門檻要求,鼓勵高性能動力電池應用。提高新能源汽車整車能耗要求,鼓勵低能耗產品推廣。不斷提高燃料電池汽車技術門檻。
政策要求,新能源汽車產品納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后銷售推廣方可申請補貼,2017年目錄內符合調整后補貼技術條件的車型,可直接列入新的目錄。有關部委將根據新能源汽車技術進步、產業發展、推廣應用規模等因素,提前研究發布2019年和2020年關鍵技術指標門檻。
新能源乘用車補貼門檻:三項指標一個不能少
此次調整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在以下幾方面對新能源乘用車提出了技術要求:
首先,政策規定,純電動乘用車30分鐘最高車速不低于100公里/時;
純電動乘用車工況法續駛里程不低于150公里,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工況法續駛里程不低于50公里。
其次,純電動乘用車動力電池系統的質量能量密度不低于105Wh/kg。
其三,根據純電動乘用車能耗水平設置調整系數。按整車整備質量(m)不同,工況條件下百公里耗電量(Y)應滿足以下門檻條件:m≤1000kg時,Y≤0.0126×m+0.45;1000<m≤1600kg時,Y≤0.0108×m+2.25;m>1600kg時,Y≤0.0045×m+12.33。
其四,工況法純電續駛里程大于等于80km的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其A狀態百公里耗電量應滿足純電動乘用車門檻要求。
根據調整的技術標準,此次純電動乘用車補貼政策具體規定是:
——105(含)~120Wh/kg的車型按0.6倍補貼,120(含)~140Wh/kg的車型按1倍補貼,140(含)~160Wh/kg的車型按1.1倍補貼,160Wh/kg及以上的車型按1.2倍補貼。換句話說,動力電池系統的質量能量密度不低于140Wh/kg,才能拿到1倍以上的補貼。
——百公里耗電量(Y)優于門檻0(含)~5%的車型按0.5倍補貼,優于門檻5(含)~25%的車型按1倍補貼,優于門檻25%(含)以上的車型按1.1倍補貼。
——工況法純電續駛里程低于80公里的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B狀態燃料消耗量(不含電能轉化的燃料消耗量)與現行的常規燃料消耗量國家標準中對應限值相比小于65%,比值介于60%(含)~65%之間的車型按0.5倍補貼,比值小于60%的車型按1倍補貼。
新能源客車補貼標準與乘用車考核項目相同
此次調整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對新能源客車技術要求提出如下規定:
——單位載質量能量消耗量(Ekg)不高于0.21Wh/km·kg,0.15~0.21(含)Wh/km·kg的車型按1倍補貼,0.15Wh/km·kg及以下的車型按1.1倍補貼。
——純電動客車(不含快充類純電動客車)續駛里程不低于200公里(等速法)。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客車純電續駛里程不低于50公里(等速法)。
——非快充類純電動客車電池系統能量密度要高于115Wh/kg,快充類純電動客車快充倍率要高于3C,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客車節油率水平要高于60%。
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補貼以動力電池總儲電量為依據
在此次補貼政策調整中,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補貼標準和技術要求以提供驅動動力的動力電池總儲電量為依據,采取分段超額累退方式給予補貼,其具體規定如下:
——裝載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不低于115Wh/kg。
——純電動貨車、運輸類專用車單位載質量能量消耗量(Ekg)不高于0.4Wh/km·kg,對0.35~0.4Wh/km·kg(含)的按0.2倍補貼,對0.35Wh/km·kg及以下的按1倍補貼。
——作業類純電動專用車噸百公里電耗(按試驗質量)不超過8kWh。
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標準:補貼力度保持不變,續駛里程不低于300公里
此次調整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根據成本變化等情況,調整優化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標準,而合理降低新能源客車和新能源專用車補貼標準。燃料電池汽車補貼力度保持不變。
此次調整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對燃料電池乘用車按照搭載燃料電池系統的額定功率進行補貼,燃料電池客車、貨車采取定額補貼,其具體規定如下:
——燃料電池系統的額定功率與驅動電機的額定功率比值不低于30%,比值介于0.3(含)~0.4的車型按0.8倍補貼,比值介于0.4(含)~0.5的車型按0.9倍補貼,比值在0.5(含)以上的車型按1倍補貼。
——乘用車燃料電池系統的額定功率不小于10kW,商用車燃料電池系統的額定功率不小于30kW。
——燃料電池汽車純電續駛里程不低于300公里。
部分新能源汽車申請財政補貼的運營里程要求為2萬公里
此次調整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對分類調整運營里程提出要求:
對私人購買新能源乘用車、作業類專用車(含環衛車)、黨政機關公務用車、民航機場場內車輛等申請財政補貼不作運營里程要求;其他類型新能源汽車申請財政補貼的運營里程要求調整為2萬公里,車輛銷售上牌后將按申請撥付一部分補貼資金,達到運營里程要求后全部撥付,補貼標準和技術要求按照車輛獲得行駛證年度執行。
進一步加強推廣應用監督管理
《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簡稱《通知》)中強調,加快完善信息化監管平臺。各級行業主管部門牽頭,盡快建成企業、地方、國家三級聯網的新能源汽車監管平臺并發揮作用,動態掌握車輛生產、銷售、運行、充電設施運營情況,結合現有管理手段實現對生產準入、目錄審核、補貼發放、安全運營、運營里程等環節監管的全覆蓋。
《通知》要求,建立與補貼掛鉤的整車和電池“一致性”抽檢制度。在整車和動力電池生產、銷售等環節隨機抽查一定比例產品,進行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整車能耗等關鍵參數一致性檢測。建立常態化信息發布機制,對抽檢產品參數與推薦車型目錄內參數值不一致的,根據情節輕重程度,暫停推薦車型目錄、按型號扣減或緩撥補貼資金,并按有關規定對相關企業和檢測機構給予處罰。
為加大對騙補企業的處罰力度,《通知》要求,除依據《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予以沒收違法所得和罰款外,還將視情節輕重采取暫停或取消推薦車型目錄、取消補貼資格并納入“黑名單”等限制性措施。
四部委再次強調各地不得采取地方保護措施
《通知》特別強調指出,破除地方保護,建立統一市場。
《通知》重點提出,各地不得采取任何形式的地方保護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設置地方目錄或備案、限制補貼資金發放、對新能源汽車進行重復檢驗、要求生產企業在本地設廠、要求整車企業采購本地零部件等措施。對經有關部門認定存在地方保護行為的地方,中央財政將視情節相應扣減充電基礎設施獎補資金。各地對列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應一視同仁執行免限行、免限購、發放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等支持措施。地方應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和改善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從2018年起將新能源汽車地方購置補貼資金逐漸轉為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新能源汽車使用和運營等環節。
主管部門要求落實生產者責任
《通知》要求,企業應進一步落實生產者責任,對自身生產和銷售環節加強管理與控制,建立企業監控平臺,及時準確上報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申報信息,確保真實、可查。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按有關文件要求對消費者提供動力電池等儲能裝置、驅動電機、電機控制器質量保證。建立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統計和審查機制,對已銷售產品存在安全隱患、發生安全事故的,企業應提交產品事故檢測報告、后續改進措施等材料。對由于產品質量引起安全事故的車型,視事故性質、嚴重程度等給予暫停車型推薦目錄、暫停企業補貼資格等處罰,并扣減該車型補貼資金。
2月12日至6月11日為政策調整過渡期
根據《通知》的安排,調整后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從2018年2月12日起實施,2018年2月12日至2018年6月11日為過渡期。
過渡期期間,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按照《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6〕958號)對應標準的0.7倍補貼,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按0.4倍補貼,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標準不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