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中國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根據中國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容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分布式光伏累計并網容量2.54億千瓦,同比增長60.8%。截至2024年3月底,光伏發電累計并網容量6.6億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2.8億千瓦。未來,我國分布式光伏電站行業技術創新將不斷加速,同時,分布式光伏系統將與儲能系統融合,提高電網的穩定性,此外,我國分布式光伏電站行業的資源配置方式將更加成熟。
一、定義及分類
分布式光伏電站通常是指利用分散式資源,裝機規模較小的、布置在用戶附近的發電系統,它一般接入低于35千伏或更低電壓等級的電網。分布式光伏電站特指采用光伏組件,將太陽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分布式光伏電站系統。其中戶用式光伏是分布式光伏的一種,它安裝容量小,安裝點多,通常裝在居民自有的屋頂上。分布式光伏電站主要包括工商業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和戶用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等。具體分類如下:
二、行業政策
1、主管部門及監管體制
分布式光伏電站行業主管部門主要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等。國家能源局負責光伏發電項目的核準。研究提出能源發展戰略、政策,研究擬定發展規劃。推進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組織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指導能源節約、能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工作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起草電價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或規章、電價調整政策,制定電價調整的國家計劃或確定全國性重大電力項目的電價。擬訂清潔能源發展規劃。推動清潔能源等高技術產業發展,實施技術進步和產業現代化的宏觀指導。指導引進的重大技術和重大成套裝備的消化創新工作等。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擬訂并組織實施工業行業規劃、產業政策和標準。監測工業行業日常運行。推動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和自主創新等。
分布式光伏電站行業自律組織主要為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參與制定行業、國家或國際標準,推動產品認證、質量檢測等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及時向會員單位和政府有關部門提供行業情況調查、市場趨勢、經濟運行預測等信息。維護會員合法權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反對不正當競爭,促進和組織訂立行規行約,推動市場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強與國內外相關組織、企業的聯系和交流,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維護中國光伏行業利益、形象,積極應對國際糾紛等。
2、相關政策
近年來,隨著我國分布式光伏電站下游用電需求的不斷增長,我國政府推出許多相關政策促進分布式光伏電站行業的發展,如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2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因地制宜加快推動分散式風電、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在條件具備地區組織實施“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和“千家萬戶沐光行動”。政策強調因地制宜加快推動分散式風電、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這將有助于充分利用各地的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推動分布式光伏在更廣泛的區域和領域得到應用。同時,“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和“千家萬戶沐光行動”等具體舉措的實施,將進一步激發基層和農村市場的潛力,推動分布式光伏在這些領域的快速發展。
三、行業壁壘
1、技術壁壘
光伏電站系統集成業務涉及屋頂勘察、方案排布、項目建設、并網移交、運維保修等一系列環節,要求企業在勘察評估、方案排布、項目建設等方面具備較高的技術水平,各環節的業務水平決定了電站的最終發電效率和后續運營成本,繼而影響電站投資者的投資回報率。且分布式光伏電站還有著單體規模小、數量多、地點分散、難以集中管理運營的特點,為滿足市場上大量新增分布式光伏電站客戶的投資需求,企業需要擁有電站開發集成運維全產業鏈的業務能力以及降本增效的信息化管理能力。故市場上專業技術較高、項目經驗豐富、具備全產業鏈業務能力和信息化管理能力的企業具備更強的競爭力。
2、資金壁壘
分布式光伏電站系統集成業務中,通常需要墊付大量資金用于采購組件、逆變器、支架等設備材料。分布式光伏電站投資運營業務也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前期建造資金需求量較高。強大的資金能力是同時推進多個光伏電站項目的必要保證,故行業中存在一定的資金壁壘。
3、區域壁壘
分布式光伏電站系統集成業務通常需要進行下沉式的資源開發和地區化的項目管理。未突破屬地化的公司業務開展通常只能局限于某一區域;只有擁有多區域開發建設管理能力的公司才能在市場上擁有更強競爭力,從而滿足各地電站投資者的需求。行業新進入者難以在多個省市區同時進行屋頂資源開發和電站項目建設,故行業存在區域壁壘。
4、品牌壁壘
目前市場上光伏電站投資方主要為大中型發電企業、能源投資企業及其下屬公司。這些客戶通常都建立了完善的供應商認證體系,企業聲譽、產品品牌是光伏電站投資方選擇電站集成商的重要考慮因素。為保證所投資光伏電站的長期運營和穩定收益,上述企業通常傾向于選擇品牌聲譽良好、電站質量穩定、項目經驗充分的供應商。故光伏發電行業內品牌知名度高、市場認可度較高的企業往往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行業新進入者很難在短期內積累客戶資源、建立品牌效應,故行業中存在一定的品牌壁壘。
四、產業鏈
1、行業產業鏈分析
分布式光伏電站行業產業鏈上游為組件以及設備生產環節,主要包括光伏電池片、光伏組件、光伏逆變器、光伏支架等;產業鏈中游為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環節;下游主要應用于政府部門、市政設施、居民住宅、工商業建筑等。
從上游來看:上游的光伏電池片、光伏組件、光伏逆變器、光伏支架等產品的價格直接影響著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技術進步和規模經濟能夠降低這些關鍵部件的成本,從而降低整個項目的投資成本,提高項目的經濟吸引力。產業鏈上游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對分布式光伏電站的效率和性能有著重要影響。高效率的電池片和逆變器能夠提高光伏系統的發電效率,延長使用壽命,降低維護成本,從而提升整個電站的綜合性能。
從下游來看:下游領域如政府部門、市政設施、居民住宅、工商業建筑等對分布式光伏電站的需求,直接推動了分布式光伏電站行業的市場增長。隨著綠色能源政策的推廣和環保意識的提高,這些領域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將持續增長,進而為分布式光伏電站行業提供更多的市場機會。





















2、行業領先企業分析
(1)晶科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晶科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電業務涵蓋地面集中式光伏、工商業分布式光伏和戶用分布式光伏等。2023年,公司成功把握產業鏈價格下行帶來的周期利好,充分發揮公司多年積累的項目開發經驗和資源優勢,各類型電站新增裝機迎來增長。2023年晶科科技工商業分布式項目完成并網350MW,較2022年增長166MW,同比增長90%;合計完成項目新增簽約426MW,與騰訊、順豐、三棵樹等知名企業達成項目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公司工商業分布式業務2024年繼續保持高水平發展。2023年晶科科技戶用光伏業務完成建檔1418MW,新增并網969MW,較2022年增長894MW,同比增長1192%,累計并網超過1GW。2023年,晶科科技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與發電量分別達到2035MW、16.34億千瓦時。
(2)北京京運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運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以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發電和節能環保四大產業綜合發展的集團化企業,主導產品包括單晶硅生長爐、多晶硅鑄錠爐、區熔爐等光伏及半導體設備,多晶硅錠及硅片、直拉單晶硅棒及硅片、區熔單晶硅棒及硅片等光伏及半導體產品,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等新能源發電項目及脫硝催化劑。京運通是較早進入光伏發電領域的企業,并根據行業周期和國家政策不斷調整發展節奏,后又涉足風力發電領域,是分布式光伏行業主要領先企業之一。2023年京運通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與發電量較2022年有所下降,裝機容量與發電量分別為574.45MW、5.66億千瓦時。
五、行業現狀
近年來,中國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根據中國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容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分布式光伏已經廣泛應用于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公共建筑、農村屋頂等領域。特別是在“千家萬戶沐光行動”的推動下,農村屋頂光伏市場得到了快速發展。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分布式光伏累計并網容量2.54億千瓦,同比增長60.8%。截至2024年3月底,光伏發電累計并網容量6.6億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2.8億千瓦。
六、發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
近年來,我國政府大力支持光伏行業發展,同時推出許多相關政策促進分布式光伏電站行業的發展,如《“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全面推進分布式光伏開發,重點推進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公共建筑等屋頂光伏開發利用行動,在新建廠房和公共建筑積極推進光伏建筑一體化開發,實施“千家萬戶沐光行動”,規范有序推進整縣(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建設光伏新村。政策明確提出要重點推進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公共建筑等屋頂光伏的開發利用,這將極大地擴大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市場規模。政策鼓勵在新建廠房和公共建筑中積極推進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開發。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建筑的美觀性和功能性,還能有效促進分布式光伏電站與建筑行業的深度融合,推動行業向更高層次發展。
(2)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環境惡化與資源緊缺的問題制約著全球范圍內的可持續發展,故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勢在必行,可再生能源的進一步開發以及現有能源利用的清潔低碳化將是能源發展的基本趨勢。在《巴黎協定》中,全球GDP排名前十的國家基本都通過政策宣示或法律規定公布了溫室氣體排放凈零目標,太陽能、風能及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和利用則成為各國達成“凈零目標”的重要途徑。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太陽能光伏發電具有能源來源路徑最短、轉換效率最高、儲量最大、清潔安全等特性,因此成為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進程中重要構成部分。
(3)數字技術推動分布式光伏創新
受益于云平臺、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的發展,光伏企業可以憑數字技術驅動實現能源數字化轉型和創新。在數字技術與光伏產業的結合下,光伏領域出現了“智慧能源系統”“智能運維平臺”“光伏電站清掃機器人”“無人機智能巡檢系統”等智能軟件系統或硬件設備。上述光伏產業的數字化應用可實現電站建設效率提升、電站運行可視化、電站運維人力縮減等效果,從而全方位降低光伏發電度電成本。光伏數字化是未來光伏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光伏行業的重要機遇。
2、不利因素
(1)區域集中度較高
我國光伏發電產業在政策支持和技術革新的影響下快速變化,但我國部分地區的市場和民眾積極性仍待調動。目前我國分布式光伏主要集中于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河南等少數幾個省份,區域市場集中度較高。隨著光伏發電成本逐步降低,平價上網全面實現,應通過市場化機制提高各地民眾接受度、促進光伏發電在各地多元化均衡發展。
(2)新能源配套電力系統建設滯后
新能源電力的大比例接入以及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和間歇性特點增加了電網的穩定性風險,新能源大規模應用首先要解決電力系統的平衡問題。目前我國部分地區電網已達到輸電極限,若想繼續發展新能源,就需要增加輸電能力;并且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電力基礎設施也亟待進一步升級以應對光伏發電的波動性特征。由于目前新能源配套電力系統建設滯后,使得部分新能源發電項目無法備案開工或被迫延期并網。新能源發電項目建設周期較短,電力系統改造建設周期較長,故需要提前開展電力系統改造和升級。我國電力系統存在靈活性資源不足、建設滯后的問題,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核心和基礎,也是目前的必然選擇。
(3)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效應
光伏發電在未來存在被其他可再生能源替代的風險。可再生能源發電包括水力發電、風力發電、生物質發電、太陽能發電、海洋能發電和地熱能發電。近年來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發展愈發成熟,技術水平不斷突破,發電效率屢創新高,裝機容量持續增長。雖然光伏裝機容量占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首位,但根據實際發電量來看,太陽能發電量較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低,且太陽能光伏發電存在間歇性工作的缺點;如若在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則會對光伏發電產生替代效應,對光伏發電行業發展具有不利影響。
七、競爭格局
我國分布式光伏電站行業競爭相當激烈,在工商業光伏領域,由于單體規模相對較高,投資開發企業相對分散,尚未出現斷層式的“領軍者”。而在戶用光伏領域,盡管市場規模與工商業光伏相當,但開發企業卻高度集中,僅少數幾家企業便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在中國分布式光伏行業,近年來行業集中度有所提高,但整體來看仍然屬于中低端水平。由于分布式光伏市場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新的參與者不斷涌入市場,導致市場競爭加劇。我國分布式光伏電站行業重點企業有晶科科技、京運通、芯能科技、天合富家、正泰安能以及晴天科技等企業。
八、發展趨勢
在中國分布式光伏行業中,技術創新是驅動行業發展的關鍵動力。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光伏組件的效率、耐久性和光電轉換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技術創新不斷加速,將推動分布式光伏行業向更高效、更智能、更環保的方向發展。同時,隨著分布式光伏裝機規模的快速增長,儲能融合成為解決電網消納壓力的關鍵。儲能系統可以與分布式光伏系統相結合,實現電能的存儲和調度,提高電網的穩定性。未來,儲能融合將成為分布式光伏行業的重要趨勢。此外,中國分布式光伏行業的資源配置方式正在逐步成熟。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不斷完善,資源配置方式將更加成熟。未來,我國分布式光伏電站行業技術創新將不斷加速,同時,分布式光伏系統將與儲能系統融合,提高電網的穩定性,此外,我國分布式光伏電站行業的資源配置方式將更加成熟。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