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畜牧業保持穩定發展態勢,牛羊養殖規模持續擴大,帶動牧草需求規模擴大。盡管我國已經出臺一系列的政策鼓勵發展國內牧草產業,由于受到國內人口、土地、資源等多方面的限制,我國出產的牧草規模還達不到高產奶牛的需要,中國每年需要美國、澳大利亞、南非等國家大量進口牧草,特別是優質的牧草。2023年我國進口干草累計107.15萬噸,同比下降44.8%,進口金額53795.43萬美元,同比下降45.7%,平均到岸價502.04美元/噸,同比下跌1.7%。
一、定義及分類
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食或作為家畜飼料的各種栽培和野生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類植物。牧草有多種分類方法,按利用年限分為一年生牧草和多年生牧草;按適宜生長的溫度分為冷季型牧草和暖季型牧草;按植物類別分為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和菊科牧草等。
二、行業政策
1、主管部門和監管體制
牧草行業的主要監管部門為農業農村部和各級農業部門。農業農村部主要職責是研究擬定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經批準后組織實施;擬定農業開發規劃并監督實施;研究擬定農業的產業政策,引導農業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農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產品品質的改善;提出有關農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關稅調整、大宗農產品流通、農村信貸、稅收及農業財政補貼的政策建議;組織起草種植業、畜牧業、漁業、鄉鎮企業等農業各產業的法律、法規草案。
中國畜牧業協會草業分會是牧草行業協會組織。中國畜牧業協會草業分會成立于2010年5月,是中國畜牧業協會的二級分支機構,由從事草業及相關行業產、學、研、管相結合的全國性草業聯合組織。
中國畜牧業協會草業分會是行業的社會團體組織,主要任務是服務企業、服務政府、服務社會、服務用戶,是聯通國內企業和國外合作交流的橋梁,通過協會組織,維護企業權益、自律企業行為、加強國際合作、指導產業發展。
2、行業相關政策
畜牧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草業發展的支撐,尤其是優質牧草。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十四五”全國飼草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飼草生產、加工、流通協調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優質飼草缺口明顯縮小。全國優質飼草產量達到9800萬噸,牛羊飼草需求保障率達80%以上,飼草種子總體自給率達70%以上,飼料(草) 生產與加工機械化率達65%以上。《農業農村部關于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提出要促進畜牧業穩定發展;扎實推進糧改飼,建設高產穩產飼草料基地;深入實施飼用豆粕減量替代行動。
三、發展歷程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宏觀經濟得到較快發展,對于奶肉蛋白的需求快速增加,畜牧業開始快速發展,我國牧草產業開始初步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牧草產業在國家西部大開發、退耕還草、退牧還草等的政策支持下取得了較快的發展。2005年之后,由于受良種補貼、退耕還林補貼等國家政策、市場價格以及其它因素的影響,產業發展起伏波動很大,尤其是受糧食補貼政策影響,牧草種植面積大幅下降。2008年“嬰幼兒奶粉”事件之后,國人才重新審視牧草業在奶牛安全生產發展中的關鍵地位和作用,我國牧草產業發展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十三五”以來,國家相繼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糧改飼、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等政策措施,草食畜牧業集約化發展步伐加快,優質牧草需求快速增加,推動牧草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四、行業壁壘
雖然目前牧草行業正在逐漸形成市場化競爭,各企業面向市場自主經營,不存在法律、政策上的限制壁壘。但對于行業內企業迅速發展壯大,行業外企業進入行業且成為一家具備較強盈利能力的牧草經營企業仍將面臨以下壁壘:
1、規模壁壘
苜蓿行業的規模效應明顯,較大的規模可以降低產品生產經營成本,保證企業利潤空間。現有的中小微企業未能有企業突破生產、儲存、運輸、銷售各個環節的限制而快速增長,新進入行業的企業形成規模的難度更大。因此,在苜蓿行業內規模壁壘較為明顯。
2、貨源壁壘
生產牧草的草場分散在各個地區,在各個地區形成傳統的小牧草交易市場,因此在區域競爭機制的作用下難以形成穩定的供需關系。此外,中小微企業受資金、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制約,無法控制較大面積的草場,無法形成穩定的自產貨源。因此,貨源是該行業的壁壘。
3、管理能力壁壘
牧區牧場和草場分散程度高,牧草從草場到牧場之間的轉移過程涉及牧草的運輸和儲存管理。當牧草企業達到一定規模后,需要形成科學的業務流程設計、科學的倉儲選址以及專業的管理團隊才能提高運營效率控制運營成本,從而實現持續發展。此外,運輸和倉儲是牧草流通的重要環節,產生的費用占據成本較大比例,若不能實現科學有效管理可能會導致成本較大而無法實現盈利甚至出現虧損。因此,管理能力是進入本行業的障礙之一。
4、資金壁壘
牧草經營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資金實力,以保證能夠突破地域限制,實現大規模跨區域經營。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公司對租賃土地、購買農資、機械設備和人員等的資金投入將不斷擴大。由于季節性采購和農業物資流通等行業特點,公司還需集中資金進行淡儲旺銷、建立儲草倉庫等,這都需要公司在日常經營中保持充裕的營運資金。
五、產業鏈
1、行業產業鏈分析
牧草的上游產業包括草種、農業機械、肥料行業,下游主要面向畜牧業及飼料加工業。草種是制約我國牧草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2022年以來內蒙古、新疆、甘肅、青海等草種主要生產區啟動草種業相關重大工程,使得優良鄉土草品種數量不斷增加,部分品種已進入原種擴繁和生產種規模化種植階段,預測自主產權草品種,特別鄉土草種優良品種的種子供給能力將有所提高,但遠不能滿足種子市場需求,草種供需矛盾仍無法得到根本性改變,各類國產優良草種將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狀態。在農業機械方面,我國牧草播種、收割、加工整體裝備技術水平與全球農機強國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但是近些年本土各類牧草機械企業的出現,及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推動,使得我國牧草生產機械化水平逐漸提高,有利于我國商品牧草供應規模的增長。我國是肥料生產大國,各類肥料供應充足,有利于牧草產業的發展。
牧草是我國畜牧業的主要飼料來源,牧草的質量越好,牛羊等草食性動物及其衍生產品質量就越好。因此在日常經營過程中,牧草行業對于畜牧業有較高的話語權。



















2、行業領先企業分析
(1)內蒙古草都草牧業股份有限公司
內蒙古草都草牧業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于 2008年,屬國有混合所有制企業。草都牧草是一家專注于優質牧草生產、加工、收儲、銷售為一體的創新型草牧業企業。公司至創建以來,始終專注于牧草運營,致力于打造草牧業數智化供應鏈服務平臺,充分發揮我國牧草資源優勢,積極把握快速興起的草牧業發展機遇,旨在成為從“有機牧草”到“放心乳肉”的綠色生態循環經濟的示范企業。2023年上半年草都牧草營業收入為2.20億元,同比增長15.20%;歸母凈利潤為580.14萬元,同比增長42.30%。
(2)甘肅亞盛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甘肅亞盛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豐富的土地資源為基礎,集農資服務、農作物種植、農產品加工、農業技術研發、商貿流通為一體的大型現代農業企業集團。主要生產經營啤酒花、優質牧草、馬鈴薯、制種玉米、果品、食葵、辣椒、香辛料等農產品及加工產品,農業滴灌設備等工業產品。公司擁有約30萬畝牧草種植基地,主要分布在甘肅、寧夏、山西、內蒙古、河北、天津等地,產品包括苜蓿草、青貯玉米、燕麥草、制種苜蓿等,主要銷往國內各大養殖企業。2022年甘肅亞盛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牧草業務營收為5.59億元,同比增長18.33%;牧草業務毛利率為18.79%,同比增加 3.5 個百分點。
六、行業現狀
近年來我國畜牧業保持穩定發展態勢,牛羊養殖規模持續擴大,帶動牧草需求規模擴大。盡管我國已經出臺一系列的政策鼓勵發展國內牧草產業,由于受到國內人口、土地、資源等多方面的限制,我國出產的牧草規模還達不到高產奶牛的需要,中國每年需要美國、澳大利亞、南非等國家大量進口牧草,特別是優質的牧草。2023年我國進口干草累計107.15萬噸,同比下降44.8%,進口金額53795.43萬美元,同比下降45.7%,平均到岸價502.04美元/噸,同比下跌1.7%。
七、發展因素
1、機遇
(1)產業政策的有力支持
《“十四五”全國飼草產業發展規劃》對健全我國飼草料供應體系提出明確要求。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脫貧地區牛羊等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將為飼草產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發展多年生人工草地、草田輪作是固碳增匯的重要手段,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有望發揮積極作用。隨著對飼草產業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不斷深化,產業發展環境持續改善,政策保障體系逐步健全,將為我國牧草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市場需求旺盛
當前我國城鄉居民草食畜產品消費處在較低水平,2023年我國人均牛肉和奶類消費量分別為7.3公斤、43公斤,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七成及三成,未來還有不小增長空間。要確保牛羊肉和奶源自給率分別保持在85%左右和70%以上的目標,對優質牧草的需求總量將超過1.2億噸,尚有近5000萬噸的缺口,牧草產業市場前景看好。
(3)發展空間廣闊
我國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地區的耕地、鹽堿地、水熱條件較好的草原等土地資源存量大,通過開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和宜機化改造,改善灌溉排水等基礎設施條件,可建成一批集中連片、產出穩定、品質優良的標準化人工牧草生產基地。利用農閑田、果園隙地、四邊地等土地種草已具備較為成熟的技術和模式,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2、挑戰
(1)種植基礎條件較差
發展規模化、機械化種草,要求土地平整度、水利設施配套等方面具備相應條件。目前,牧草種植多數為鹽堿地、坡地等,配套灌溉、機械化耕作等基礎條件的地塊不多,加之建設投入少,大多數達不到高標準種草要求,產量不高,優質率低,種植效益不佳,制約牧草產能提升。
(2)良種支撐能力不強
我國審定通過的600多個草品種中,大部分為抗逆不豐產的品種,缺少適應干旱、半干旱或高寒、高緯度地區種植的豐產優質牧草品種。國產牧草種子世代不清、品種混雜、制種成本高等問題突出,良種擴繁滯后,質量水平不高,總量供給不足,苜蓿、黑麥草等優質牧草種子長期依賴進口。
(3)機械化程度偏低
國內牧草機械設備關鍵技術研發不足,產品可靠性、適應性和配套性差的問題較為突出,大型牧草收獲加工機械大多靠國外引進,適宜丘陵山地人工牧草生產的小型機械裝備缺乏。機械裝備與牧草品種、種植方式配套不緊密,牧草生產農機社會化服務程度低等都制約機械化生產水平的提升。
八、競爭格局
近年來我國各地立足氣候條件和資源稟賦,探索形成了一批牧草產業發展典型模式。河西走廊、北方農牧交錯帶、河套灌區、黃河中下游及沿海鹽堿灘涂區統籌畜牧業發展和生態建設,大力發展苜蓿等優質飼草,培育了一批牧草產業集群。國內規模較大的牧草企業有內蒙古優然牧業有限責任公司、甘肅亞盛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草都草牧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商艾享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肅西部草王牧業集團有限公司。
九、發展趨勢
隨著人們對畜牧業的需求不斷增長,牧草品種的多樣化也成為了行業發展的趨勢。隨著氣候變化的不斷加劇,農業將受到更多的極端氣候事件影響。因此,未來具有更強氣候適應性的牧草品種需求將增加。新興的轉基因技術可能會影響牧草的改良,使其具有更高的抗病性、耐旱性和抗蟲性,這將幫助提高牧草的產量和質量,以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需求。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牧草種植技術也在不斷提升。現代化的種植技術可以有效提高牧草的產量和品質,如精準施肥、精準灌溉、精準管理等。數字化農業將在牧草生產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農場主將利用傳感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來監測和管理牧草的生長和品質,以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牧草加工技術的提升也是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傳統的牧草加工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人們開始研究新的加工技術,如干草壓塊、牧草顆粒化等,這些新技術可以有效提高牧草的儲存、運輸和使用效率,同時也可以提高畜牧品的生產效率和品質。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