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無疑是2020年度的關鍵詞之一。這一年,5G建設進入高峰期,政策環境為5G應用提供了強大助力,5G應用遍地開花。據近日發布的《5G融合應用發展白皮書(2020)》顯示,在個人消費領域,5G終端連接數超1.8億,5G套餐用戶超2億;在行業應用領域,5G+智能制造、5G+智能交通、5G+智慧醫療、5G+智慧體育、5G+智慧水務等一系列新應用、新模式、新業態加速落地,5G商用已進入加速發展的新階段。
5G應用百花齊放
進入5G商用的第二年,我國5G建設邁上新臺階。12月24日,工信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今年工信部大概新增了58萬個5G基站,年初定下所有地市都有5G覆蓋的目標已實現。
5G建設是應用的基礎,這一年,5G助力行業邁向“智”變。尤其是今年疫情的暴發,讓多項5G新技術手段在醫療、教育、媒體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智慧醫療領域,5G發揮了關鍵性作用。2月9日,火神山醫院首個遠程會診系統正式啟用,解放軍總醫院的專家通過5G系統,對火神山醫院的重癥患者集中會診;9月24日,世界首例5G+國產原研手術機器人超遠程泌尿外科手術順利開展……疫情期間,結合AI等技術,5G智能醫護機器人也“出征”抗疫助力醫護人員執行導診、消毒、清潔和送藥等工作。在5G網絡下,診斷和治療突破了原有的地域限制,醫療資源分配更加均衡。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海口、沈陽等城市重點醫院均開始了5G智慧醫療建設。在疫情催化下,5G技術或將更廣泛地運用于遠程醫療、病毒檢測等各種場景。
高清視頻作為5G最直接的應用場景已“搶跑”。在2020年的春晚主會場,5G技術全面用于除夕夜春晚4K電視直播和新媒體VR直播;4月,中國電信聯合央視頻推出5G“慢直播”,通過4K高清畫面,以VR視角帶廣大網友看珠穆朗瑪峰日升日落的24小時……不僅如此,隨著超高清硬件終端滲透率逐步上升,隨之而應用的遠程監控、在線教育等均會得到發展上升空間。
工業互聯網成為5G應用的主戰場
事實上,就5G應用場景而言,業界專家認為,5G的應用場景中約80%是面向企業。在眾多的企業應用方面,5G與工業互聯網的創新融合展示出強大的驅動力。當前,工業互聯網應用已在航空、機械、汽車、礦業等行業的生產制造環節得到實踐,全國5G+工業互聯網項目已超1100個。
如,在智慧礦山領域,神東煤炭集團與中國電信成功開通了上灣煤礦井下5G網絡,實現了井下視頻數據的快速傳輸,解決了井下傳感器的連接問題以及在人少或無人礦井中遠程控制的問題;在電力行業,在±1100千伏特高壓昌吉換流站內,新疆聯通5G+MEC獨立組網應用的投用,使站內5G應用業務的端到端網絡時延,從之前的30毫秒降至目前時延7毫秒的水平;在鋼鐵行業,湖南移動與華菱湘鋼、華為三方合作擴大天車遠程控制、天車無人駕駛、高清視頻監控的應用范圍,實現無人庫房、鋼材表面質量檢測等重要應用場景。
5G已經成為工業互聯網升級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互聯網4.0的時代正在飛奔。
5G行業應用變革需多方努力
5G幾乎是全行業變革的基礎條件。自5G商用以來,5G在行業的滲透速度正提速。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發布的《5G應用創新發展白皮書》指出,目前,我國5G應用路徑逐步清晰,將分三批先后落地商用。
第一批是直播與監控、智能識別等類應用。如5G高清視頻監控、VR直播、醫療領域的5G遠程實時會診等,未來1-2年內將成為第一批成熟和快速復制推廣的應用。
第二批是基于云邊協同的沉浸式體驗等類應用,隨著5G SA網絡逐步成熟,云管邊端的協同能力將進一步增強,基于邊云協同的AR輔助裝配、VR模擬駕駛、超高清/VR云游戲渲染等5G應用將迎來新一輪發展。
第三批是遠程控制類應用,基于5G低時延高可靠的5G應用特點應用將在未來發揮更大作用,如基于5G-V2X的無人物流運輸、全路況自動駕駛等無人化應用場景有望在未來3-5年落地。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5G作為一種全新的技術,深度融合并賦能行業需電信運營商、設備商、行業客戶等產業生態圈的多個主體共同參與,在深入理解5G技術和行業痛點的基礎上,共同探索解決方案,形成新的商業模式。


2025-2031年中國電子信息行業市場專項調研及發展策略分析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電子信息行業市場專項調研及發展策略分析報告》共十二章,包含通信設備產業,信息服務產業,信息技術應用產業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