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新生,重啟征程。公司堅持“做精鐵鋰、做強三元、做大儲能”
經營戰略,2019 年電池組產量25.22 億Ah,同比增長42.82%,國內動力電池市占率5.5%,排名第三,僅次于寧德時代(50.6%)、比亞迪(17.3%),磷酸鐵鋰裝機量市占率15.1%,僅次于寧德時代(55.8%)。
兼具結構與材料創新,貫徹一體化布局。隨著補貼政策淡化能量密度指標,新能源汽車回歸市場化需求,磷酸鐵鋰技術趨勢回歸引領平價趨勢。公司深挖磷酸鐵鋰技術潛力,系統能量密度達160Wh/kg,結合JTM 結構創新不斷突破磷酸鐵鋰上限。公司堅持一體化布局,成為全球僅有的寧德時代、LG 化學、比亞迪等少數具備全產業鏈資源整合能力的電池企業之一,自產正極材料,布局三元前驅體(中冶瑞木)和隔膜(合肥星源),并跨領域布局輕型車(滴滴)、基站儲能(華為)、電力儲能(國家電網/臺塑等)消化成本,綜合提升成本競爭力。
磷酸鐵鋰市場空間上探,加快海外輸出。公司2017 年底推出32131磷酸鐵鋰圓柱電池打開乘用車應用空間,已經配套宏光MINI、奇瑞eQ等A00 級爆款車型,順利突破北汽EU、長安歐尚X7EV 等A 級以上車型,同時攜手塔塔、博世加速海外技術輸出。
三元技術沉淀有望迎來質變。公司堅持三元技術開發,已獲奇瑞、吉利、楓盛、天際等部分車企目錄申報,高鎳軟包單體能量密度突破307Wh/kg。公司擬引入大眾投資26.47%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并擬募投高鎳正極材料和16GWh 高鎳軟包電池產能,有望實現大眾管理經驗輸入,提升綜合治理水平,兌現三元技術能力。


2025-2031年中國電池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電池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共七章,包含中國電池行業下游需求及前景預測,中國電池行業主要企業生產經營分析,中國電池行業投資及前景預測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