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學進展》雜志刊發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人員論文,介紹了新一代納米仿生發光植物的相關情況。
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們將特制納米顆粒嵌入植物葉子里,使其成為可用LED充電的發光植物。在充電10秒后,植物會發出數分鐘的亮光,且可反復充電。這些納米顆粒含有螢火蟲中的螢光素酶,將功能性納米顆粒插入活體植物以產生新功能屬于“植物納米仿生學”的范疇。
磷光體來制造“光電容器”。磷光體可吸收可見光或紫外光,以磷光的形式慢慢釋放。磷光體的選材是一種叫做鋁酸鍶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可形成納米顆粒。將納米顆粒嵌入植物之前,研究人員將其用二氧化硅涂裝,以保護植物免受損害。這些納米顆粒可通過植物葉子表面的氣孔注入,積聚在葉肉中并形成一層薄膜,吸收光子。研究顯示,活體植物的葉肉可容納這些顆粒,既能展示照明能力又不傷害植物本身。
注:本文摘自國外相關研究報道,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和立場,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