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政策快速落地,北交所設立進程加速推進
9 月3 日,證監會就北京證券交易所有關基礎制度安排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初步構建北交所發行融資、持續監管、交易所治理等基礎制度體系。證監會立足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總體平移精選層上市、交易、轉板、退市等基礎制度,形成一套契合中小企業特點的差異化制度安排。繼習近平主席9 月2 日提出設立北交所后,相關配套政策快速落地,加速推進深化新三板改革。我們認為設立北交所對于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功能作用、促進科技與資本融合、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券商和創投板塊有望優先受益,推薦中信證券、中金公司(H)、國泰君安、華興資本控股。
構建包容、精準的發行上市制度
證監會明確北交所新增上市公司來源于在新三板掛牌滿十二個月的創新層公司,維持“層層遞進”的市場格局。并且,立足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特點,明確簡便、包容、精準的發行條件,建立多元、靈活、充分博弈的承銷機制。
試點證券公開發行注冊制,建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審核與證監會注冊各有側重、相互銜接的審核注冊流程,北交所負責發行上市審核,證監會負責注冊。
各項安排與科創板、創業板總體保持一致。同時,監管切實提高違法成本,強化全鏈條、全過程監管,嚴格落實發行人及保薦和承銷等中介責任,夯實全方位立體化追責體系。
實行靈活、多元的持續融資制度
證監會總結新三板精選層建設的實踐經驗,進一步夯實“小額、快速、靈活、多元”的再融資制度。在融資品種上,形成普通股、優先股、可轉債等較為豐富的權益融資工具。在發行方式上,實行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向特定對象發行等多元的融資方式,引入授權發行、儲架發行、自辦發行等靈活的發行機制,有助于進一步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在定價機制上,堅持市場化導向,促進新老股東充分博弈,“以競價為原則,以定價為例外”,對發行價格、規模等不做行政干預,強化投資者權益保護,進一步提高定價效率、規范發行秩序。
建立寬嚴適度的持續監管制度
監管嚴格遵循上市公司監管法律框架,構建契合中小企業特點的持續監管制度。一方面,與《證券法》《公司法》關于上市公司基本規定接軌,強化監管執法,壓實各方責任,助力提升北交所上市公司質量。另一方面,延續精選層貼合中小企業實際的市場特色,在公司治理、股權激勵、股份減持等方面形成差異化的制度安排,平衡中小企業規范成本。同時,堅持市場化導向,大力簡政放權,授權北京證券交易所根據市場實際情況制定自律規則,提高各項制度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尊重公司自治,促進形成市場約束。同時明確北京證券交易所實行公司制,把好市場建設方向。
風險提示:政策風險,市場波動風險。


2024-2030年中國互聯網+供應鏈金融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
《2024-2030年中國互聯網+供應鏈金融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共七章,包含中國商業銀行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發展概況分析,中國“互聯網+” 供應鏈金融平臺商業模式創新優秀案例剖析,中國互聯網+供應鏈金融行業市場投資機會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