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經理指數(PMI),是通過對企業采購經理的月度調查結果統計匯總、編制而成的指數,它涵蓋了企業采購、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包括制造業和非制造業領域,是國際上通用的監測宏觀經濟走勢的先行性指數之一,具有較強的預測、預警作用。綜合PMI產出指數是PMI指標體系中反映當期全行業(制造業和非制造業)產出變化情況的綜合指數。PMI高于50%時,反映經濟總體較上月擴張;低于50%,則反映經濟總體較上月收縮
2021年8月份,制造業PMI(采購經理指數)和非制造業PMI指數雙雙回落。其中,制造業PMI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至50.1%,接近50%的臨界點,2021年以來已連續5個月小幅回落。非制造業PMI為47.5%,較上月回落5.8個百分點,自2020年3月份以來首次降至臨界點以下。
2021年1-8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市場需求回落的影響明顯。8月份,制造業新訂單指數較上月下降1.3個百分點至49.6%,連續17個月運行在50%以上后,降至收縮區間,是帶動制造業PMI下降的主因。其中,高耗能行業新訂單指數回落較大,對制造業總體負向拉動明顯,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學纖維及橡膠塑料制品等行業新訂單指數連續3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下。新出口訂單指數也在回落,較上月下降1個百分點至46.7%,連續4個月運行在50%以下。
8月份是制造業需求的傳統淡季,月內多地疫情反彈又進一步影響了市場需求,前期快速回升的市場需求也推高了基數。受需求回落的帶動,制造業企業生產活動在總體穩定的基礎上也有所放緩。8月份生產指數比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至50.9%,8月高耗能行業新訂單指數回落較大,對制造業總體負向拉動明顯,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學纖維及橡膠塑料制品等行業新訂單指數連續3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下,反映市場需求持續回落。從企業規模看,大型和中型企業的生產指數分別為50.6%和53.0%;小型企業的生產指數低于50%,為48.6%,生產經營壓力較大。另外,全球疫情擴散也對新興市場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新興市場前期復工復產為我國提高中間品出口提供了空間,但現在疫苗分配不均,疫情擴散使得新興市場生產再度停擺。
兩大PMI指數回落,還有新冠肺炎疫情、汛情等方面的原因。疫情抑制了接觸型、聚集型服務行業需求的釋放,道路運輸、航空運輸、住宿、餐飲、租賃及商務服務、生態保護及環境治理、文化體育娛樂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降至臨界點以下。在制造業方面,疫情、汛情等因素造成部分企業原材料供應及產品交付不暢,生產周期延長,新接訂單因此減少。
雖然8月PMI數據創出年內低位,但多方面數據也顯示,當前我國經濟預期仍繼續向好。從積極層面看,雖然擴張力度有所減弱,但8月份制造業PMI仍連續18個月運行在擴張區間,表明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態勢。從市場預期看,大中小型制造業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都高于50%,部分企業反映隨著疫情、汛情影響逐步減輕,企業生產經營將很快恢復常態。服務業的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7.3%,仍位于較高景氣區間,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秋、國慶假期等消費旺季即將到來,企業對市場恢復持較樂觀態度。從8月數據看,大、中型企業PMI位于擴張區間,分別為50.3%和51.2%,與上月相比一落一升,且均連續6個月位于臨界點及以上,表明大、中型企業運行態勢相對穩定。此外,企業對市場發展信心穩定。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7.5%,持續位于較高景氣區間,調查的21個行業中,除紡織業和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外,其他行業均高于臨界點。調查中部分企業反映隨著疫情汛情影響逐步消退,生產經營將很快恢復常態,企業對未來發展預期仍保持樂觀。
但還要看到,作為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標,PMI指數回落所釋放的信號不可小視。這再次提醒我們,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不穩固、不均衡的情況尚未得到明顯改善。一方面,受疫情影響需求恢復偏弱,對經濟的持續穩定復蘇形成制約;另一方面,雖然8月份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有所下降,但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業比重連續3個月高于61%,制造業企業的原材料成本壓力依然較大。
因此,必須慎終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同時,正視困難,堅定信心,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切實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著力緩解企業成本壓力。


2022-2028年中國制造業自動化市場競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22-2028年中國制造業自動化市場競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共十二章,包含2022-2028年制造業自動化行業前景及趨勢預測,2022-2028年制造業自動化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防范,制造業自動化行業發展戰略研究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