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在阿里、京東的高圍下,拼多多沖了出來,并引領了一個全新電商時代的開始。而在幾家綜合電商的合圍下,主打特賣的垂直電商唯品會依舊活得很好,雖然在平常沒什么聲量,但是到了發財報的時候,盈利數據便會讓其立刻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日前,唯品會對外發布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在多項數據持續增長之外,相比較許多仍處于虧損的電商平臺,唯品會繼續實現盈利。
這是唯品會第35個季度連續盈利。根據財報公布的數據顯示,唯品會二季度總凈營收為296億元(約合4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241億元相比增長22.8%。GMV達到481億元,同比增長25%;訂單數量為2.215億,同比增長30%。
這一個個增長數據,都是唯品會在二季度向投資者交出的答卷。如果單看上述的數據,唯品會的確表現不錯。但考慮到二季度是電商旺季,以及對比以往的增長數據,唯品會二季度的表現只能是中規中矩,甚至是很難看到未來的進一步增長空間。
本季財報公布后,唯品會股價盤前一度上漲近3%,報15.09美元。
唯品會不僅活著,還活得挺好,是很多人沒想到的。十幾年來堅持做“品牌特賣”的唯品會,憑借“低價+大牌”的獨特商業模式,把垂直電商這個一度被認為是偽命題的賽道,做成了一門小而美的生意。盡管近幾年來營收增速呈下滑之勢,卻始終能夠盈利,且擁有正向現金流。
值得關注的是,唯品會是高瓴二季度加倉幅度最大的公司。近日高瓴資本披露的二季度持股數據顯示,高瓴增持唯品會849萬股至896.4萬股,唯品會的持倉占比從0.14%飆升至1.94%。
不過,增長乏力、營銷費錢、獲客困難,也正在成為唯品會的瓶頸。分析人士認為,唯品會最大的掣肘在于過季庫存這種特殊貨源的供應來源,“供給如果做不到充分,需求就沒法得到完全滿足,增長肯定受限”。
而天貓、京東、拼多多等綜合類電商平臺大打價格戰,淘寶、抖音、快手的直播電商激戰正酣,戰火也免不了燒到唯品會的地盤。
消費者一端,在熱播劇和綜藝里砸錢刷存在感效果不理想,反而因“被指售假”和反壟斷風波頻頻被貼上負面標簽。
從開線下特賣店、到拓展品牌品類、再到不得不做的直播,從線上折騰到線下、又從線下回到線上,唯品會要想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并不容易。內外受困的唯品會,亟需講出新故事。
連續35個季度盈利,
唯品會悶聲賺小錢
這是一份還算體面的成績單。
財報顯示,唯品會2021年第二季度凈營收為296億元,同比增長22.8%;實現毛利潤60億元,同比增長20.6%;實現凈利潤11億元,同比下降26.7%;按非通用會計準則,凈利潤15億元,同比增長11.3%。
至此,唯品會實現連續35個季度盈利,在“特賣”的路上“獨自美麗”。
2019-2021年唯品會季度營收及增長
資料來源:企業公告、智研咨詢整理
二季度,唯品會22.8%的營收增速在近兩年都是一個較高的數字,但是對比上季度的51.1%的增幅來看,二季度的表現顯然沒有將高昂的勢頭繼續保持下去。并且,對比阿里、京東、拼多多30%以上的營收增速,唯品會并沒有跟上巨頭的腳步。
與此同時,唯品會還在財報中透露,預計第三季度營收為37.6億-39.5億美元(243億-25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5%至10%,低于分析師預期的41億美元,而這樣的營收增速也是近一年的新低。根據統計數據顯示,除了疫情嚴重的去年一二季度,唯品的營收增速從2019年三季度開始還從未低于過10%。
如果單從利潤數據來看,唯品會是家優秀的公司。但是,在從增長角度以及抗壓能力來看,唯品會未來想要繼續“小而美”,正在變得更加困難。
2019-2021年唯品會季度凈利潤及增長
資料來源:企業公告、智研咨詢整理
但是,唯品會的賺錢能力卻沒能跟上上綜藝的速度。對比二季度40%的營銷費用的增長,唯品會的營收增速才為22.8%。GMV增速為25%,訂單和活躍用戶增速都在30%左右。最為重要的,唯品會二季度的凈利潤同比下滑28.52%。近兩年除了去年一季度疫情的影響,唯品會的凈利潤還并沒有過負增長。
營收和利潤能始終維持增長,且現金流為正,說明唯品會仍是一家有擴張性的比較優質的公司。
當然,與同行業里阿里零售商業(淘寶+天貓)1358億元的營收和同比34%的增速相比,做特賣生意的唯品會,也只能算是護住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莊帥表示,唯品會這一季度的整體表現過關,仍然與疫情和恢復期的經濟大環境有很大關系。“目前全球經濟消費仍比較低迷,消費者對特賣的需求和接受度因為疫情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唯品會的營收增長;同時,疫情導致大量服裝企業庫存增加,特賣產品的供應量也上升了。”
唯品會賺來的錢,都花在哪了?一個最明顯的答案——打廣告。
瘋狂霸屏刷“存在感”,是不少用戶對唯品會的第一感知。從大熱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到熱播劇《三十而已》《小舍得》等,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幾乎每部熱播劇和熱門綜藝里,都會出現唯品會的植入或中插廣告,“上唯品會搜XX同款”的廣告語,讓觀眾直呼“太洗腦”。
2021年第二季度,唯品會營銷費用繼續走高至14億元,同比增長37%;而上一個季度,唯品會的營銷費用是12.9億元,同比去年疫情時期的第一季度暴漲214.63%。
唯品會表示,營銷費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對與客戶獲取和保留相關的廣告活動的投資增加。在財報電話會上,唯品會董事長兼CEO沈亞還表示,將加大在短視頻平臺的投放。
砸錢做營銷,在短期內為唯品會帶來了部分用戶增長。第二季度,唯品會活躍客戶數為5110萬,同比增長32%;超級VIP付費會員規模同比增長近50%。他們為唯品會帶來了481億元的GMV和2.215億個訂單,分別同比增長25%和30%。
不過,多位消費者給開菠蘿財經的反饋是,不會因為誰家的廣告更多就更換購物平臺。“選擇唯品會,是因為過季款真的很便宜,打折簡單明了,不需要做算術題,而且物流穩定。”一位常在唯品會購物的會員用戶表示。
其實,對比阿里、京東、拼多多乃至抖音、快手的月活來看,唯品會算是“小巫見大巫”:阿里中國零售(淘寶+天貓)2021年第二季度的月活是9.39億,京東2021年第一季度的月活近5億(暫未發布第二季度財報),拼多多2021年第一季度月活達8.238億(暫未發布第二季度財報)。
執著于“特賣”的唯品會,悶聲賺小錢。
電商大打價格戰,
特賣生意還好做嗎?
過去10年,凡客誠品、聚美優品、1號店、當當網紛紛出局,垂直電商幾乎快要被定義為“偽命題”。唯品會,是那個例外。
近日,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官網發布2020年中國零售百強名單,作為唯一上榜的垂直類電商,唯品會位列第六,僅次于天貓、京東、拼多多、蘇寧易購和大商。
從2008年剛創立時在網站首頁上寫“一家專門做特賣的網站”,到2021年把slogan升級為“品牌特賣,就是超值”,唯品會對“特賣”相當執著。
它的存活之道,是以低價購得大牌的庫存商品,再以相對的高價銷售給用戶,從而賺取中間差價。這種商業模式為用戶提供了有差異化的高性價比商品,使其既享受了相比其他渠道或時間段內更優惠的價格,又獲得了買到大牌的心理滿足,是一種更好的消費體驗。
莊帥認為,由于體量差異實在太大,淘寶、京東都不至于為了搶唯品會的特賣生意,而對整個組織架構和運營結構的大盤子進行調整。
但巨頭們在“拼低價”上,動作頻頻。異軍突起的拼多多,把“百億補貼”做成了標簽,并啟動“新品牌聯盟”,采用C2M模式聯合品牌打造爆款產品,主攻下沉市場;守擂臺的阿里,上線淘寶特價版APP,又向“羊毛黨”力推可以拿返利的一淘和工廠直賣的1688;3C產品賣得好的京東,也針對下沉市場推出京喜APP。折扣、滿減、優惠券,更是主流電商平臺一個接一個購物節的標配。
對手們愈演愈烈的“燒錢”價格戰,也正在稀釋唯品會“特賣”的吸引力。
上海財經大學電商研究所所長崔麗麗向開菠蘿財經分析,公域平臺以低折扣銷售品牌當季貨品,勢必會對過季的清庫存商品造成擠壓。同時,拼多多、淘特和京喜也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偏好低價的客群市場。
在陳濤看來,淘寶、京東、拼多多等主流電商平臺的價格戰,不會對唯品會的特賣生意造成太大影響。“各個平臺所售的品牌不完全一致,且他們的低價是針對當季或下一季的,再低也不會低過唯品會清過季庫存產品的價格,用戶也沒辦法進行直接比對。此外,價格也不是決定購買決策的唯一因素,很難大量搶走唯品會的現有核心用戶。”
多位分析人士都認為,唯品會的特賣生意能不能做下去,關鍵在自身而非競爭對手,其中最重要的是充足且穩定的供應。
“品牌特賣,不是品牌會源源不斷地給平臺供貨,而是需要買手去選品、搶貨、買斷,才能拿下有限的庫存。”在莊帥看來,特賣的關鍵在于選品和采購環節的資源把控,唯品會要想突破增長瓶頸,還得突破供給的局限性。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特賣市場規模預計超過1.6萬億元。特賣這個萬億市場,不是沒有人搶。
抖音、快手等新興直播電商,本質上也是走的讓利獲客的路子,更關鍵的是,它們的流量池過于龐大,就連淘寶京東拼多多也不得不防。
同樣瞄準品牌庫存貨品的愛庫存,以S2B2C的方式在私域進行銷售,既不影響品牌在渠道中的價格體系,又能做到快速清庫存,相比唯品會公域形式去庫存的方式更具優越性。
現如今,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平臺的興起,已經讓阿里、京東們緊張,對于唯品會這樣的垂直電商來說,更是造成了一定的壓力。雖然,唯品會也會在抖音上直播帶貨,擁抱變化,但是用戶、流量等關鍵核心競爭力仍不屬于自己,頂多就是多個渠道賣貨。而對于投資者來說,更加關注唯品會自身平臺的增長空間。
另外,新消費時代,00后已經走向舞臺,他們的喜好和消費習慣正在成為各家平臺轉型的重要考量。對于唯品會來說,特賣這個自己最為擅長的事情似乎并不能吸引Z時代用戶,拉新過后更難留存。
長期來看,可能要從清庫存趨向于偏正價商品的銷售,以及非知名品牌的細分市場新品開發,分離出那些更偏低價的和更偏品質的客群,做區別性的對應市場開發。”崔麗麗表示。
圖片來自網絡
未來,唯品會在財報上的表現或許會繼續是一家盈利的公司,但是對比阿里、拼多多、京東等平臺的持續高增長,唯品會的小而美的生意可能并不會在二級市場得到投資人的認可。


2025-2031年中國電子商務代運營行業市場發展規模及未來前景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電子商務代運營行業市場發展規模及未來前景研判報告》共七章,包含中國電子商務代運營行業領先地區市場分析,中國電子商務代運營行業主要企業生產經營分析,中國電子商務代運營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