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尿酸,又稱透明質酸,分子式是(C14H21NO11)n,是D-葡萄糖醛酸及N-乙酰葡糖胺組成的雙糖單位糖胺聚糖。“玻尿酸,就像上帝用來制造亞當和夏娃的黏土。”2007年出版的《美容大王2》一書里,大S這樣介紹當時還未被廣泛知曉的玻尿酸。
近幾年來,風潮正盛的醫美又把兼具填充、除皺、保濕等功效的玻尿酸帶向了更多的消費者。女明星離不開的玻尿酸,也逐漸成為了大眾「美容圣品」。
2010年之后,玻尿酸生產工藝逐漸成熟,行業邁入穩定發展期。這一階段,玻尿酸行業向著更安全、更高科技、更細分的方向發展。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透明質酸原料生產銷售國,2020年中國透明質酸原料的總銷量占全球總銷量的81.6%,中國企業均位列全球銷量排名榜首。
2020年全球透明質酸銷售占比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玻尿酸在各個領域,尤其是醫療美容領域內的應用愈加廣泛。不同用途的玻尿酸,在提取方法、純度、分子量等方面均有所區別。未來,玻尿酸的功能將更加細分,以獲得更好的效果和更廣泛的應用。
2015年中國醫美行業玻尿酸應用市場規模:億元,2015-2020年中國醫美行業玻尿酸應用市場規模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2020年中國醫美透明質酸市場規模分別增長到44億元,較2015年增長25.2億元。
2015-2020年中國醫美行業玻尿酸應用市場規模及增長
資料來源:沙利文、智研咨詢整理
資本市場上,號稱「玻尿酸三巨頭」的華熙生物、愛美客和昊海生科在一年內紛紛上市,還造就了2位女富豪。目前,三巨頭公司總市值加起來超2750億元。
產業端,中國制造為全世界輸送了75%的玻尿酸產品,幾乎壟斷了全球玻尿酸行業。當下,全球前5大供應商:華熙生物、焦點生物、阜豐生物、東辰生物、安華生物,他們全都來自中國山東。
消費和資本市場的火熱,讓人們開始注意并審視這個神奇的分子。從骨科、眼科手術到護膚品、藥品、功能性食品,玻尿酸的應用不斷拓展。從原料生產、醫藥包材到終端產品,玻尿酸產業生態不斷在完善。
為什么“醫美茅臺”玻尿酸如此暴利?為什么是山東壟斷了玻尿酸行業?這門堪稱“印鈔機”的生意背后,除了造就無數富豪外,還開啟了「萬物皆可玻尿酸」的時代。
山東玻尿酸「制霸」全球
玻尿酸最早發現于1934年,哥倫比亞大學的眼科教授卡爾•邁耶在一次實驗中從牛眼玻璃體中提取出一種多糖,將其命名為透明質酸(Hyaluronicacid)。此后,又陸續在豬皮、兔皮、雞冠等組織里發現。
之所以被稱為玻尿酸,是因為中國臺灣學者在翻譯時誤將Uronicacid(糖醛酸)看成了uricacid(尿酸),被誤譯為玻尿酸。
從國際發展來看,20世紀70年代,安德烈•巴拉茲發明從雞冠及人臍帶中分離玻尿酸的工藝;80年代,玻尿酸開始在骨科、皮膚科、外科、化妝品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90年代,玻尿酸開始發揚光大,進入到了醫美行業;21世紀,玻尿酸在各領域得到了全面應用。
國內自1983年開始從雞冠、人臍帶、牛眼、豬眼中制備玻尿酸用于化妝品,1988年玻尿酸開始量產,供應全球市場。
行業內有言,世界玻尿酸看中國,中國玻尿酸看山東。全球每10支玻尿酸7支來自山東。山東企業最早開始進入玻尿酸領域,而這背后就不得不提“中國玻尿酸之父”凌沛學。
1983年,當時還是山東醫藥學院碩士研究生的凌沛學,師從國內生化制藥學科的創始人之一張天民。他率先找到了玻尿酸提取技術的科研突破點,研制出了特有的玻尿酸生物提取技術。
這一重大技術突破不僅降低了玻尿酸的提取成本,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壟斷,也為此后中國玻尿酸的量產及應用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1986年,凌沛學剛研究生畢業,進入山東省藥學科學院。在山東省商業廳下撥的3萬元創業經費和1間舊廠房里,正式啟動了中國玻尿酸產業化的研究。次年,張天民的另一名學生郭學平畢業,也加入到研究中。
經過諸多失敗后,凌沛學與團隊終于研發出了生物提取技術制備玻尿酸,實現了玻尿酸產業化的技術基礎。
1992年,凌沛學團隊以藥科院的技術入股,牽頭成立了山東福瑞達醫藥集團,并組建了山東福瑞達制藥有限公司(現山東博士倫福瑞達制藥有限公司)。1998年,又分別組建了山東福瑞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及山東福瑞達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2002年,張天民在《食品與藥品》雜志上曾撰文稱,凌沛學等人于1992年就在國內首創生物發酵法工業生產玻尿酸。1998年,中國第一條工業化發酵法HA線生產投產。
要知道,70年代,一公斤的玻尿酸需要從200多公斤的雞冠中提取,醫用級玻尿酸每克價格高達100美元,價格極其昂貴。而微生物發酵法的出現,極大的提升了玻尿酸的產業化和規模化程度。如今,化妝品級的玻尿酸價格已降至每公斤幾千元到幾萬元之間。
得益于微生物發酵法,中國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供給國。沙利文發布的一份《中國透明質酸行業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透明質酸原料的總銷量已經占據全球總銷量的86%。
2018年中國透明質酸原料的總銷量占全球比重
資料來源:沙利文、智研咨詢整理
其中,僅華熙生物一家企業的銷量占比就達到了36%。財報數據顯示,華熙生物的透明質酸鈉產能從2000年的0.8噸增加至2020年的320噸,20年里翻了400倍。
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有超過200家透明質酸相關企業。從地域分布上看,山東省以130家透明質酸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占比近6成。河北、江蘇和湖北三省也均擁有10余家相關企業。
2020年山東省透明質酸相關企業占全國比重
資料來源:天眼查、智研咨詢整理
山東在玻尿酸研發上有著豐厚的基礎。此外,山東作為農業大省,為生產玻尿酸提供了穩定的原材料;再加上山東多醫藥公司,目前的微生物發酵法的步驟等都與制藥類似,很快就形成了產業集群。
直到現在,山東仍有不少玻尿酸企業都與福瑞達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近幾年,山東也從原料、制劑藥物不斷拓展到化妝品、功能食品等更廣闊的領域。
「醫美茅臺」,造富神話
“1個透明質酸分子,能鎖1000個水分子。”千禧年末,已在地產領域收獲頗豐的趙燕在北大讀EMBA,期間她結識了山東藥物研究院研究員的郭學平,并驚嘆于透明質酸的神奇。
當時國內的醫美行業還處于萌芽階段,玻尿酸還是陌生的“新物種”。憑借敏銳的洞察力,趙燕預見到了其未來廣闊的市場。
不過,當時的福瑞達經營狀況并不佳。玻尿酸還未被普及,受制于有限的市場,福瑞達生物化工在成立沒多久就陷入了虧損。
2002年,趙燕以1500萬元的價格收購了福瑞達生物化工50%的股權。此后,趙燕又通過一系列股權運作,在2004年成為福瑞達生物化工的控股股東。經歷兩次更名后,福瑞達生物化工成為了如今的華熙生物。
2003年底,瑞典奇美德的玻尿酸填充劑獲得美國FDA批準。身處國外的愛美客創始人簡軍同樣見識到了玻尿酸的神奇,通過注射到面部皮下組織,能夠改善面部皺紋。
簡軍曾回憶道:“求美者可以非常便捷地改善自己的膚質和外貌,而且效果立竿見影。所以我就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市場,當時國內大家還沒有意識到,但是我們看到了這個市場的潛力。”
親眼目睹后,簡軍一直念念不忘。2004年,41歲的她辭職回國創業,成立了愛美客的前身,北京英之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彼時,華熙生物還未見起色。歐美和韓國的企業主導著面部填充劑供應商市場,中國玻尿酸只能依賴進口。且當時國內醫美剛起步,莆田系整容醫院遍布。簡軍舉步維艱,走上了自主研發的道路。
2009年,愛美客自主研發的首款產品逸美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并上市,成為第一家取得相關產品醫療器械注冊證的國內企業。同時,愛美客也打破國外品牌壟斷中國市場的局面。
此后,愛美客平均每1-2年推出系列透明質酸針劑產品迭代更新,并豐富產品線至長效微球玻尿酸及面部埋植線產品。
趙燕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后,2007年,華熙生物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透明質酸原料端研發生產企業。并分別在2012、2014年分別切入醫療終端和功能性護膚品領域,推出潤百顏。
另一邊,2020年,愛美客成為中國最大的基于透明質酸的皮膚填充劑供應商,市場份額占比27.2%。
之所以被稱為「醫美茅臺」,是因為玻尿酸和茅臺酒發酵所使用的原料類似。當然,利潤率也類似。尤其是醫美機構里,售價3000-5000元/支的玻尿酸,成本在20元左右。
財報顯示,2018年-2021年Q1,愛美客的營收分別為3.21億元、5.57億元、7.09億元和2.5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15億元、2.97億元、4.33億元和1.66億元。今年一季度,愛美客的毛利率高達92.5%。
華熙生物在2018年-2021年Q1的營收分別為12.63億元、18.86億元、26.33億元和7.77億元。同期,華熙生物毛利率分別為79.92%、79.66%、81.41%和78.7%。
在華熙生物和愛美客如火如荼發展時,2007年蔣偉剛成立昊海有限公司,當時還是一家空殼公司。也是看準了玻尿酸行業,一系列資本運作之下,國內外并購40多家公司,構成了現在的昊海生科。
不過,「玻尿酸三巨頭」的業務各具特色:華熙生物業務涉及原料、功能性護膚、醫療終端產品等,愛美客主要專注于醫美填充類產品,而昊海生科主要是眼科(人工晶體、眼科上游材料、角膜塑形鏡、PRL)、整形美容與創面護理(玻尿酸)、骨科(粘彈補充劑)和防黏連及止血(膠原蛋白海綿)共四大領域。
萬物皆可玻尿酸?
從科學角度來看,透明質酸是體內的源性物質,泛存在于關節腔、膚、軟等組織中。雖然在人體內含量不過15g,但在關節潤滑、血管壁通透性調節、創傷愈合中能起到關鍵作用。但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合成透明質酸的能力逐漸下降。
如果把20歲人體內HA相對含量定義為100%,30、50、60歲時分別降至65%、45%、25%。
玻尿酸隨著年齡增長而流失
(*參考文獻:馮寧、石艷麗、郭風仙等,口服透明質酸對皮膚水份的改善作用及體內抗氧化作用研究、食品與藥品 ,2016年僅供參考,具體情況因人而異)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對“老”的恐懼和美的追求催生了大量需求,各家的產能也在不斷提升。
2020年,華熙生物2.9億元收購了第四大供應商東辰生物子公司東營佛思特,其致力于化妝品級、食品級透明質酸等生化原料的研究與生產,年產能100噸。此外,華熙生物還在天津新建了300噸的生產基地。預計到今年底,華熙生物年產能達720噸。
玻尿酸原料市場高度集中,激烈競爭之下,產能或已過剩。凌沛學曾經透露,玻尿酸原料近十年一直在降價,平均每年降幅在5%左右。在他看來,全球的原料需求不會超過1000噸。“現在我會勸退那些找我咨詢想投原料廠的,因為產能已經過剩了。”
新入局的機會不多,但華熙生物一直致力于發展新“食”機。
其實,對于透明質酸的食品化,中國也已進行了長期探索和應用。早在2008年,中國已批準透明質酸鈉為新資源食品,但使用范圍限于保健食品原料。
與此同時,日本、韓國、美國、歐盟、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透明質酸鈉及以其為主要成分的產品,已被允許添加在食品或膳食補充劑中,并得到廣泛使用。
新轉機源于今年年初衛健委關于“食品級玻尿酸”的批復。
2021年1月7日,國家衛健委正式批準由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的透明質酸鈉(俗稱“玻尿酸”)為新食品原料的請求,玻尿酸可以用于日常食品當中,包括乳制品、飲料、酒類、巧克力和糖果。
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云波表示,經過30年變遷,監管日趨完善,新食品原料發展迎來新生機。新食品原料的食品屬性定位以及更深入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研究,將助推食品行業和特殊食品發展。
從原料到消費品,玻尿酸的野心很大。一月注冊玻尿酸零食品牌,三月推出玻尿酸飲用水,四月售賣玻尿酸寵物糧。盡管這些產品無一不被媒體與同行質疑為智商稅,華熙卻仍在堅定布局C端。
原料產品已經不是華熙生物的最大收入來源。據其2020年年報數據顯示,華熙生物功能性護膚品營收同比增長112%,首次超越原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占比過半。
2020年度業績媒體溝通會上,趙燕表示公司2021年要將觸角伸向功能性食品賽道,從原料、藥械、功能性護膚品的“三駕馬車”,向加入功能性食品的“四輪驅動”轉變。
在7月舉辦的“透明質酸鈉在食品領域的應用前景”研討會上,趙燕明確表明,“今年為透明質酸鈉應用于普通食品的元年。”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制劑技術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主任、山東大學藥品監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臧恒昌曾公開表示:據文獻報道,口服高分子量的透明質酸,約76.5%經肝臟代謝會變成能量被消耗掉,約8.8%則被輸送到了各個組織器官發揮生物作用。口服的玻尿酸可以在保護胃腸道健康、護眼、緩解骨關節炎、改善皮膚功效等方面發揮功能。
對于玻尿酸食品,不少專家也持保留意見。
中國農業大學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云波指出,新食品原料在助推食品行業發展變革的同時也面臨幾大挑戰:一是新食品原料的監管,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同時兼顧資源可持續利用是一個監管難題;二是新食品原料的安全評價,評價方法、流程和機制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三是功能研究,未來新食品原料應用到特醫食品中,應有充分的功能研究驗證。
對比海外市場品類豐富,規模更大,國內的玻尿酸食品普及程度還很低。頭部原料供應商和品牌商家們,爭相用相關研究和數據背書,掀起「萬物皆可玻尿酸」的熱潮。
如今,玻尿酸除了在醫美中扮演重要角色外,也成為了食品、日化、家居產品等的增值秘密。
結語
毫無疑問,新場景的拓寬成了多方涌入的盛宴。
有數據顯示,中國食品級玻尿酸產品終局市場規模或可達206億元。玻尿酸水、玻尿酸軟糖、玻尿酸寵物糧等等層出不窮。
但即使像華熙生物、愛美客這樣的巨頭,每年在研發上的投入也是少之又少。一季度華熙生物研發費用為3894萬元,銷售費用為3.38億元。
8月9日,人民日報刊文指出,近年來,醫療美容行業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醫美實現變美的心愿。然而,其中的問題卻不容忽視。一些醫美機構在宣傳過程中只談“最佳效果”,不談“不良后果”,容易使消費者忽視安全隱患。
產品到底有沒有效果已經變成了一門玄學,更多情況下取決于消費者的體驗。玻尿酸之后,肉毒素躍躍欲試,造富的故事還在繼續。


2025-2031年中國玻尿酸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投資發展研究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玻尿酸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投資發展研究報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國玻尿酸產業國際競爭力分析,2025-2031年中國玻尿酸行業發展趨勢展望分析,2025-2031年中國玻尿酸行業投資風險分析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