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二次包裝,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1000萬個。”
近日,中國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關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八方面23條舉措,為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指明方向。
“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問題,既是涉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也是關系綠色生產和綠色生活全面轉型的新題、難題,必須下大決心、花大力氣解決。”中國國際咨詢有限公司資環部主任、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朱黎陽接受采訪時表示。 朱黎陽認為,雖然近年來,電子運單、自動包裝、智能分揀等技術快速普及,行業綠色轉型初見成效。但總體上看,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始終缺少一座“領航燈”、少一張“路線圖”,沒有面向“十四五”的全面性、綱領性文件。《意見》從全局的高度明確了工作目標、主要任務、保障體系、部門職責,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可落地的政策措施,指明了方向,壓實了責任,彌補了空白,意義重大。
亮點一:目標清晰可量化
《意見》明確了一系列量化指標:到2022年,電商和快遞規范管理普遍推行,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達到85%,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700萬個。
到2025年,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二次包裝,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1000萬個,快遞包裝基本實現綠色轉型。
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凱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截至今年8月底,不再二次包裝的比例已經達到68.5%,但還需要大力推動電商和快遞上下游協同,設計并應用滿足快遞物流配送需求的電商商品包裝。
對于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規模目標的達成,胡凱認為,要聚焦應用場景,選擇重要區域或線路,開展試點示范,爭取盡快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應用和回收模式。
亮點二:法制先行
針對當前法律法規缺位、監管執法缺乏依據的問題,《意見》提出進一步明確市場主體法律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研究修訂《快遞暫行條例》、制定《郵件快件包裝管理辦法》,細化快遞包裝生產、使用、回收、處置各環節的管理要求,進而做到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有法可依、依法辦事。
亮點三:標準統一
針對當前部分領域和區域快遞包裝標準體系不健全、交叉混亂、相互不銜接的問題,《意見》提出升級完善快遞包裝標準,加快制定覆蓋產品、評價、管理、安全各類別,以及設計、生產、銷售、使用、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環節的標準體系框架圖。同時,注重統一指標要求、內容有效銜接、強化效果評估,提升源頭管理相關標準強制性,建立健全可循環快遞包裝、產品與快遞一體化包裝等重點領域標準。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環分院院長林翎表示,《意見》的實施可改變碎片化的標準現狀,建立標準實施對標準體系持續完善的反饋機制。形成快遞行業標準的系統性、科學性的管理模式,能夠有效減少爭議、提高效能。
亮點四:協同共治
對于快遞企業,《意見》指出,應當要求其完善內部規章制度,建立快遞包裝治理工作體系和管理臺賬,推動包裝減量化、綠色化納入收件服務協議等;對于電商企業,鼓勵其公開征集、遴選推廣快遞包裝減量和循環利用技術產品,設立可循環包裝商品專區;同時,還鼓勵快遞企業、電商企業等合作設立循環快遞包裝協議回收點、投放點,推行可循環快遞包裝統一編碼和規格標準化等措施。
朱黎陽認為,針對快遞包裝管理重點不夠突出、主體責任不夠明確等問題,《意見》著重體現了快遞企業、電商企業兩大主體的責任和義務,可謂是抓住了快遞行業綠色發展的“牛鼻子”。“應該說,《意見》綜合考慮了快遞包裝綠色轉型中各主體權責,實現了各環節的分兵把口、責任落實。”


2025-2031年中國包裝行業發展現狀調查及市場分析預測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包裝行業發展現狀調查及市場分析預測報告》共十六章,包含包裝行業重點企業競爭力分析,包裝業投資分析,2025-2031年包裝行業發展趨勢及前景預測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