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鐘南山團隊“白云山復方板藍根對新冠病毒有效”的判斷,白云山(600332)一炮走紅。
10月16日,白云山強勢漲停,市值飆升50億;與此同時,白云山復方板藍根顆粒也迅速成為市場搶手貨,目前廣藥白云山天貓旗艦店、京東大藥房等多個線上購買渠道已斷貨,線下藥房亦出現庫存告急情況。
10月18日晚間,針對市場火爆的反應,白云山發布澄清公告,表示有關媒體報道所涉及的相關結論只是針對合營企業廣州白云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下稱“白云山和黃公司”)復方板藍根顆粒開展的抗新型冠狀病毒體外篩選的實驗結果,后續相關工作尚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結合往年數據,復方板藍根顆粒的銷售預計不會對公司經營業績構成重大影響。
相關結論僅為
體外篩選實驗結果
10月13日,鐘南山在白云山板藍根澳門轉化研討會上透露,研究團隊與廣藥集團合作對旗下10個企業的16個已上市中成藥開展了抗新型冠狀病毒的體外藥效篩選,發現了白云山復方板藍根顆粒具有體外抑制藥效。
此言一出,白云山復方板藍根顆粒迅速成為“香餑餑”,遭到市場瘋搶。目前,廣藥白云山天貓旗艦店顯示產品已經下架,客服表示上貨時間尚不確定;京東大藥房亦顯示“無貨”,另有消息稱多個城市線下藥房出現斷貨情況。10月16日,白云山漲停,并引發相關流感概念股集體狂歡。
根據澄清公告,鐘南山團隊“白云山復方板藍根對新冠病毒有效”的判斷只是產品開展的抗新型冠狀病毒體外篩選的實驗結果,后續還需對該產品開展進一步相關工作,相關工作尚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業內人士表示,一個藥物能應用于臨床治療,要經歷三個階段:體外實驗、動物實驗、人體臨床試驗。也就說是,體外實驗結果有效只是基礎環節,后續的工作仍存在諸多挑戰。此前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也曾表示:“現在一些藥物有效是在實驗室在體外細胞做出來的結果,距離臨床效果之間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關注到,前期因體外實驗證明對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雙黃連口服液也曾一度遭遇瘋搶,然而截至目前上述藥品是否能夠真正抑制新冠病毒,暫時還沒有給出權威醫學結論。
預計對業績
不構成重大影響
澄清公告顯示,本次實力出鏡的明星單品“復方板藍根顆粒”為白云山旗下合營公司白云山和黃公司的主營產品。天眼查數據顯示,白云山和黃公司為廣藥集團白云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與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有限公司(中國)公司于2005年5月合資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板藍根作為清熱解毒的常見日常藥,并不是白云山的獨家生產品種,已形成充分競爭的市場格局。目前,板藍根顆粒已獲批準的文號已達981個,2019年國內城市零售藥店銷售額達10.6億元;復方板藍根顆粒已獲批準的文號為147個,2019年國內城市零售藥店銷售額為4.3億元。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關注到,白云山持有白云山和黃公司50%股份,后者持股并不納入上市公司合并報表,而是采用長期股權投資的權益法進行核算。從近兩年的利潤貢獻來看,白云山和黃公司占比甚小。
2019年,白云山和黃公司為上市公司貢獻投資收益6796.03萬元,約占上市公司當年利潤總額的1.65%;2020年上半年貢獻投資收益3599.82萬元,約占上市公司利潤總額的1.59%。
進一步分析白云山和黃公司的銷售收入構成,復方板藍根顆粒占比亦不高。數據顯示,復方板藍根顆粒2019年銷售收入為1.09億元,占白云山和黃公司當年銷售收入的7.23%;2020年上半年銷售收入為7554.61萬元,占其當期銷售收入的8.35%。
基于上述情況,白云山表示,復方板藍根顆粒的銷售預計不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構成重大影響。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分析師周茂華表示,由于全球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市場對有關新冠治療藥物研發進展高度關注,也對這些藥物未來潛在巨大市場需求預期過高,投資者需要警惕市場炒作風險。


2025-2031年中國心腦血管疾病用藥行業市場競爭現狀及發展潛力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心腦血管疾病用藥行業市場競爭現狀及發展潛力研判報告》共六章,包含心腦血管疾病領域重點產品市場分析,心腦血管疾病領域重點企業分析,中國心腦血管用藥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機會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