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政策】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加快經濟綠色低碳轉型
3月13日,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業、農業、建筑、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重點行業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環保績效達到A級水平的產能比例大幅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加約一倍,二手車交易量較2023年增長45%,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30%,再生材料在資源供給中的占比進一步提升。
《行動方案》明確了五方面重點任務。一是實施設備更新行動。二是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三是實施回收循環利用行動。四是實施標準提升行動。五是強化政策保障。《行動方案》鼓勵開展汽車、家電產品以舊換新,推動家裝消費品換新。
點評:綠色經濟是在傳統產業經濟基礎上,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為目標的一種新的經濟形式。隨著全球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強,綠色經濟成為了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在這一背景下,汽車行業更加注重環保和節能,汽車以舊換新是汽車經濟綠色化發展的有效手段。《行動方案》中也明確支持開展汽車以舊換新行動,并依法依規淘汰符合強制報廢標準的老舊汽車。根據公安部數據,近十年來,我國汽車保有量持續上漲,2023年汽車保有量增至3.36億輛,同比增長5.3%。汽車以舊換新政策不僅有助于降低汽車保有量的總體能耗和排放,還能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進一步促進綠色經濟的繁榮。
《行動方案》還提出優化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布局,推廣上門取車服務模式。汽車是重要的消費品之一,隨著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長,汽車產業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日益嚴重的壓力。因此,促進汽車行業的綠色化發展也是助力綠色經濟的重要舉措。
圖1:2014-2023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單位:億輛)
資料來源:公安部、智研咨詢整理
【重點政策】《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發布,科學知道生態環境開發建設活動
3月17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科學指導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對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意見》提出,到2025年,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基本建立,全域覆蓋、精準科學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體系健全、機制順暢、運行高效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全面建立,為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提供有力支撐。
《意見》布局了四項重點任務:一是全面推進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堅持國家指導、省級統籌、市級落地的原則,完善省、市兩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統籌開展定期調整和動態更新。二是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通過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加強整體性保護和系統性治理,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三是實施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以“三區四帶”為重點區域,分單元識別突出環境問題,落實環境治理差異化管控要求,維護生態安全格局。四是加強監督考核。對生態功能明顯降低的優先保護單元、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的重點管控單元以及環境質量明顯下降的其他區域,加強監管執法。
【重點政策】國務院轉發《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工作方案》,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3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明確了主要目標:到2025年,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新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積比2023年增長0.2億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比2023年增長2億平方米以上,建筑用能中電力消費占比超過55%,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取得積極進展;到2027年,超低能耗建筑實現規模化發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進一步推進,建筑用能結構更加優化,建成一批綠色低碳高品質建筑,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取得顯著成效。
【重點政策】“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發布,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
3月13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2024年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建設美麗中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報告》從四個方面進行布局,一是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以PM2.5控制為主線,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污染協同治理,深入實施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二是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建立健全全域覆蓋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強化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監管。三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出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實施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四是扎實推進全面節約戰略。持續推動“能水糧地礦材”一體化節約,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高效利用。
【重點政策】《新污染物生態環境監測標準體系表》公開征求意見,助力生態環境監測標準體系優化完善
3月13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公開征求《新污染物生態環境監測標準體系表(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體系表》)。
《體系表》旨在加強新污染物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優化完善生態環境監測標準體系。《體系表》中新污染物生態環境監測標準項目共219項,包括生態環境監測技術規范、生態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標準和生態環境標準樣品共3類。其中技術規范6項、分析方法標準182項、標準樣品31項。《體系表》將助力落實新污染物治理要求、建設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以及優化完善生態環境標準體系。
【重點政策】印發《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強化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及其監督管理
3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
《管理辦法》旨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實現北京市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強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和管理,協同控制污染物排放,規范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管理辦法》還就碳排放單位名單管理、配額管理、碳排放權交易、報告與核查、配額清繳、監督管理等提出了具體的規定和操作細則,將于5月1日起施行。
【重點政策】《北京市促進環境社會治理(ESG)體系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公開征求意見,旨在助力首都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
3月15日,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網發布公告,就《北京市促進環境社會治理(ESG)體系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實施方案》聚焦強化ESG信息披露、加強ESG生態體系建設、支持ESG評級體系高水平特色化發展、豐富和深化ESG實踐、推動ESG試點示范、構建科學有效監管六項主要任務,提出建立完善本市ESG信息披露標準體系、支持設立投資基金、促進京津冀ESG協同發展等20條具體舉措。《實施方案》旨在充分發揮ESG體系對激發企業可持續發展內生動力、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有效支撐首都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
【重點政策】《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實施方案》發布,推進首都城市功能重組和布局優化
3月1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布《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內生動力明顯增強,綠色產業規模顯著提升,綠色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體系基本建立,城市基礎設施綠色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全國領先水平,本地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覆蓋率達到34.6%,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78%以上,綠色發展優勢得到有力彰顯。到2035年,以綠色為底色的現代化北京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和諧交融,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城市生態品質顯著提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和生態文化深入人心,全面建成和諧、宜居、美麗的綠色發展高地。
《方案》從構建智能舒適的綠色建筑示范、建設便捷暢達的綠色交通示范、打造創新驅動的綠色產業示范、建立安全高效的綠色能源示范、構筑清新美麗的綠色生態示范、樹立低碳環保的綠色文化示范、加強組織實施七個方面布局,提出了32條相關舉措,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
【重點政策】《四川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公開征求意見,推進美麗四川建設
3月13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發布《四川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方案》),提出1個總體要求,實施8個版塊29項重點任務,并配套相關保障措施。
《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29.5微克/立方米以內,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0.1%以內,氮氧化物和VOCs重點工程累計減排量分別達5.95萬噸和2.53萬噸。
【重點事件】亳州市首個零碳建筑建成投用,節能降耗成效顯著
3月15日消息,亳州市第一個零碳建筑建成投用,該建筑是位于亳州高新區的翡翠濱江小區S1號樓。翡翠濱江小區S1號樓總建筑面積666.36平方米,地上1層,使用面積542.17平方米,建筑功能為辦公建筑。根據該樓技術方案,該項目按照安徽省《被動式超低能耗民用建筑節能技術標準》(DB 34/T 4281—2022)零碳建筑目標進行建設。翡翠濱江小區S1號樓項目通過外墻、屋面、門窗幕墻保溫措施以及新風熱回收、自然通風、高氣密性和智能照明等最大程度降低建筑冷熱需求,同時采用地源熱泵和太陽能光伏系統等可再生能源,提高了建筑的綜合節能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零碳建筑是指零碳排放的建筑物,可以獨立于電網運作,能夠依靠太陽能或風能運作。這種建筑在不消耗煤炭、石油、電力等能源的情況下,全年的能耗全部由場地產生的可再生能源提供。
【重點企業】寧德時代與中國石化達成合作,共同推動能源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3月13日,寧德時代與中國石化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就進一步加強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科技創新等領域合作深入交換意見。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拓寬合作領域,延伸產業鏈條,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推動雙方合作邁上新臺階,為推動能源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作出更大貢獻。
根據協議,雙方將推動光儲充微電網技術示范應用;依托合資公司,加快乘用車換電業務的開展,同時在綜合能源站布局探索商用車換電的可行性;在科技創新方面,雙方將共同推動電池應用(如儲能、換電等)相關的標準制定和修訂,合作開展石油化工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測算方法學研究及可靠數據測算;在儲能方面,雙方將在工商業儲能、煉化企業儲能供電、儲能替代柴油發電機供電等多領域開展合作。寧德時代將利用自身先進的儲能技術,助力中國石化節能減碳。
【重點企業】富士康成立綠能資產管理公司,擬發起設立綠能開發基金
3月13日,富士康科技集團宣布與旭智資本簽署協議,雙方擬合資設立資本總額人民幣20億元的綠能資產投資公司,聚焦綠色發電項目,最終目標每年取得20億kWh綠電權益。此外,雙方還規劃發起設立目標規模70億元的綠能開發基金,攜手布局太陽能、風能及配套儲能等綠電產業,預估可取得60億kWh綠電權益,通過此兩項合作案,加速向凈零以及環境永續發展的目標邁進。富士康方面表示,計劃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
【重點企業】寶鋼超低碳排放氣瓶管首發,為氣瓶產業鏈發展注入綠色新動能
3月12日,寶鋼股份的寶鋼超低碳排放(BeyondECO-60%)氣瓶管正式首發。在全球各行業加速低碳綠色轉型背景下,寶鋼股份攜手浙江威能,共同開啟了氣瓶產品低碳制造的進程,為氣瓶產業鏈發展注入綠色新動能。產品的碳足跡是超低碳排放氣瓶管產品的最關鍵屬性,采用100%廢鋼和綠電生產工藝對實現產品顯著降碳尤為重要。寶鋼股份采用全廢鋼電爐冶煉工藝生產的超低碳排放氣瓶管產品比常規工藝生產的產品減少碳排放60%以上,同時性能完全滿足使用要求,有效提升了用戶產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
【重點企業】TAGAL與鞍鋼股份技術中心達成合作,聚焦低碳排放產品研發
3月12日,鞍鋼蒂森克虜伯汽車鋼有限公司(TAGAL)與鞍鋼股份技術中心在大連共同舉行低碳排放產品研發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在熱鍍鋅用鋼研發、汽車用鋼研發及試驗檢測技術和低碳排放產品研發等領域展開合作。
TAGAL一直服務于世界領先的汽車客戶,是鞍鋼集團下屬最成功的合資企業之一,對鞍鋼汽車鋼產品的質量提升、品牌推廣作出了很大貢獻。雙方此次合作既是落實國家雙碳戰略和實現雙碳目標的要求,也是搶抓機遇,打造綠色低碳技術核心競爭力的重大舉措,更是兩方尋求發展,實現雙贏的一次重要合作。TAGAL將發揮好汽車鋼市場龍頭引領作用,依托母公司鞍鋼股份以及蒂森克虜伯鋼鐵的優勢及資源,將前沿技術和前瞻性的策略目光結合起來,將其轉化為市場核心競爭力。
【重點企業】寧德時代與武漢公交集團合作,助力公交集團的新能源產業轉型升級
3月11日,寧德時代與武漢公交集團舉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雙方將在新能源綜合應用、綠電開發、生產制造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的合作,為公交集團在新能源產業的轉型升級奠定基礎。合作中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以相關資源和優質服務積極支持對方的業務發展,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努力在“雙向奔赴”中實現共贏發展。寧德時代將在國家“雙碳”目標引領下,發揮自身在新能源產業前沿技術、綠色制造等方面優勢,積極參與武漢公交集團新能源項目的升級改造,努力實現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贏發展。
【重點企業】三寶集團2號電爐投產,助力綠色低碳與高端鋼材發展
3月15日,三寶集團的2號電爐成功點火投產。此次投產標志著三寶集團向綠色低碳和產品高端化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自2023年4月28日開工建設以來,2號電爐得到了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關注與支持。經過10個半月的共同努力,總投資16.8億元的電爐煉鋼廠終于順利投產。新工廠配備了兩座先進的康斯迪電爐、LF爐、RH真空精煉等設施,采用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工藝裝備技術,實現了節能和環保的目標。主要產品涵蓋高強耐腐蝕海洋裝備用鋼、船舶制造用鋼、石油管線鋼等,滿足了國內外市場對高端鋼材的需求。隨著電爐煉鋼廠的全面投用,三寶集團將為我國高端制造業貢獻更多力量。
【重點企業】華南區域最大的新型儲能電站一期項目投產送電,助力城市電力發展
3月13日消息,廣州城投集團下屬南方投資集團承建的湛江市雷州集中式共享儲能電站一期項目投產送電,為下一步正式并網商運打下堅實的基礎。
雷州集中式共享儲能電站是華南區域最大的新型儲能電站,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太陽能、風能等綠電資源,在用電低谷時將其轉化為電能并儲存在電池艙中,用電高峰時釋放電,成為削峰填谷的“能源調節器”,有效提升湛江南部地區新能源消納能力,可緩解廣東西部電網調峰調頻壓力,保障電網運行穩定。儲能電站規劃容量為600兆瓦/1200兆瓦時,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容量為200兆瓦/400兆瓦時,是南方投資集團電建公司首次作為新型能源EPC總承包單位的建設項目,經歷一年多的攻堅克難,最終如期完成投產送電。
【重點企業】納暉新能源、保碧新能源、森特股份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為工商業用戶打造BIPV一體化解決方案
3月16日,納暉新能源、保碧新能源、森特股份三方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青島舉行。三方將圍繞綠色低碳園區建設及BIPV建筑一體化解決方案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以推動工商業場景綠色轉型為主線,推行綠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助力建筑行業高效降碳排、降能耗,進一步推動雙碳目標落地。
納暉新能源將充分發揮自身在創新場景解決方案和數字化運維服務方面的優勢,即升級光儲一體化解決方案,搭建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實現能源生產與用能負荷的平衡,為工商業用戶提供集發電、儲電、管電為一體的全周期用電服務;保碧新能源將憑借在新能源領域的開發優勢和投資戰略眼光,為三方合作提供堅實資金保障;森特股份將以完善的BIPV系統解決方案,為未來項目建設提供全生命周期產品服務。
【重點企業】中華煤氣與申能集團簽訂合作框架協議,部署兩地綠色甲醇、氫能事
3月12日,中華煤氣與申能集團在申能能源中心舉行綠色能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
儀式上,雙方建立磋商機制,具體包括:研究成立綠色能源合作投資平臺,整合雙方資源及優勢共同拓展綠色甲醇、氫能等綠色能源市場;共同推進中華煤氣綠色甲醇項目的制備增量,進一步提升綠色甲醇產能,滿足市場需求;通過申能集團氫產業先發優勢,以及中華煤氣在香港開拓氫能應用的能力,推動香港能源低碳轉型發展。
【重點企業】浙江能源與深圳能源達成戰略合作,助力“雙三角”區域經濟發展。
3月12日,浙江能源與深圳能源在杭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承擔區域能源保供和綠色轉型使命。此次合作旨在服務國家戰略,加強跨界區域合作。雙方將聚焦能源低碳轉型等多領域,探索全產業鏈合作發展,支持六橫LNG接收站建設,助力“雙三角”區域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