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點
2023H1 國內電動車銷量同比高增,海外增速Q2 起顯著恢復,但競爭加劇,Q2 板塊業績同環比下降:2023 年H1 國內和海外電動車分別銷374.7/238.9 萬輛,同比+44%/+40%,其中Q2 國內和海外分別銷216.1萬輛/127.2 萬輛,環比增長36.3%/13.8%。我們所選取的96 家企業2023年H1 實現營收15323.69 億元,同比增加20.8%;實現歸母凈利潤955.96億元,同比減少14.7%。2023 年Q2 新能源汽車板塊營收8151.59 億元,同比增加27.7%,受去庫存+盈利下滑影響,歸母凈利潤474.32 億元,同環比下滑22.6%/1.5%。
H1 電池環節業績最亮眼,Q2 整車盈利彈性大,鋰電中游表現分化:
2023H1 扣非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排序依次為電池(110.11%)>汽車核心零部件(27.38%)>鋰電設備(11.90%)>結構件(-1.79%)>鋰電池中游(-10.41%)>整車(-12.33%)>三元前驅體(-15.62%)>隔膜(-15.77%)>負極(-27.59%)>碳酸鋰(-46.91%)>三元正極(-54.38%)>鋁箔(-57.00%)>六氟磷酸鋰及電解液(-72.42%)>銅箔(-96.53%)> 正極(-100.88%)>添加劑 (-143.50%)>鐵鋰正極(-180.99%);2023Q2 扣非歸母凈利潤環比增速排序為整車(440.43%)>汽車核心零部件(38.76%)>鋰電設備(15.55%)>隔膜(-13.16%)>三元前驅體(-20.40%)>負極(-29.66%)>電池(-34.78%)>六氟磷酸鋰及電解液(-41.76%)>結構件(-42.12%)>鋰電池中游(-46.62%)>碳酸鋰(-49.86%)>三元正極(-54.38%)>銅箔(-65.10%)>鋁箔(-66.57%)>正極(-112.31%)>鐵鋰正極(-178.51%)>添加劑(-1767.85%)。
2023H1 行業盈利水平同比下滑,電池、整車及零部件盈利提升,Q2 板塊盈利環比微降:2023 年H1 板塊整體毛利率為17.23%,同比減少1.42pct,其中電池、汽車核心零部件、整車同比提升;H1 歸母凈利率6.24%,同比減少2.59pct。2023Q2 毛利率為16.87%,同比減少3.02pct,環比減少0.78pct,其中汽車核心零部件環節環比穩中有升;歸母凈利率9.13%,同比增加3.26pct,環比增加1.49pct;期間費用率5.82%,同比下降3.78pct,環比下降0.90pct 。
2023 年H1 行業持續去庫,凈現金流改善:2023 年Q2 末板塊應收賬款為4227.19 億元,較Q1 末增長8.94%,較年初增長2.40%;預收賬款為1294.05 億元,較Q1 末增長5.04%,與年初持平;存貨4921.33 億元,較Q1 末減少5.77%,較年初減少5.58%。現金流方面,2023 年上半年板塊經營活動凈現金流為1788.17 億元,同比增加76.93%。2023 年第二季度為1585.31 億元,同比增加58.78%,環比上升681.51%。
投資建議:當前電動車仍為基本面、估值、預期低點,龍頭地位穩固且25 年估值僅10x,看好Q2-Q3 盈利低點出現+需求逐步好轉后鋰電板塊醞釀反轉,首推盈利確定的電池環節(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受益于國產替代及新技術的細分環節龍頭(曼恩斯特、驕成超聲),以及盈利趨勢穩健的結構件(科達利)、負極(璞泰來、尚太科技)、電解液(天賜材料、新宙邦)、隔膜(恩捷股份、星源材質)及正極(華友鈷業、湖南裕能、德方納米、容百科技)等,關注欣旺達、鵬輝能源、多氟多、信德新材、萬潤新能、中偉股份、當升科技、天奈科技、鼎勝新材等。
風險提示:價格競爭超市場預期、原材料價格波動
知前沿,問智研。智研咨詢是中國一流產業咨詢機構,十數年持續深耕產業研究領域,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專業的角度、品質化的服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專注于提供完善的產業解決方案,為您的投資決策賦能。
轉自東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曾朵紅/阮巧燕/岳斯瑤/劉曉恬


2025-2031年中國電動車行業市場供需態勢及發展前景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電動車行業市場供需態勢及發展前景研判報告》共十二章,包含電動車行業重點企業,電動車相關行業,2025-2031年電動車行業投資及發展前景預測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