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使用光來研究活細胞。但由于生物材料對光的吸收和散射,只允許科學家觀察細胞內部和薄片組織,在深層組織和其他不透明環境中對光進行成像非常困難。近期,麻省理工學院和紐約大學的研究團隊,聯合開發了一種新型傳感器克服了這一障礙,其通過將光信號轉換為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檢測到的磁信號,實現腦組織深處光分布的表征。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標題為“Mapping light distribution in tissue by using MRI-detectable photosensitive liposomes”。
研究人員首先制造了光敏MRI探針,具體方法是將磁性顆粒包裹在稱為脂質體的納米顆粒中,該脂質體由先前開發的特殊光敏脂質制成。進一步的研究表明,當這些脂質暴露在紫外光下時,脂質體變得更容易滲透水,從而使內部的磁性顆粒與水進行相互作用,并產生可通過MRI檢測到的信號。當其再次暴露在藍光下時變得不透水,則無可檢測的信號產生。接下來,研究人員將納米顆粒注射到存活大鼠的大腦中,研究結果表明,在光敏納米顆粒探針存在的情況下,可以使用MRI來繪制腦組織中光的空間分布。
這項研究設計的新型MRI傳感器,實現了大腦光子檢測,為光子和質子驅動的神經影像學研究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22-00982-3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原文章,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和立場,僅供參考。
知前沿,問智研。智研咨詢是中國一流產業咨詢機構,十數年持續深耕產業研究領域,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專業的角度、品質化的服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專注于提供完善的產業解決方案,為您的投資決策賦能。


2025-2031年中國3D動作捕捉傳感器行業市場發展形勢及投資潛力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3D動作捕捉傳感器行業市場發展形勢及投資潛力研判報告》共十二章,包含2020-2024年3D動作捕捉傳感器行業各區域市場概況,3D動作捕捉傳感器行業主要優勢企業分析,2025-2031年中國3D動作捕捉傳感器行業發展前景預測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