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制品行業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目前供需格局相對穩定。縱觀血制品行業發展歷史,行業供需格局從“供不應求”走向“供需動態平衡”。行業增長動力從單純漿量驅動逐步走向生產經營效率及市場推廣等因素驅動。
2002-2014年,行業供給相對不足,血制企業很少有市場推廣投入。2012年衛生部“血制品倍增計劃”及2015年政府取消藥品價格管制推動血制品行業在短期內實現量價齊升,供給不足有所改善。2017年以來血制品行業供需處于動態平衡狀態,企業開始投入銷售推廣工作。新冠爆發后,公立醫院加大血制品備貨以應對疫情,促進產品庫存加速出清;隨著靜丙被被協和醫院寫入《新冠診療建議方案》,臨床醫生對其認知有所提高,促進靜丙需求增長在疫情后提速;海外來看,疫情后國際血制巨頭為保障主流市場供應,對發展中國家的供應有所收縮,國內血制品企業搶占相應市場,未來產品出口有望打開增長空間。2021年我國血制品批簽發實現較快增長,其中人白批簽發4242批(+8%),進口占比65%,靜丙批簽發961批(+12%)。
血制品驅動力——短期看采漿量的增長,行業屬性導致帶量采購有難度,中長期看產品升級+新適應癥拓寬+國際化。血制品是資源屬性行業,漿站資質是核心壁壘。2020年我國血制品行業規模約350億,其中白蛋白市場規模約210億元,靜丙約80億元。血漿量決定收入,品種數量決定盈利能力。企業血漿量規模受新漿站開拓、外部并購或通過調撥血漿等影響,企業生產的主要成本為獻漿補貼,產品種類越豐富毛利率越高。中長期來看,工藝改進新產品、靜丙等新適應癥推廣、海外市場拓展等將成為行業增長動力。預計未來血制品行業將保持穩健增長,血漿量規模及產品差異化將決定血制品企業的分化。
他山之石——CSL成長路徑分析:CSL為全球最大血制品公司 并購浪潮后積極拓展漿站、豐富產品結構。2010年后,血制品行業基本結束并購浪潮,公司保持每年約30~40個漿站新建計劃擴大實力。公司免疫球蛋白占比超過50%,主要包括靜丙和SCIG(皮下注射)。公司產品結構優異,品種豐富,差異化明顯。靜丙按商品名銷售,蛋白酶抑制劑、血友病產品分別占比約為20%和15%,復合增速為8%。
投資建議:建議關注漿量規模大、漿站資源獲取能力強、產品數量更多的企業,推薦1)派林生物(000403):漿量彈性顯著、產品種類擴充空間大;2)華蘭生物(002007):血制品疫苗雙輪驅動,血制品種類豐富盈利能力突出;3)天壇生物(600161):漿站獲取能力突出,漿量資源領先;4)衛光生物:區域血制品龍頭,穩步推進在研產品。
風險提示:采漿量不達預期的風險;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新冠疫情風險。
知前沿,問智研。智研咨詢是中國一流產業咨詢機構,十數年持續深耕產業研究領域,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專業的角度、品質化的服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專注于提供完善的產業解決方案,為您的投資決策賦能。
轉自西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杜向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