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細胞的膜納米管或隧道納米管(tunneling nanotubes,TNTs)被認為是遠距離細胞間進行傳遞和運輸的重要途徑,其結構可以延伸數十微米,并在數小時內保持堅固,但這種精細結構的形成機制尚不清楚。近日,韓國浦項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在《SCIENCE ADVANCES》發表了題為“Formation of cellular close-ended tunneling nanotubes through mechanical deformation”的文章,闡明了TNTs的形成機制。
連接不同細胞的單個絲狀足橋 (SFB) 被稱為 TNTs,絲狀偽足上細胞粘附分子的細胞間相互作用維持了連接細胞的雙絲狀足橋(double filopodial bridge,DFB),雙絲狀足橋是由兩個絲足通過DFB的螺旋變形進行物理接觸而產生的。研究團隊使用實時熒光顯微鏡和超分辨率熒光顯微鏡觀察了TNTs的形成過程,發現TNTs是從DFB發展而來。當一個DFB末端通過細胞間鈣粘蛋白-鈣粘蛋白相互作用牢固地附著時,DFB向封閉式TNTs轉變,這一轉變很可能是由扭曲的DFB中積累的機械能破壞兩個絲狀偽足粘附而引發的。研究團隊通過DFB的螺旋變形開發了TNTs形成的物理模型,并通過測量它們的彈性特性和計算機輔助模擬來驗證。這些研究揭示了TNTs形成的機制,以及有關DFB獨特的納米結構信息,該結構在形成連接細胞的TNTs中起著關鍵作用。TNTs可能在人類疾病和發育的細胞之間的長距離通信中發揮重要作用,闡明TNTs形成機制將為深入研究人類疾病提供新思路。
鏈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j3995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SCIENCE ADVANCES》雜志,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和立場,僅供參考。
知前沿,問智研。智研咨詢是中國一流產業咨詢機構,十數年持續深耕產業研究領域,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專業的角度、品質化的服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專注于提供完善的產業解決方案,為您的投資決策賦能。


2024-2030年中國醫療O2O行業市場競爭現狀及發展前景研判報告
《2024-2030年中國醫療O2O行業市場競爭現狀及發展前景研判報告》共十章,包含中國醫療O2O行業重點企業布局案例研究,中國醫療O2O市場前景預測及發展趨勢預判,中國醫療O2O投資戰略規劃策略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