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義與意義
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經歷了復雜的生物化學和物理化學變化逐漸形成的固體可燃性礦物。
煤炭被人們譽為黑色的金子,工業的食糧,它是十八世紀以來人類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雖然煤炭的價值大不如從前,但畢竟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煤炭還是我們人類的生產生活必不可缺的能量來源之一,煤炭的供應也關系到我國的工業乃至整個社會方方面面的發展的穩定,煤炭的供應安全問題也是我國能源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環。
二、背景
2020年中國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領域占比最高的是能源生產與轉換行業,達到了47%,其次是鋼鐵行業,為17%。
2020年中國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領域占比
資料來源: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57屆聯合國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我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 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年中國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結構占比只有24%左右,任重而道遠。
2020年中國一次能源結構
資料來源: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智研咨詢整理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煤炭開采行業供需態勢分析及市場運行潛力報告》
三、行業現狀
內蒙古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礦之鄉,中國重要的能源保障基地。全區12個盟市中11個有煤礦,現有煤礦 523處,核定產能12.8億噸。陜西和山西也是我國煤炭開采行業的主要產區。
2020年晉陜蒙各類煤礦占比
資料來源:Wind、智研咨詢整理
隨著“未批先建”等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表外產能逐步回歸表內,2020年新批復煤礦數量及產能顯著下滑,全年僅批復23個煤礦項目,合計產能4860萬噸/年。
2016-2020年新批復煤礦情況
資料來源: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全國新批復煤礦中有20個落地新疆,合計產能3720萬噸/年。雖然目前疆煤外運通道(外送煤炭以哈密為主,準東為輔)在持續拓展中,但無論是運距、成本還是時間,相比于晉陜蒙仍顯欠缺,因此新疆煤炭多以就地消化(發電、煤化工)為主,區域特性較強,對全國煤炭市場尤其沿海地區影響有限。
2020年各省新批復煤礦產能
資料來源: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智研咨詢整理
煤企對未來行業前景擔憂,考慮到3~5年的建設時間 成本+巨額的資金投入,資本開支意愿較弱。
2020年新批復煤礦噸煤投資
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智研咨詢整理
煤炭生產進一步向晉、陜、蒙、寧、新集中,一些傳統的煤炭調出省變成調入省,加之“公轉鐵”的實施,煤炭調出的規格、布局變化很大,給現有運力帶來較大壓力。
2010-2020年“晉陜蒙”煤炭產量占中國比重
資料來源: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2025-2031年中國煤炭開采行業供需態勢分析及市場運行潛力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煤炭開采行業供需態勢分析及市場運行潛力報告》共十章,包含煤炭開采行業生產廠商競爭力分析,2025-2031年中國煤炭開采行業市場前景與投資分析,2025-2031年中國煤炭開采企業戰略規劃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