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是人類一切社會生活和經濟發展的基礎性要素,一次次推動著技術革命的進步;反過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是材料不斷創新與發展的源動力。
新材料主要需求,將下游應用分為智能制造、電子通信、芯片半導體、新能源、大交通輕量化和消費五大板塊。
新材料應用領域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近幾年,我們國家為實現材料強國的目標,我國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支持方案,為新材料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來支撐我國新材料行業的發展。
新材料產業相關政策
時間 | 頒布部門 | 相關政策 | 具體概述 |
2007年 | 發改委 | 《高新技術產業十一五規劃》 | 通過《產業化規劃》的實施,要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形成有利于增強企業產業化能力,有利于加快技術轉移,有利于提高自主知識產權成果產業化率的較為完善的高技術產業化政策體系。在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形成數字音視頻、下一代互聯網、新一代移動通信、生物醫藥、生物質工程、生物醫學工程、支線飛機、衛星應用、新材料、新能源等若干新興產業群;在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重點地區,形成一批產業化平臺,培育一批產業化能力強的骨干企業,形成若干技術創新能力強、產業鏈較為完整的特色高技術產業鏈和高技術產業基地;在傳統產業重點技術領域,突破一批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在鋼鐵、有色、煤炭、電力、化工、建材、建筑等產業領域推廣應用,推動傳統產業技術升級。 |
2010年 | 國務院 | 《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 |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構建國際競爭新優勢、掌握發展主動權的迫切需要。當前,全球經濟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科技發展正孕育著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加快部署,推動節能環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我國要在未來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必須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及相關知識產權,增強自主發展能力。 |
2013年 | 工信部 | 《新材料產業標準化工作三年行動計劃》 | 我國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黃金、稀土等原材料工業規模巨大,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截至2012年,原材料工業現行有效標準11814項,占工業和通信業現行有效標準的20%。各行業日益重視新材料標準化工作,新材料標準制修訂步伐加快,2010年以來發布了碳纖維、光學功能薄膜、功能陶瓷等100余項新材料標準,推動了原材料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
2014年 | 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 | 《關鍵材料升級換代工程實施方案》 | 貫徹落實國務院印發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國發[2012]28號)和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工信部規[2012]2號),加快推進新材料產業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知識產權局等部門和單位聯合制定了《關鍵材料升級換代工程實施方案》 |
2015年 | 國務院 | 《中國制造2025》 | 重點發展:特種金屬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特種無機非金屬材料、先進復合材料;提前布局:超導材料、納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 |
2016年 | 國務院 |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我國創新驅動所需的體制機制環境更加完善,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配置持續優化,新興消費升級加快,新興產業投資需求旺盛,部分領域國際化拓展加速,產業體系漸趨完備,市場空間日益廣闊。但也要看到,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整體創新水平還不高,一些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情況仍然存在,一些改革舉措和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新興產業監管方式創新和法規體系建設相對滯后,還不適應經濟發展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產業結構加速升級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強統籌規劃和政策扶持,全面營造有利于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的生態環境,創新發展思路,提升發展質量,加快發展壯大一批新興支柱產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
2017年 | 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 | 《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 | 重點任務是:突破重點應用領域急需的新材料;布局一批前沿新材料;強化新材料產業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加快重點新材料初期市場培育;突破關鍵工藝與專用裝備制約;完善新材料產業標準體系;實施“互聯網+”新材料行動;培育優勢企業與人才團隊;促進新材料產業特色集聚發展。 |
2017年 | 發改委 | 《新材料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 |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按照《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發改產業〔2017〕2000號)有關要求,我們制定了軌道交通裝備等9個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 |
2018年 | 工信部、財政部 | 《關于印發國家新材料產業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方案的通知》 | 到2020年,圍繞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和新材料產業鏈各關鍵環節,基本形成多方共建、公益為主、高效集成的新材料產業資源共享服務生態體系。 |
- | - | - | 到2025年,新材料產業資源共享服務生態體系更加完善,新材料產業資源共享能力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面提升我國新材料產業資源共享服務水平,提升行業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 |
2018年 | 工信部、財政部 | 《國家新材料生產應用示范平臺、測試評價平臺建設方案》 | 為貫徹落實《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加快新材料產業重點平臺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聯合制定了《國家新材料生產應用示范平臺建設方案》《國家新材料測試評價平臺建設方案》,并經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審議通過 |
2020年 | 科技部 | 《關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生物醫用材料研發與組織器官修復替代”重點專項2020年度擬立項項目安排公示的通知》 | 將“生物醫用材料研發與組織器官修復替代”重點專項擬立項項目信息進行公示 |
2020年 | 國務院 |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 | 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有效緩解能源和環境壓力,推動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 |
2020年 | 科技部、發改委、工信部和財政部 | 《關于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 | 加快在光刻膠、高純靶材、高溫合金、高性能纖維材料、高強高導耐熱材料、耐腐蝕材料、大尺寸硅片、電子封裝材料等領域實現突破;提升稀土、釩鈦、鎢鉬、鋰、石墨等特色資源在開采、冶煉、深加工等環節的技術水平;加快拓展石墨烯、納米材料等在光電子、航空裝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應用。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新材料產業競爭現狀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近年來,全球各國進一步推動全球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及規劃,加上下游電子信息、生物醫療、汽車工業等產業不斷發展,2019年全球新材料產業產值規模2.82億美元;2020年全球新材料產業產值規模已經接近3萬億美元。
2016-2020年全球新材料行業產值規模及增長
資料來源:睿獸、智研咨詢整理
2011年我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僅僅為0.8萬億元,到2019年我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已增長至4.5萬億元,占全球總規模的22.8%,同比增長15.4%,在發達國家新材料行業整體領先,我國在細分領域已取得優勢突破。預計到2021年有望突破7萬億元。
2011-2021年中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及增長
資料來源:睿獸、智研咨詢整理
在2015-2018年我國新材料行業投融資市場成增長態勢,2018年事件金額約216.94億人民幣,事件數量80起;2019年開始資本趨于理性,事件數量僅49起,金額約58億人民幣;截止2020年上半年中國新材料行業投融資事件60起,融資金額63億元。
2015-2020年上半年中國新材料行業投融資事件數量及金額
資料來源:睿獸、智研咨詢整理
從融資輪次來看,2020年H1初創期企業(種子輪/天使輪、A輪)事件數量28起,中后期企業(B輪、C輪、D輪及以后)事件數量17起;戰略投資15起。
2020年上半年中國新材料行業投融資事件融資分布(單位:起、%)
資料來源:睿獸、智研咨詢整理
從IPO數量來看,2017年有20家新材料企業成功上市;2019年有10家企業IPO,2020H1有9家企業完成IPO,隨著科創板的開啟,預計將有更多新材料企業實現上市。
2016-2020年上半年中國新材料企業IPO數量
資料來源:睿獸、智研咨詢整理


2025-2031年中國新材料行業市場分析預測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新材料行業市場分析預測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共十九章,包含2020-2024年新材料產業上市公司運營狀況分析,中國新材料產業投資分析,新材料產業發展趨勢及前景展望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