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發展環境:國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驅動行業創新發展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并出臺多部政策鼓勵支持前沿新材料行業的發展與創新,2022年9月,國家工信部、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發布了《原材料工業“三品”實施方案》,要求實施關鍵基礎材料提升行動和前沿材料前瞻布局行動,完善新材料生產應用平臺,優化上下游合作機制,提升高端產品有效供給能力,強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國家重大工程的支撐作用。新材料產業政策為前沿新材料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規劃與廣闊市場前景,為新材料行業所處企業提供了良好生產經營環境。
二、發展現狀:市場規模迅猛擴張,關鍵核心材料進口依賴度較高
近年來我國新材料市場規模保持穩定增長,2011年全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僅0.8萬億元,但在政策驅動下,新材料市場實現快速增長,到2021年全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達到6.4萬億元,同比增長18.5%,相較2011年新材料總產值增長了約5.6萬億元。當前,新材料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政策推動下產值實現了迅速增長,但由于新材料產業的研發投入大、周期長,關鍵核心材料對外依存度高,全產業鏈構建尚不完善,創新發展也面臨諸多約束與瓶頸,我國新材料發展質量和水平仍有待提升,新材料自給率還有待提高。
三、市場格局: 外資企業占據高端市場,國內重點企業經營形勢向好
從國內新材料市場格局分布情況來看,外資企業占據著我國新材料行業第一梯隊,其業務布局廣泛、產品鏈發展成熟、技術水平領先、行業經驗豐富、資源規模優勢明顯,占據著我國新材料行業的高、中端市場,經營利潤豐厚。我國新材料行業第二梯隊則主要為大型國有企業,該梯隊企業進入行業較早,積累了一定的技術經驗和人才儲備,產品鏈較為完整,綜合實力較強,其多數產品進入中端市場,但還有部分產品處于低端市場,因而盈利不夠穩定。
從我國新材料行業重點上市企業經營情況來看,近年來中簡科技和中航高科的新材料業務均保持連年增長,新材料行業向好發展趨勢未變,重點企業經營效益形勢良好。
四、發展趨勢:下游領域拉動市場需求,行業迎來高質量發展
政策利好不斷將加快我國新材料行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技術工藝突破創新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推動新材料與其他戰略新興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在“十四五”時期我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國內新材料行業迎來更多發展機遇,我國由新材料大國轉變為新材料強國的步伐加快。同時,未來我國將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電子電器、生物醫藥、航天航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國民經濟和國防領域的高質量建設,都離不開新材料產業為其提供強有力支撐和保障。未來下游應用領域的高速發展,將為新材料行業帶來廣闊市場需求空間。
關鍵詞:新材料行業發展環境、新材料行業發展現狀、新材料行業市場格局、新材料行業發展趨勢
一、發展環境:國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驅動行業創新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發展,人們在傳統材料的基礎上,根據現代科技的研究成果,開發出新材料。新材料按組分為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如陶瓷、砷化鎵半導體等)、有機高分子材料、先進復合材料四大類。按材料性能分為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結構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學和理化性能,以滿足高強度、高剛度、高硬度、耐高溫、耐磨、耐蝕、抗輻照等性能要求;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具有的電、磁、聲、光熱等效應, 以實現某種功能,如半導體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熱敏材料、隱身材料和制造原子彈、氫彈的核材料等。新材料在國防建設上作用重大。例如,超純硅、砷化鎵研制成功,導致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誕生,使計算機運算速度從每秒幾十萬次提高到每秒百億次以上;航空發動機材料的工作溫度每提高100℃,推力可增大24%;隱身材料能吸收電磁波或降低武器裝備的紅外輻射,使敵方探測系統難以發現等等。
從產業鏈情況來看,新材料上游行業主要為原材料和設備,其中原材料具體包括金屬原料、化學纖維、陶瓷塑料、樹脂、石墨等;設備具體包括熔融沉積成型設備、光固化成型設備、電子束熔化設備等。中游行業主要為新材料制造,具體包括石墨烯材料、超導材料、3D打印材料、納米材料等新材料的制造。下游行業主要是新材料應用領域,具體包括新能源汽車、電子電器、醫療器械、生物醫藥、建筑、航天航空等領域。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并出臺多部政策鼓勵支持前沿新材料行業的發展與創新。2021年3月由國務院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應用,增強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壯大產業發展新動能。要求推動高品質特殊鋼材、高性能合金、高溫合金、高純稀有金屬材料取得突破。2021年11月由國家工信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強產融合作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快實施鋼鐵、石化、化工、有色、建材、輕工、紡織等行業綠色化改造。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針對鋼鐵石化等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綠色建材與新能源汽車生產應用等方面的金融產品;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關鍵技術突破及產業化發展。到2022年9月,國家工信部、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發布了《原材料工業“三品”實施方案》,要求實施關鍵基礎材料提升行動和前沿材料前瞻布局行動,完善新材料生產應用平臺,優化上下游合作機制,提升高端產品有效供給能力,強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國家重大工程的支撐作用。新材料產業政策為前沿新材料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規劃與廣闊市場前景,為新材料行業所處企業提供了良好生產經營環境。
與此同時,全國各省市地方政府響應國家號召,也陸續發布了一系列產業政策支持推進新材料產業發展。2021年7月浙江省發布的《浙江省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十四五”規劃》指出,要重點發展先進半導體材料、新型顯示材料、高純金屬材料、高性能樹脂、新能源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高端磁性材料、生物醫用材料、人工晶體和電子陶瓷等;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高端磁性材料、氟硅鈷新材料、光電新材料等特色產業基地。2022年1月,河南省發布的《河北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重點發展先進金屬材料、碳基新材料、電子信息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綠色化工新材料、前沿新材料等產業領域,提升新材料技術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2022年7月河南省發布了《加快材料產業優勢再造換道領跑行動計劃(2022—2025年)》,主要包括4項具體目標:一是構建“454”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體系。二是到2025年,新材料產值突破1萬億元、占規上材料產業的比重超過50%。三是培育40個先進材料重點產業鏈。四是建設全國重要的材料創新高地。相關政策推動新材料行業邁入高速發展軌道,新材料產業預期將長期處于良好的發展與應用環境中。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新材料行業市場分析預測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二、發展現狀:市場規模迅猛擴張,關鍵核心材料進口依賴度較高
近年來我國新材料市場規模保持穩定增長,2011年全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僅0.8萬億元,但在政策驅動下,新材料市場實現快速增長,到2021年全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達到6.4萬億元,同比增長18.5%,相較2011年新材料總產值增長了約5.6萬億元,預計2021年全國新材料總產值將達到7.5萬億元。隨著國家對新材料產業政策力度的加大,我國新材料領域競爭力增強,逐漸由材料大國轉變為材料強國。根據國家工信部預計,我國新材料行業市場規模將繼續保持迅猛擴張的趨勢,2025年全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有望達到10萬億的規模。
新材料研發水平及產業規模化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科技進步和國防實力的重要標志。近年來新材料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政策推動下產值實現了迅速增長,但由于新材料產業的研發投入大、周期長,關鍵核心材料對外依存度高,全產業鏈構建尚不完善,創新發展也面臨諸多約束與瓶頸,我國新材料發展質量和水平仍有待提升,新材料自給率還有待提高。根據國家工信部對全國30多家大型企業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新材料進口依賴程度較高,32%的關鍵材料在中國仍為空白,52%依賴進口。其中應用于計算機和服務器通用處理器的高端專用芯片由95%依賴進口;智能終端處理器由70%以上依賴進口;在裝備制造領域,如高檔數控機床、運載火箭、航空發動機等關鍵件精加工生產線上所應用的制造及檢測設備由95%依賴進口。
從新材料行業投融資情況來看,在國家高度重視并支持新材料產業發展的環境下,新材料行業成為社會投資熱點。2017-2021年期間每年新材料投資事件均在150起以上,2021年全國新材料投資事件為204起。2017-2020年全國新材料投資金額呈逐年上升走勢,由2017年的169.5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472.7億元。2021年全國新材料投資金額略有下滑,為434.2億元,同比減少8.1%。
三、市場格局:外資企業占據高端市場,國內重點企業經營形勢向好
從全球新材料行業格局分布情況來看,當前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位于第一梯隊,占據著全球新材料市場的壟斷地位,其中美國憑借強大科技實力,新材料產業全面領先;日本新材料產業優勢主要在納米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等領域;歐洲在結構材料、光學與光電材料優勢明顯。位于全球新材料行業第二梯隊的國家和地區主要有韓國、俄羅斯、中國等,其中俄羅斯具有豐富礦產資源等先天優勢,且在航天航空材料、金屬材料、超導材料等優勢明顯;中國在半導體照明、人工晶體材料等領域取得突破成果。第三梯隊主要是巴西、印度。當前歐美發達國家占據著全球最大的新材料市場,其新材料產業發展已經較為成熟,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新材料產業仍較落后。
從國內新材料市場格局分布情況來看,外資企業占據著我國新材料行業第一梯隊,其業務布局廣泛、產品鏈發展成熟、技術水平領先、行業經驗豐富、資源規模優勢明顯,占據著我國新材料行業的高、中端市場,經營利潤豐厚。我國新材料行業第二梯隊則主要為大型國有企業,該梯隊企業進入行業較早,積累了一定的技術經驗和人才儲備,產品鏈較為完整,綜合實力較強,其多數產品進入中端市場,但還有部分產品處于低端市場,因而盈利不夠穩定。我國新材料行業第三梯隊則是民營中小型化工企業,該梯隊企業規模較小,資金實力較為薄弱,技術優勢不明顯,處于基本產品低端市場,其投機性較強,主要表現在政策紅利下行業利潤較高時快速進入市場,而當行業壁壘增加門檻提高,成本增大利潤下滑時逐漸退出市場。
從我國新材料行業重點上市企業經營情況來看,近年來中簡科技和中航高科的新材料業務均保持連年增長。其中,中簡科技的新材料業務營業收入由2018年的2.12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4.12億元,期間增長幅度達到2億元。中航高科的新材料業務營業收入由2017年的13.98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36.12億元,期間增長幅度達到22.14億元。2022年上半年,中簡科技和中航高科新材料業務營業收入分別為3.15億元、22.14億元,可以看出,中航科技的新材料業務經營規模比中簡科技更為廣泛。從盈利情況來看,中簡科技的新材料業務盈利能力明顯高過中航科技。2018-2022年上半年期間,中簡科技的新材料毛利率保持在72%-84%的區間范圍內。2017-2021年期間,中航高科的新材料毛利率保持在28%-32%的區間范圍內。雖然受新材料產品價格下調、原材料價格、人工成本、燃料及動力價格上漲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兩家企業在2021年的新材料毛利率均出現下滑,但當前新材料行業向好發展趨勢未變,重點企業經營效益形勢良好。
2017-2021年期間,中簡科技和中航高科的研發投入整體呈上升趨勢。2021年中簡科技研發投入金額為0.44億元,同比增長45%;中航高科研發投入金額為1.73億元,同比增長54.5%。2022年上半年,中簡科技和中航高科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763.9萬元、4947萬元。
四、發展趨勢:下游領域拉動市場需求,行業迎來高質量發展
1、政策利好不斷,雙循環格局促進行業發展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處在實現重大突破的歷史關口,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前沿技術呈現集中突破態勢,多個技術群相互支撐,全面涌現的鏈式發展局面正在形成。當前的主要技術進展歸納為信息科技、生命健康、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深空深海深地探測六個方面。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等多部政策支持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指出新制造技術、新材料將成為新興產業下一步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為了保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長期發展能力,需在新材料、量子信息、可控核聚變等重點領域、重點技術方面長期持續投入,久久為功,以圖長遠。政策利好不斷將加快我國新材料行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技術工藝突破創新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推動新材料與其他戰略新興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同時,在“十四五”時期我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國內新材料行業迎來更多發展機遇,我國由新材料大國轉變為新材料強國的步伐加快。
2、下游應用領域發展,拉動新材料市場需求增長
近年來我國新材料產業技術水平不斷發展,隨著新材料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新材料對下游各領域的推動作用明顯。反過來,新材料下游行業的發展壯大也將拉動對新材料產品的需求增長。同時,未來我國將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電子電器、生物醫藥、航天航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國民經濟和國防領域的高質量建設,都離不開新材料產業為其提供強有力支撐和保障。未來下游應用領域的高速發展,將為新材料行業帶來廣闊市場需求空間。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新材料行業市場分析預測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新材料行業市場分析預測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新材料行業市場分析預測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共十九章,包含2020-2024年新材料產業上市公司運營狀況分析,中國新材料產業投資分析,新材料產業發展趨勢及前景展望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