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蠶繭養殖現狀
中國是種桑養蠶發源地,桑蠶繭生產投入少、周期短、見效快,是貧困戶最易接受、收入最有保障的產業,為全國各地助農增收、脫貧攻堅做出了積極貢獻。近年來,中國桑園面積較為穩定,2020年中國桑園面積為1211.8萬畝,較2019年增加了78.9萬畝。
2014-2020年中國桑園面積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絲綢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蠶繭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4-2020年中國蠶繭發種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走勢,2016年中國蠶繭發種量為1548.1萬張;2020年中國蠶繭發種量為1671.9萬張。
2014-2020年中國蠶繭發種量
資料來源:中國絲綢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雖然2020年中國蠶繭產量較2019年稍有下降,但下降幅度較小,整體規模比較穩定。2020年中國蠶繭產量為68.7萬噸,較2019年減少了3.2萬噸。2018-2020年中國蠶繭收購價格連續三年出現下滑,2020年收購價格為1763.9元/50kg。
2010-2020年中國蠶繭產量及收購價格
資料來源:中國絲綢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廣西目前是全國乃至世界最大的原料繭生產基地和繭絲加工基地,在國內外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影響力,蠶桑產業為促進廣西的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縣域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2020年廣西蠶繭發種量為820萬張。
2020年中國蠶繭發種量分布(萬張)
資料來源:中國絲綢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受工業的快速發展、養殖成本提升、勞動力短缺等因素影響,東部沿海地區蠶繭生產呈下滑態勢,中西部地區蠶繭生產量穩質升,有效抵消了東部減產影響,全國蠶繭生產規模總體維持穩定。2020年廣西蠶繭產量為376500噸,四川蠶繭產量為83000噸,云南蠶繭產量為56000噸。
2020年中國蠶繭產量分布(噸)
資料來源:中國絲綢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從2020年中國蠶繭發種量分布來看,廣西占比49.0%,四川占比12.9%,云南占比9.6%;從蠶繭產量分布來看,廣西占比54.8%,四川占比12.1%,云南占比8.1%
2020年中國蠶繭發種量及產量分布格局
資料來源:中國絲綢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二、蠶繭加工行業發展情況
目前我國不僅是世界最大的繭絲生產國,也是世界最大的絲綢商品出口國,生絲、坯綢、服裝、圍巾、領帶等產品在世界絲綢貿易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中國絲絹及精加工行業營業收入為607.9億元,繅絲加工行業營業收入為237.83億元,絲織加工行業營業收入為312.58億元,絲印染行業營業收入為57.49億元。
2016-2020年蠶繭加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億元)
資料來源:中國絲綢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化纖、棉、毛等替代品強勢發展,沖擊了繭絲綢產品有限的市場份額。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企業開工率偏低,加之下游消費市場復蘇緩慢,導致蠶繭相關產品產量下降。
2020年中國規模以上企業絲類產量為5.34萬噸,絹絲產量為3132噸,綢緞產量為38350萬米,蠶絲被產量為924萬條。
2018-2020年中國蠶繭相關產品產量
資料來源:中國絲綢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2025-2031年中國蠶繭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未來前景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蠶繭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未來前景研判報告》共十一章,包含蠶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蠶繭行業重點領先企業經營狀況及前景規劃分析,2025-2031年中國蠶繭行業發展前景預測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