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來,我國芯片市場一直被國外大企業主導,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信息產業市場的快速發展,我國對芯片的需求量不斷攀升,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逐漸升溫,美國對我國實行“芯片禁運”,對我國集成電路行業發展帶來沉重打擊,這再一次提醒我們,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科技迫在眉睫。
DSP芯片,即數字信號處理器芯片,是一種特殊的微處理器,其應用十分廣泛,消費電子、自動化控制、通信、儀器儀表、軍事及航空航天都有它的身影。近年來,隨著通信、計算機、消費電子等行業的發展,對DSP芯片的需求不斷增長。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DSP芯片市場發展動態分析及投資決策建議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DSP芯片市場規模已達136.92億元,而需求量達到了34.15億顆,遠遠超過國內生產量。
2015-2020年中國DSP芯片行業市場規模及需求量統計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從消費結構來看,通信領域是DSP芯片最大消費領域,2020年占比為整體消費的一半以上。其次是消費電子級自動控制領域、軍事及航天航空領域及儀表儀器領域等。
2020年中國DSP芯片消費結構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15-2020年中國DSP芯片行業細分領域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我國DSP芯片的消費量一直遠高于產量,這是因為DSP芯片技術一直被國外企業把控,世界上主要的DSP芯片制造商是德州儀器(TI)、模擬器件公司(ADI)和摩托羅拉(Motorola),其中德州儀器公司占據了絕大部分的國際市場份額,近年來,我國正逐步打破壟斷,目前我國已涌現出了以湖南進芯、中星微、中科昊芯為代表的一批DSP芯片生產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也不斷誕生,距離我國芯片自給自足又邁進了一大步,2020年,我國生產的DSP芯片已達0.91億顆,相比2015年的僅僅0.28億顆,翻了大約3倍之多。
2015-2020年我國DSP芯片產量走勢圖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我國主要DSP芯片企業及其DSP產品
企業名稱 | 企業簡介 | 主要DSP芯片產品 |
湖南進芯 | 湖南進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公司專業從事數字信號處理芯片研發的高科技企業,并致力成為中國市場最優秀芯片設計及嵌入式解決方案的行業專家。公司主營業務為:集成電路芯片、電路模塊、嵌入式電子系統的硬件和軟件的設計、測試、銷售。公司目前已發展成為以湖南長沙為本部,在深圳、無錫等地設立分支機構的高新技術企業。 | ADP/AVP系列 |
中星微 | 1999年,在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原信息產業部)的直接領導下,在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商務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關村管委會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由多位來自硅谷的博士企業家在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創建了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啟動并承擔了國家戰略項目——“星光中國芯工程”,致力于數字多媒體芯片的開發、設計和產業化。 | 星光智云一號 |
中電38所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以下簡稱中國電科38所),1965年建于貴州,1988年底整體遷建合肥市 | 魂芯系列 |
中電14所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是中國雷達工業的發源地,國家諸多新型、高端雷達裝備的始創者,信息化裝備研發的先驅者,是具有一定國際競爭能力的綜合型電子信息工程研究所。 | 華睿系列 |
中科昊芯 | 北京中科昊芯科技有限公司核心骨干脫胎于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智能機器人處理器團隊,即國家專用集成電路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原設計一部,作為中心的核心設計團隊,近10年來一直致力于數字信號處理器及通用處理器的研發,成功研發多款處理器產品。經過10余年的技術積累及人才儲備,本團隊建立了完善的處理器設計技術平臺及軟硬件驗證平臺,積累了實現超標量、VLIW體系結構及ARM、RISC-V多種指令集架構的豐富經驗,掌握了設計超大規模SoC、高性能計算部件及高速接口等技術。 | RISC-VDSP芯片 |
當前,美國、加拿大、日本、中國和歐洲是全球DSP芯片的主要消費市場,而其中中國是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目前國內DSP芯片廠商市場份額依然很小,但下游需求旺盛,呼喚著性價比良好且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芯片產品,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提升DSP芯片自給率,是接下來的重要課題。


2025-2031年中國DSP芯片行業市場深度監測及競爭格局預測報告
《2025-2031年中國DSP芯片行業市場深度監測及競爭格局預測報告》共九章,包含中國DSP芯片市場痛點及國產化發展布局,中國DSP芯片代表性企業國產化布局案例研究,中國DSP芯片行業市場前瞻及投資策略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