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需現狀
草菇又名蘭花菇、苞腳菇,起源于廣東韶關的南華寺中,300年前中國已開始人工栽培,在20世紀約30年代由華僑傳入世界各國,是一種重要的熱帶亞熱帶菇類,草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每100g鮮菇含207.7mg維生素C,2.6g糖分,2.68g粗蛋白,2.24g脂肪,0.91g灰分。草菇蛋白質含18種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占40.47-44.47%。此外,還含有磷、鉀、鈣等多種礦質元素。
中國草菇產量居世界之首,20世紀60年代,中國大規模人工草菇栽培開始,栽培技術有較大提高,栽培方法越來越多,初步改變草菇生產“靠天吃飯”的落后狀態。20世紀70年代廣東省率先開展了草菇栽培技術的創新和科研,從菌種的選育、原料的配制和生產管理技術,都有了很大進步,產量大大提高。根據中國食用菌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草菇產量為23.43萬噸,較2018年增加了3.20萬噸;2019年中國草菇表觀需求量為23.42萬噸,較2018年增加了3.21萬噸。
2016-2019年中國草菇產量及需求量
資料來源:中國食用菌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隨著中國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國家對農業投入的加大,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食用菌產業之一的草菇產業,基于其可利用多種生產原料、低生產成本、短生產周期和逐漸成熟的栽培技術,我國草菇產業的優勢將更加突出,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草菇生產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及山東等地,2018年福建省草菇產量占比為17.44%,廣東草菇產量占比為16.09%,山東草菇產量占比為14.31%。
2018年中國各地區草菇產量及占比
資料來源:中國食用菌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二、出口情況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草菇產業競爭現狀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數據顯示:2014-2019年中國草菇出口數量逐年下降,2019年中國草菇出口數量為102.98噸,較2018年減少了137.56噸;出口金額為15.02萬美元,較2018年減少了24.59萬美元。
2014-2020年中國草菇出口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智研咨詢整理
中國草菇主要出口省份為云南、廣東、湖南;2019年云南、廣東、湖南出口數量分別為75940千克、23386千克、3650千克;出口金額分別為137044美元、6398美元、6807美元。
2014-2019年中國草菇出口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智研咨詢整理
從出口數量來看,2019年云南草菇出口占比為73.75%,湖南草菇出口占比為3.54%,廣東草菇占比為22.71%;從出口金額來看,2019年云南草菇出口占比為91.21%,湖南草菇出口占比為4.53%,廣東草菇占比為4.26%。
2019年中國各省份草菇出口占比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智研咨詢整理
三、發展方向
要實現草菇產業可持續發展,需擴大宣傳,增強影響力,提高產品知名度、加強新品種的選育推廣工作、加強草菇產品的貯藏保鮮技術研究,延長草菇的貯藏時間、加強草菇產品的深加工,延伸產業鏈,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實施標準化和品牌戰略,全面提高產品的質量檔次和市場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
發展方向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24-2030年中國草菇行業市場需求分析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24-2030年中國草菇行業市場需求分析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共十五章,包含草菇地區分析,草菇產品競爭力優勢分析,觀點與結論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