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環境治理概述
水環境治理是指為使水質滿足特定的環境及回用的要求,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手段對水質進行處理,去除水中有害成分的過程,旨在將污水所含的有機污染物、固體懸浮物、氨氮、磷、細菌等污染物分離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物質,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
依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除水溫、總氮、糞大腸菌群外的21項指標標準限值,分別評價各項指標水質類別,按照單因子方法取水質類別最高者作為斷面水質類別。具體如下:
水質類別評價指標
水質類別 | 功能用途 |
Ⅰ、Ⅱ類水質 | 可用于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魚蝦類產卵場、仔稚幼魚的索餌場等; |
Ⅲ類水質 | 可用于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洄游通道、水產養殖區、游泳區; |
Ⅳ類水質 | 可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和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 |
Ⅴ類水質 | 可用于農業用水及一般景觀用水; |
劣Ⅴ類水質 | 除調節局部氣候外,幾乎無使用功能。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二、國外水環境治理發展歷程及現狀
國外水環境處理業從工業革命開始,自20世紀70年代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到九十年代年底,發達工業國家的城市污水處理率已達80%以上。發達國家水環境管理產業已基本進入成熟階段,供水排水設施齊全,供水充足,覆蓋面廣。北美、澳大利亞、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擁有近100%的供水和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
目前,發達國家的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已發展到第三代,并開始向污水資源利用轉變,即將排水系統處理的污水和污泥轉化為可用資源。污水處理和循環利用成為實現自然資源再生的新產業,可形成完整的自然生態再生水環境體系。
三、中國水質現狀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水環境治理行業市場經營管理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國內水環境治理取得積極成效。2020年上半年,全國水質優良(I-III類)地表水考核斷面占比為80.1%,比上年同期提高5.6個百分點;劣Ⅴ段水質占比為1.1%,比上年下降3.2個百分點。國家地表水考核主要污染指數為化學需氧量、總磷和高甘酸鹽指數。
2020年上半年全國地表水水質類別比例
資料來源:生態環境部、智研咨詢整理
四、中國城市排水管道長度
我國水環境治理行業相對發達國家起步較晚。1984年,我國第一座大型城市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投建,設計規模24萬立方米/日,采用標準的活性污泥法工藝,取得了一定的環境效益。此后,中央政府相繼實施了將國際貸款(贈款)向污水處理傾斜、國債資金支持、開征并不斷提高污水處理費、以BOT方式進行市場化融資等措施,確保了污水處理建設資金的充足性,加速水環境治理行業發展。2001年至2010年,國家全面加大水環境治理力度。“十一五”期間,國家開始實施“節能減排”戰略,全國水環境治理步入高速發展軌道。2015年起,隨著國務院出臺的“水十條”在全國各地的貫徹落實,水環境治理需求加速釋放。近年來,生態環境部進一步加大了水環境治理整治力度。同時,在政府財政的引導下,我國水環境治理投入呈快速增長趨勢。
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城市排水管道長度41.4萬公里,2019年城市排水管道長度達到74.4萬公里。其中,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川、安徽、湖北、河南、遼寧、天津是我國城市排水管道長度最長的省份,2019年十省排水管道長度累計占全國64.1%。
2011-2019年中國城市排水管道長度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中國城市排水管道長度前十省市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五、中國污水處理能力及處理率
從污水處理能力看,2011年我國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13304萬立方米,2019年處理能力達到19171萬立方米。其中,廣東、江蘇、山東、浙江、遼寧、河南、上海、湖北、四川、廣西是我國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最大的省份,2019年十省污水日處理能力累計占全國61.4%。
2011-2019年中國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中國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前十省市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聯合發布《“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指出到2020年底,城市污水處理率要達到95%。截至2019年底,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為93.55%,呈現持續增長趨勢。但該數據相比發達國家接近100%的污水處理率,仍存在6%左右的缺口。
2013-2019年中國城市污水處理率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六、中國治理廢水完成投資額
2019年,中國治理廢水完成投資額69.9億元,廢水處理投資近年來持續低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下,預計2020年國內污水處理行業投資力度將有所回升。
2011-2019年中國治理廢水完成投資額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中國的水環境治理行業仍處于成長期,市場集中度較低,部分區域及細分市場具有較高活力,如村鎮污水處理市場、黑臭水體治理市場、市政污水處理廠擴容升級市場等。未來,行業市場化服務需求將逐步增加,資源整合與跨區域發展趨勢將逐漸凸顯。在規模效應的推動下,具有良好技術水平、服務能力、市場信譽和資金實力的企業將加速聚集各類資源要素,進一步強化競爭優勢,搶占市場先機。我國水環境治理行業集中度將加速提高,市場上將出現一批全國及區域性的龍頭、先進企業。
七、中國水環境治理行業政策規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中國出臺了一系列有關水環境治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作為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總體布局、打贏"污染防治戰"和"建設美好中國"的任務,水環境治理被提升到歷史戰略高度,這對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導和推動作用。
水環境治理行業主要政策規劃
序號 | 文件名稱 | 頒布部門 | 頒布時間 | 主要相關內容 |
1 | 《關于完善長江經濟帶污水處理收費機制有關政策的指導意見》 | 發改委、財政部、住建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 | 2020.4 | 嚴格開展污水處理成本監審調查。健全污水處理費調整機制。加大污水處理費征收力度。推行污水排放差別化收費。創新污水處理服務費形成機制。降低污水處理企業負擔。探索促進污水收集效率提升新方式。 |
2 | 《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 |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 | 2020.3 | 健全價格收費機制。按照補償處理成本并合理盈利原則,完善并落實污水垃圾處理收費政策。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稅法,促進企業降低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排放濃度,提高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 |
3 | 《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領域PPP項目合同示范文本》(財辦金〔2020〕10號) | 財政部 | 2020.2 | 為推動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領域PPP項目規范運作,加強項目前期準備和合同管理工作,組織編制了污水處理廠網一體化和垃圾處理PPP項目合同示范文本 |
4 | 《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試行)》 | 生態環境部 | 2019.11 | 充分考慮城鄉發展、經濟社會狀況、生態環境功能區劃和農村人口分布等因素,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和處理工藝。 |
5 | 《城市管網及污水處理補助資金管理辦法》財建〔2019〕288號 | 財政部 | 2019.7 | 規范和加強城市管網及污水處理補助資金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
6 | 關于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 |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 | 2019.7 | 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和處理工藝。有條件的地區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城鎮近郊的農村延伸,離城鎮生活污水管網較遠、人口密集且不具備利用條件的村莊,可建設集中處理設施實現達標排放。人口較少的村莊,以衛生廁所改造為重點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在杜絕化糞池出水直排基礎上,就地就近實現農田利用。重點生態功能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嚴禁農村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積極推廣低成本、低能耗、易維護、高效率的污水處理技術,鼓勵具備條件的地區采用以漁凈水、人工濕地、氧化塘等生態處理模式。開展典型示范,培育一批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示范村,總結推廣一批適合不同村莊規模、不同經濟條件、不同地理位置的典型模式 |
7 | 《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發改環資〔2019〕293號 |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國家能源局 | 2019.3 | 進一步厘清水污染防治裝備制造等綠色產業的界定,并要求各地方、各部門要以《目錄》為基礎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 |
8 | 《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 國務院 | 2019.3 | 持續推進污染防治,加快治理黑臭水體,推進重點流域和近岸海域綜合整治;加大城市污水管網和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 |
9 | 《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 | 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 | 2019.1 | 2020年年底前,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基本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全覆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顯提高;推動城鎮污水收集處理,加快推進沿江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成套化、標準化的一體化,以黑臭水體整治為契機,加快補齊生活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推進老舊污水管網改造和破損修復,提升城鎮污水處理水平 |
10 | 《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 | 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 | 2018.11 | 加快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加大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保障農村污染治理設施長效運行。 |
11 |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 國務院 | 2018.9 | 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
12 | 《城市成套化、標準化的一體化攻堅戰實施方案》 | 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 | 2018.9 | 緊密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總體要求,全面整治城市黑臭水體,加快補齊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短板,確保用3年左右時間使城市成套化、標準化的一體化明顯見效,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13 |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 | 國務院 | 2018.6 | 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堅持“減排、擴容”兩手發力,扎實推進水資源合理利用、水生態修復保護、水環境治理改善“三水并重”。 |
14 |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管理辦法的通知》 | 國家發展改革委 | 2017.12 | 進一步明確專項投資重點支持對水環境質量改善直接相關的項目,主要包括:城鎮污水處理、城鎮垃圾處理、河道(湖庫)水環境綜合治理和城鎮飲用水水源地治理,以及推進水環境治理的其他工程。 |
15 |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工信部節[2017]250號) | 工信部 | 2017.10 | 1、到2020年,行業創新能力明顯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取得新突破,創新驅動的行業發展體系基本建成。先進環保技術裝備的有效供給能力顯著提高,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主要技術裝備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10,000億元。2、針對水污染防治裝備,重點推廣低成本高標準、低能耗高效率污水處理裝備,深度脫氮除磷與安全高效消毒技術裝備,推進黑臭水體修復、農村污水治理、城鎮及工業園區污水廠提標改造。 |
16 | 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環水體[2017]142號) | 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水利部 | 2017.10 | 到2020年,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水質優良水體有所增加,污染嚴重水體較大幅度減少,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長江流域總體水質由輕度污染改善到良好,其他流域總體水質在現狀基礎上進一步改善。 |
17 | 習近平主席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 | 國務院 | 2017.10 | 要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快水污染防治,實施流域環境和近岸海域綜合治理。 |
18 | “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國發〔2016〕74號) | 國務院 | 2017.1 | 對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發展進行填平補齊、升級改造,完善配套管網,提升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合理確定污水排放標準,加強運行監管,實現污水處理廠全面達標排放。到2020年,全國所有縣城和重點鎮具備污水處理能力,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污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城市、縣城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85%左右。 |
19 | “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發改環資〔2016〕2849號) | 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 2016.12 | 1、到2020年底,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其中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縣城不低于85%,其中東部地區力爭達到90%;建制鎮達到70%,其中中西部地區力爭達到50%;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2、到2020年底,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體。3、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其他城市達到75%;縣城力爭達到60%;重點鎮提高5個百分點,初步實現建制鎮污泥統籌集中處理處置。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八、中國水環境治理行業發展趨勢
隨著全國各地的工廠提標改造逐步落實、管網建設項目的落地以及老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水處理設施的完善,水環境治理設備和解決方案的需求相繼釋放,城鄉污水處理市場仍具有一定潛力。
水環境治理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25-2031年中國水環境治理行業市場競爭策略及未來發展潛力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水環境治理行業市場競爭策略及未來發展潛力報告》共八章,包含重點區域水環境治理需求及投資機會剖析,中國水環境治理行業重點企業經營分析,中國水環境治理行業投融資及前景預測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