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適當的節能減排行動是中國國家發展的核心目標和發展政策,這些目標不僅帶來了重大的挑戰和機遇,而且也帶來了重要的創新。在《京都議定書》框架下,碳交易市場作為節能減排的重要舉措應運而生。鑒于近十年來國際碳交易市場的不斷發展,中國也在努力發展自己的碳交易市場,以進一步為節能減排做出貢獻。
1、中國碳市場交易發展階段
我國的碳排放總量和增量在世界上都是排名第一。我國的環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問題依然存在,并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難以解決。對此,我國政府積極建設碳交易市場,希望有效緩解中國碳排放較多的問題。具體而言,我國碳交易市場總體可分成CDM建設階段、碳市場試點建設階段以及全國統一碳市場建設階段。
中國碳交易市場發展階段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中國碳市場分析
2019年,我國7個試點碳市場共分配配額 11.66億噸,其中配額排名靠前的省市有廣東、上海、湖北;完成線上配額交易量2187萬噸,其中線上配額交易量排名前三的省市為湖北、北京、上海;達成交易額7.73億元,其中交易額排名前三的省市為廣東、北京、湖北;成交均價為35.39元/噸,其中成交均價較高的省市為北京、上海、湖北。配額分配總量和配額線上成交總量較2018 年有所減少,但成交總額和成交均價有所提升。
2019年我國碳市場建設規模
地區 | 配額分配量/億噸 | 總交易量/萬噸 | 總交易額/萬元 | 平均成交價(元/噸) |
北京 | 0.45 | 301.37 | 25563.38 | 77.08 |
天津 | 1.50 | 4.34 | 54.52 | 13.05 |
上海 | 2.50 | 268.33 | 11233.82 | 39.66 |
湖北 | 2.40 | 302.56 | 12517.74 | 32.84 |
廣東 | 4.65 | 220.71 | 26774.78 | 22.80 |
深圳 | 0.29 | 78.49 | 1194.79 | 19.39 |
重慶 | 1.17 | 11.28 | 58.84 | 10.04 |
資料來源:中國碳排放交易網、智研咨詢整理
我國7個試點碳市場從2013年陸續啟動運行以來,逐步發展壯大。初步統計,目前共有2837家重點排放單位、1082家非履約機構和11169個自然人參與試點碳市場。
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碳交易行業市場經營管理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8個區域碳市場配額現貨累計成交量為3.95億噸,累計成交額為91.6億元(含線上、線下、拍賣、以及現貨遠期交易);CCER累計交易量為2.05億噸。截至2020年8月末,7個試點碳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為4.06億噸,累計成交額約為92.8億元。
2016-2020年8月中國碳交易市場累計成交額
資料來源:中國碳排放交易網、智研咨詢整理
2016-2020年8月中國碳交易市場累計成交量
資料來源:中國碳排放交易網、智研咨詢整理
3、未來展望
我國的碳交易市場處于發展與完善中,中國統一碳市場已經正式啟動,全國碳市場也將在不久的將來正式開始交易。盡管我國碳交易市場整體發展態勢良好,但發展水平并不均衡,而且發展行業較單一,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為了進一步推動碳交易市場的深入發展,需要從采取以下措施:
①盡快出臺適用于我國的法律,結合強有力的監督機制,如建立公正合理的初始配額分配制度。對于超額排放的企業制定嚴格的懲罰制度,為碳市場的健康運行提供良好的立法與監督保障。
②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建設碳排放權交易平臺,完善我國碳交易場所的建設。
③建立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④我國企業應完善自身碳排放信息的披露,使企業競爭環境更公平公正公開,充分運用好碳交易市場規則,加快節能減排進程,為企業創造更好的收益。
⑤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的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會計準則還是一項需要一步步探索的工作,應將“碳排放權”確認為一項單獨的資產運用于相關業務的核算,如《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有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認為重點排放企業應將擁有的碳排放權確認為自用和投資兩大類,主要區分為排放配額和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


2025-2031年中國碳交易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未來前景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碳交易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未來前景研判報告》共十四章,包含中國碳交易市場排控行業發展分析,2020-2024年中國碳交易市場投資分析,中國碳交易市場發展前景預測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