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隨著數字化浪潮的持續推進,物聯網(IoT)和智能硬件正在悄然改變我們周圍的世界。過去,智能硬件的概念可能還僅僅停留在手機、智能手表等個人設備上,現如今,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物聯網與智能硬件的融合創新正在推動各行各業的深刻變革。智能硬件的普及則是物聯網技術能夠廣泛應用的基礎。從智能家居設備、智能家電,到車載系統、健康監測設備,智能硬件的種類不斷豐富,并在各個場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云計算、5G通信等技術的加持,智能硬件的能力和應用場景也進入了新的階段。通過與物聯網技術的結合,智能硬件不再僅僅是一個“被動”的工具,而是成為了一個能夠自我學習、自我調節的智能體。數據顯示,中國物聯網智能硬件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422.3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4109.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2.9%。未來,隨著智能化生活的普及和消費者對智能硬件設備需求的增加,物聯網智能硬件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到2024年國內物聯網智能硬件市場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
相關上市企業:光環新網(300383)、日海智能(002313)、宜通世紀(300310)、拓邦股份(002139)、海康威視(002415)、海爾智家(600690)、紫光國微(002049)、華虹半導體(01347)、海光信息(688041)、兆易創新(603986)等。
相關企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
關鍵詞:物聯網智能硬件、市場規模、AI芯片、智能傳感器、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交通
一、物聯網智能硬件行業概述
物聯網智能硬件是以平臺性底層軟硬件為基礎,以智能傳感互聯、人機交互、新型顯示及大數據處理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特征,以新設計、新材料、新工藝硬件為載體的新型智能終端產品及服務。隨著技術升級、關聯基礎設施完善和應用服務市場的不斷成熟,智能硬件的產品形態從智能手機延伸到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車載、醫療健康、智能無人系統等,成為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的交匯點。
物聯網(IoT)的概念最早由Kevin Ashton在1999年提出,旨在通過互聯網連接物理設備。RFID(射頻識別)和傳感器技術開始應用,主要用于物流和供應鏈管理。2000-2010年期間,無線通信技術(如Wi-Fi、藍牙、ZigBee)和嵌入式系統的發展推動了智能硬件的普及。智能家居設備(如智能燈泡、智能插座)和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表)開始進入市場。2010-2020年期間,5G網絡的商用化和邊緣計算技術的成熟,顯著提升了設備連接速度和數據處理能力。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使得智能硬件具備了更強的自主學習和決策能力。2020年以來,各大科技公司(如Google、Amazon、Apple)構建了完整的智能硬件生態系統,設備間的互聯互通更加順暢。區塊鏈、量子計算等新興技術與物聯網智能硬件的融合,進一步拓展了應用場景和潛力。
二、物聯網智能硬件行業政策
物聯網智能硬件是繼智能手機之后的一個科技概念,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方式,對傳統設備進行改造,進而讓其擁有智能化的功能。智能化之后,硬件具備連接的能力,實現互聯網服務的加載,形成“云+端”的典型架構,具備了大數據等附加價值。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物聯網智能硬件相關政策,例如,2024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移動物聯網“萬物智聯”發展的通知》,提出基礎電信企業要全面評估移動物聯網整體價值,體現移動物聯網卡、硬件終端、軟件平臺等業務載體的連接價值,以及對計算、存儲等業務增長的帶動價值。要優化收入統計口徑,將物聯網終端硬件、平臺服務等納入通信服務收入,將帶動業務收入納入移動物聯網業務統計口徑,科學合理體現移動物聯網業務價值,為移動物聯網產業鏈健康發展創造有利局面。2024年10月,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智慧農業行動計劃(2024—2028年)》,提出到2028年底,浙江農業產業大腦基本建成,培育1000家以上數字農業工廠、100家未來農場,形成一批標準規范,研發推廣一批成熟適用的智慧農業軟硬件產品。
三、物聯網智能硬件行業產業鏈
物聯網智能硬件行業產業鏈上游為基礎軟硬件、中游為物聯網智能硬件制造,下游為應用領域。其中,產業鏈上游基礎軟硬件主要包括智能芯片、智能傳感器、電池、屏幕、通信模塊、操作系統、圖像處理、攝像頭等。產業鏈下游為銷售及應用環節,物聯網智能硬件產品實際應用的領域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醫療等。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長,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在快速發展,推動物聯網智能硬件行業向更智能、更互聯、更高效的方向邁進。
AI芯片,也被稱為AI加速器或智能芯片,是一種特制的微處理器,專為高效運行人工智能算法而設計。近年來,中國AI芯片產業受到廣泛關注,行業市場規模不斷增長。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AI芯片市場規模達到1206億元,同比增長41.9%。預計2024年中國AI芯片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412億元。未來,隨著芯片技術的不斷創新,AI芯片將在性能、能效、專用化、邊緣計算等方面實現重大突破,推動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智能硬件行業的快速發展。
智能傳感器作為物聯網智能硬件基礎軟硬件之一,近年來,隨著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及智能制造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傳統型傳感器逐漸向智能型方向發展,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逐步提升。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為1336.2億元,近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5.96%。預計2024年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達到1551.2億元。長遠來看,下游應用的規模發展、疊加國產替代的持續推進,都將有助于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的成長。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物聯網智能硬件行業市場專項調查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四、物聯網智能硬件行業發展現狀
隨著數字化浪潮的持續推進,物聯網(IoT)和智能硬件正在悄然改變我們周圍的世界。過去,智能硬件的概念可能還僅僅停留在手機、智能手表等個人設備上,現如今,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物聯網與智能硬件的融合創新正在推動各行各業的深刻變革。智能硬件的普及則是物聯網技術能夠廣泛應用的基礎。從智能家居設備、智能家電,到車載系統、健康監測設備,智能硬件的種類不斷豐富,并在各個場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云計算、5G通信等技術的加持,智能硬件的能力和應用場景也進入了新的階段。通過與物聯網技術的結合,智能硬件不再僅僅是一個“被動”的工具,而是成為了一個能夠自我學習、自我調節的智能體。數據顯示,中國物聯網智能硬件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422.3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4109.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2.9%。未來,隨著智能化生活的普及和消費者對智能硬件設備需求的增加,物聯網智能硬件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到2024年國內物聯網智能硬件市場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
隨著物聯網市場的快速發展,物聯網智能硬件種類硬件數量將呈現多領域快速發展,從簡單的攜帶硬件到公共場所的大型設備,包括智能家居設備、智能穿戴設備、智慧交通設備、工業級智能硬件、智能醫療設備等。當前,我國物聯網智能硬件產品結構以智能家居設備為主,市場規模增長顯著。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智能穿戴市場規模為678.1億元,占物聯網智能硬件的16.5%;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為1652億元,占物聯網智能硬件的40.2%;智能交通市場規模為637億元,占物聯網智能硬件的15.5%。預計2024年中國智能穿戴市場規模將增長至855.2億元,占物聯網智能硬件的比重達到17.1%;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增長至2025.5億元,占比將達到40.5%;智能交通市場規模將增長至760.2億元,占比將達到15.2%。未來,隨著我國通信領域的成熟發展,我國物聯網智能硬件將滲透居民生活、城市發展以及服務管理等多領域。
五、物聯網智能硬件行業企業格局和重點企業分析
物聯網智能硬件行業的企業格局呈現出多元化、生態化和國際化的特點。上游企業提供核心技術支撐,中游企業負責設備制造,下游企業推動應用落地。目前,中國物聯網智能硬件行業企業主要包括海康威視、拓邦股份、光環新網、日海智能、宜通世紀、興民智通等。物聯網智能硬件行業的代表企業涵蓋了從消費電子到工業應用的多個領域。這些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生態布局,推動了物聯網技術的普及和應用。隨著5G、人工智能和邊緣計算等技術的發展,物聯網智能硬件行業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并在更多領域實現深度融合。
1、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專注技術創新的科技公司。海康威視秉承“專業、厚實、誠信”的經營理念,踐行“成就客戶、價值為本、誠信務實、追求卓越”的核心價值觀,二十余年來,海康威視以視頻技術為起點,逐步構建和完善以物聯感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核心的智能物聯(AIoT)技術體系,為千行百業提供安防和場景數字化產品與服務。海康威視致力于將物聯感知、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服務于千行百業,引領智能物聯新未來:以全面的感知技術,幫助人、物更好地鏈接,構筑智能世界的基礎;以豐富的智能產品,洞察和滿足多樣化需求,讓智能觸手可及;以創新的智能物聯應用,建設便捷、高效、安心的智能世界,助力人人享有美好未來。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海康威視智能物聯產品及服務營業收入為412.09億元,同比增長9.68%。
2、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專注于智能控制系統解決方案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的產品主要分類為控制器、電機、電源、電池四大類,公司產品提供的模式是圍繞家電、工具、新能源、工業四大下游行業客戶的需求,綜合利用“四電一網”核心技術,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綜合解決方案。在家電解決方案中,公司為家電行業的品牌客戶提供從產品概念、設計、開發到制造交付的一系列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產品主要涉及控制器、電機等類別,包括家電主控、電源控制、電機驅動和控制、顯示控制等。產品主要應用于HVAC、廚房電器、清潔電器、健康護理、照明和智能家居等各類領域。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拓邦股份智能控制電子行業營業收入為50.16億元,同比增長17.86%。
六、物聯網智能硬件行業發展趨勢
1、技術融合與創新驅動
中國物聯網智能硬件行業未來將深度融入5G、人工智能(AI)和邊緣計算等前沿技術,推動產品性能和應用場景的全面升級。5G技術的高速率、低延遲特性將顯著提升智能硬件的實時數據處理能力,為智慧城市、工業物聯網等領域提供更強支持。同時,AI算法的優化將賦予設備更強大的智能化功能,如語音識別、圖像分析和預測性維護。邊緣計算的普及則進一步降低了數據傳輸成本,提高了響應效率。技術創新將成為企業競爭的核心驅動力,推動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2、應用場景多元化與垂直行業深度融合
隨著技術的成熟,物聯網智能硬件的應用場景將不斷拓展,從消費級市場向工業、農業、醫療等垂直領域滲透。在工業領域,智能傳感器和物聯網平臺將推動智能制造和預測性維護的普及;在農業領域,智能硬件將助力精準農業和智慧農場建設;在醫療領域,可穿戴設備和遠程監測系統將提升健康管理水平。此外,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大型項目也將為行業帶來巨大市場空間。應用場景的多元化將催生更多細分市場,為企業提供差異化競爭機會。
3、生態共建與標準化發展
未來,中國物聯網智能硬件行業將更加注重生態系統的構建和標準化發展。頭部企業將通過開放平臺和合作伙伴計劃,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形成完整的物聯網生態圈。同時,行業標準的制定和完善將成為重點,以解決當前設備互聯互通性差、數據安全性不足等問題。政府也將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推動行業標準化進程。生態共建和標準化發展不僅有助于降低行業門檻,還將提升整體競爭力,推動中國物聯網智能硬件行業在全球市場中占據更重要的地位。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物聯網智能硬件行業市場專項調查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物聯網智能硬件行業市場專項調查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物聯網智能硬件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投資發展研究報告》共十五章,包含2025-2031年物聯網智能硬件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物聯網智能硬件行業投資戰略研究,研究結論及投資建議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