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近年來,得益于餐飲連鎖化和外賣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復合調味品行業步入高速增長階段,是調味料行業中增速最快的子行業之一。相較于傳統單一調味品(醬油、醋、鹽、糖),復合調味料能夠縮短烹飪時間,降低烹飪難度,保證成菜口味統一,因此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此外,隨著新媒體的崛起,包括圖文、短視頻、直播在內的多種形式,已成為傳播的新引擎,推動復合調味品等產品迅速被消費者接納。這無疑是該賽道日益繁榮的關鍵驅動力。數據顯示,中國復合調味品行業市場規模由2019年的1264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2032億元,估計2024年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278億元,同比上漲12.11%。
相關上市企業:海天味業(603288)、天味食品(603317)、恒順醋業(600305)、高更科技(870909)、匯湘軒(871310)、龍盛股份(834135)、中炬高新(600872)、ST加加(002650)、千禾味業(603027)、寶立食品(603170)等。
相關企業:李錦記(中國)銷售有限公司、上海太太樂食品有限公司、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廣東美味源香料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川娃子食品有限公司、四川味滋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強旺調味食品有限公司、北京二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蘇恒順集團有限公司、煙臺欣和味達美食品有限公司等。
關鍵詞:復合調味品、餐飲行業、市場規模、營業收入
一、復合調味品行業相關概述
復合調味品是指在科學的調味理論指導下,將各種基礎調味品按照一定比例進行調配制作,從而得到的滿足不同調味需要的調味品。其使用的原料種類很多,常用的原料主要有咸味劑、鮮味劑、增鮮劑、甜味劑、酵母精、水解動植物蛋白、香精與香辛料、著色劑、輔助劑等。復合調味品中的呈味成分多、口感復雜,各種呈味成分的性能特點及其之間的配合比例,決定了復合調味品的調味效果。按照復合配方配合在一起的原料,呈現出來的是一種獨特的風味。所以,復合調味品也是一類針對性很強的專用型調味料。魚香肉絲、麻婆豆腐、烤牛肉、紅燒豬肉等不同菜肴的風味特點,都可以通過加入專用的復合調味品表現出來。
目前,復合調味品種類繁多,按飲食習慣分類可分為傳動菜肴調味汁、中式小吃調味汁、西式調味汁、面條蘸汁、生鮮蔬菜味汁;按加工制成品分類可分為醬類、汁類、鮮味粉料類、油料類、其他類;按味型分類可分為咸鮮味型、蔥椒味型、酸甜味型、辣香味型、香甜味型、鮮肉香型。
我國復合調味品行業的發展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1990年以前,我國復合調味品行業處于起步階段。這個時期,居民的生活水平較低,調味品消費需求也較為簡單,但復合調味品行業已經開始逐步發展。1990年至1999年,我國復合調味品行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相關生產工藝和技術都實現較大突破。同時,國內外交流增多,國際復合調味品產品進入中國,國民的消費觀念逐漸產生改變,復合調味品市場需求加快釋放,行業迎來快速發展。2000年以后,我國復合調味品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居民的飲食習慣不斷發生改變,復合調味品需求不斷增多。復合調味品生產企業也不斷涌現,市場供給不斷豐富。
二、復合調味品行業產業鏈
從產業鏈來看,復合調味品行業上游主要包括食品原料和包裝材料。食品原料主要包括油脂、糖、面粉淀粉、果蔬及蛋液等,這些原料部分具有大宗商品屬性,皆屬于成熟、市場主導型行業,行業競爭較為充分、生產技術穩定、供應充足,且部分原料存在期貨市場,有利于復合調味品生產企業緊密關注價格變動,保障原料供應和穩定生產成本。包裝材料主要涉及塑料、玻璃及金屬等。中游是指復合調味品的生產制造。下游則涵蓋以餐飲、烘焙、食品加工企業為代表的B端市場以及經商超、流通、電商等渠道銷售給以個人消費者為代表的C端市場。
復合調味品,這種集合了多種調味品優勢的調味品,在現代餐飲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隨著餐飲行業的快速發展,復合調味品的需求不斷增加。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外出就餐。中國餐飲收入從2017年的39643.7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46720.7億元,但2020-2022年受疫情的反復影響,中國餐飲收入有所波動,2023年行業收入又重回增長狀態,2024年隨著國家一攬子增量政策的部署出臺,各地積極開展“文旅+美食”、夜經濟、“展演+美食”、發放消費券等促消費活動,推動了餐飲市場持續增長?,同比上漲5.30%至55717.5億元。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復合調味品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未來趨勢研判報告》
三、復合集流體行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得益于餐飲連鎖化和外賣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復合調味品行業步入高速增長階段,是調味料行業中增速最快的子行業之一。相較于傳統單一調味品(醬油、醋、鹽、糖),復合調味料能夠縮短烹飪時間,降低烹飪難度,保證成菜口味統一,因此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此外,隨著新媒體的崛起,包括圖文、短視頻、直播在內的多種形式,已成為傳播的新引擎,推動復合調味品等產品迅速被消費者接納。這無疑是該賽道日益繁榮的關鍵驅動力。數據顯示,中國復合調味品行業市場規模由2019年的1264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2032億元,估計2024年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278億元,同比上漲12.11%。
復合調味料主要有雞精、火鍋底料、中式復合、西式復合幾大類,其中雞精占比最多,約為30%?;疱伒琢虾臀魇秸{味料各占20%,中式調味料占17%。
四、復合調味品行業競爭格局
?復合調味料行業屬于典型的“小產品、大市場”特征,業內生產企業眾多,但大型企業較少,中小型企業數量眾多。復合調味料行業與調味品行業中其他賽道相比,競爭格局較為分散,龍頭效應不明顯,行業集中度提升空間大。目前,行業內相關企業主要包括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天味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恒順醋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更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匯湘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行業龍頭企業,長期以來深耕于調味品的生產與營銷。目前公司擁有涵蓋醬油、蠔油、調味醬、醋、料酒、各類復合調味料以及糧油米面、發酵飲料等豐富品類的產品線,可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其中,醬油、蠔油、調味醬、醋、料酒是公司當前的核心產品。近年來,公司不僅堅守醬油等傳統調味品市場,還積極跨界糧油米面、火鍋底料、復合調味料、預制菜、飲品、雪糕等眾多領域,進一步擴大公司收入。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3.99億元,同比增長9.38%;歸母凈利潤48.15億元,同比增長11.23%。
?四川天味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自設立以來一直專注于復合調味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產品包括火鍋調料、中式菜品調料、香腸臘肉調料、香辣醬等100多個品種(不含餐飲定制產品),主要品牌包括“好人家”、“大紅袍”、“天車”、“天味食品餐飲高端定制”、“拾翠坊”五大品牌,主要用于家庭、餐飲的烹調,滿足消費者對烹調風味多樣性和便捷性的追求。在營銷方面,公司堅持深化C端線上、線下渠道體系建設,并加強B端渠道的進一步挖掘,同時通過現有優勢經銷體系,賦能B、C兩端,實現多方位、全渠道、多場景觸達。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64億元,同比上漲5.84%;歸母凈利潤為4.32億元,同比上漲34.96%。
五、復合調味品行業發展趨勢
1、復合調味品向著高端化、細分化發展
我國調味品正在從“基礎調味品-復合調味品”的路徑演變,復合化趨勢正持續加強。從消費端來看,一方面,消費者對調味品的購買力增強,關注重點逐漸從價格轉移到口味與質量,行業高端化大勢所趨;另一方面,餐飲業菜系日漸豐富,消費者和廚師們不再滿足單一口味類型的調味品,對調味品專用化,細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綜合來看,高端化、細分化成為目前復合調味品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2、復合調味品企業向餐飲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變
當下,連鎖餐飲及食品加工企業爭市場份額,研發獨特菜品與口味,復合調味品成其選擇供應商的重要考量。行業內企業若想切入下游供應鏈、獲訂單,需提供定制化產品,滿足餐飲企業標準化、便捷化、低成本要求。定制餐調模式利于下游企業,還會催生風味解決方案服務商?。此外,行業內企業要從調味品供應商向餐飲解決方案提供者轉變,具備為餐飲企業提供菜品研究策劃、成本控制等精細化服務的能力,助力其推新菜式、指導廚師用標準化調味品。
3、健康化為復合調味品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隨著消費者對生活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更加健康、鮮美、獨特的味道的追求也愈加強烈。復合調味品企業應順應趨勢,不斷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在配方、選材,甚至包裝方面不斷創新,力求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安心和鮮美的味覺體驗。
4、行業出海步伐加快
在大食品行業“出?!睙岢毕?,“出海”也可能是復合調味品一大機會點。例如,頤海國際不斷拓展C端海外核心主流商超,并逐步開發海外電商及B端市場份額,同時進一步切入中東市場,以期提升海外客群的整體覆蓋程度;2024年上半年,安記食品子公司上海安記生物設立了海外事業部,致力于拓展海外市場,為連鎖餐飲供應定制化的產品,同時推動安記產品在海外實現本土化生產。預計未來,復合調味品行業企業將積極開拓海外市場,行業出海步伐加快。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復合調味品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未來趨勢研判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復合調味品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未來趨勢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復合調味品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未來趨勢研判報告》共八章,包含中國重點區域復合調味品行業市場需求潛力分析,復合調味品行業供應鏈企業案例分析,復合調味品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策略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