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的簡稱,由采用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組成制造,是實現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CPU的重要應用領域包括桌面和服務器,每臺桌面通常只有一顆CPU,而每臺服務器的CPU數量不定。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全面到來,無論是個人電腦、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領域,還是企業服務器、云計算等領域,對高性能 CPU 的需求持續攀升。在此背景下,我國CPU芯片市場規模呈現加速擴容態勢。據統計,2023年,我國CPU市場規模已從2019年的1505.74億元增長至2160.32億元,根據初步統計預估,2024年已進一步增至2326.1億元。
相關上市企業:韋爾股份(603501);炬芯科技(688049);國民技術(300077);北京君正(300223);龍芯中科(688047);全志科技(300458);國科微(300672);紫光國微(002049);國芯科技(688262);海光信息(688041);瀾起科技(688008)等
相關企業:紫光展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華大半導體有限公司;上海兆芯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
關鍵詞:產業鏈;CPU市場規模;CPU行業競爭格局;重點企業;發展趨勢
一、行業概況
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的簡稱,由采用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組成制造,是實現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CPU包括運算器、控制器、高速緩沖存儲器、內部數據總線、控制總線及狀態總線輸入/輸出接口等模塊。
CPU的主要功能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件中的數據,從存儲器或高速緩沖存儲器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寄存器進行指令解碼,將指令分解成一系列的微操作,連接到各種能夠進行所需運算的CPU模塊部件,發送控制命令,從而完成指令的執行。
CPU 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按照指令集,CPU可分為CISC(復雜指令集)和 RISC(精簡指令集)兩大 類,CISC 型 CPU 目前主要是 x86 架構,RISC 型 CPU 主要包括ARM、RISC-V、MIPS、POWER 架構等。此外,根據應用領域,微處理器可大致分為通用微處理器(MPU, Micro Processor Unit)、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和專用處理器三類,而CPU則屬于通用微處理器。
CPU行業產業鏈上游為半導體材料和設備供應環節,主要包括硅晶圓、電子特氣、光刻膠、靶材等半導體材料,以及單晶爐、PVD、光刻機、檢測設備等半導體設備。產業鏈中游為CPU芯片設計、制造及封裝測試環節,代表廠商有韋爾股份、紫光展銳、華大半導體、炬芯科技、國民技術、北京君正、龍芯中科、全志科技、國科微、紫光國微、國芯科技等。產業鏈下游為CPU芯片應用領域,主要包括PC、平板電腦、通信及智能手機、智能穿戴、汽車電子、工業、醫療等。
二、產業現狀
CPU的重要應用領域包括桌面和服務器,每臺桌面通常只有一顆CPU,而每臺服務器的CPU數量不定。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全面到來,無論是個人電腦、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領域,還是企業服務器、云計算等領域,對高性能 CPU 的需求持續攀升。例如,在游戲和圖形處理領域,需要強大的CPU來保證流暢的運行體驗;在企業數據中心,高效穩定的服務器CPU是保障業務正常運轉的關鍵。在此背景下,我國CPU芯片市場規模呈現加速擴容態勢。據統計,2023年,我國CPU市場規模已從2019年的1505.74億元增長至2160.32億元,根據初步統計預估,2024年已進一步增至2326.1億元。
CPU市場主要由桌面CPU、移動CPU和服務器CPU三個部分構成。不同類型的CPU應用于不同場景,隨著數字化進程的加快,各領域對計算能力的需求不斷增長,將不斷推動這三類CPU市場規模擴大。從市場占比情況來看,目前我國CPU市場中,桌面CPU芯片產品占據了最大的市場份額,所占比例達50%;其次時主要用于臺式機、筆記本電腦等個人電腦產品的桌面CPU芯片,所占市場份額為30%;此外則是服務器CPU,所占市場份額為20%。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CPU行業競爭策略研究及未來前景展望報告》
三、競爭格局
目前我國CPU市場中國外企業占比較多,本土企業的市場份額較小。其中,英特爾和AMD分別占據了我國CPU市場的50%和30%的份額,而國產CPU生產商華為和聯發科所占據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0%、5%,遠低于國外廠商市場占比。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政策的支持,國產CPU有望在未來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同時,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對高性能CPU的需求也將不斷增加,這為我國CPU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長機遇。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力度增強,市場資本半導體產業投資熱度日益攀升,國內CPU芯片市場參與者日益增多,國產CPU芯片性能水平不斷提升。從技術架構來看,目前我國CPU產業已經形成了多元化的技術路徑,包括Arm、x86、LoongArch、SW64和RISC-V等不同的指令集架構,背后是華為、飛騰、海光、兆芯、龍芯、申威、平頭哥等眾多致力于CPU研發的企業。
海光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24日,2022年8月12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股票簡稱“海光信息”。海光信息主要從事高端處理器、加速器等計算芯片產品和系統的研究開發,是我國CPU等計算芯片領域重要參與者。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海光信息營業收入為61.37億元,同比增長55.64%。
從CPU業務布局發展情況看,海光信息于2016年與AMD 公司合資成立了成都海光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和成都海光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而后,海光集成電路購買海光微電子的IP 授權,以此為基礎開發 CPU;海光集成電路與海光微電子的股權結構保證了公司在規避了英特爾的 x86 授權限制的同時,又使得海光 x86 CPU 成為內資公司開發的產品,海光信息CPU業務正式展開。目前,海光信息已逐步實現芯片產品自主研發,構建了基于x86架構的海光CPU系列和基于類CUDA架構的海光DCU系列,且根據性能對比可以發現,在典型場景下,公司最新一代 CPU相關產品均已接近國際同類高端產品水平。
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3月5日,2022年6月24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股票簡稱“龍芯中科”。龍芯中科主要產品與服務包括處理器及配套芯片產品與基礎軟硬件解決方案業務,背靠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于2001年開始研制龍芯處理器,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專門應用的龍芯1號系列,和終端類應用的龍芯2號系列,以及面向桌面、服務器及高端工控應用的龍芯3號系列。
2020年,龍芯中科基于20年的技術和生態建設積累,推出了自主指令系統LoongArch,2021年,基于LoongArch自主指令系統的4核3A5000處理器芯片正式發布。基于LoongArch自主指令系統的16核3C5000處理器芯片研制成功,其關鍵IP源代碼均為自研,綜合性能接近市場主流服務器CPU產品的水平。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龍芯中科營業收入為3.08億元,同比下降21.94%。
四、發展趨勢
1、技術創新加速,將持續為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我國CPU行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特別是在自主指令系統和核心IP研發方面。例如,龍芯中科推出了自主指令系統LoongArch,融合了X86和ARM等主流指令系統的特點,經過高效二進制翻譯,可以實現對X86、ARM應用軟件的兼容。海光信息則通過深度掌握x86指令集代碼,并創新性地擴充核心指令集,成功打造出國產C86指令體系,在CPU微架構和系統設計方面達到先進水平。這些技術創新不僅提升了國產CPU的性能和兼容性,還為未來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2、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目前我國CPU市場競爭格局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主要分為三大梯隊:第一梯隊包括海光和鯤鵬,憑借在信創PC市場的豐富訂單和較高市場份額,位于行業領先地位;第二梯隊包括龍芯和飛騰,龍芯在黨政領域展現出較強的競爭力,飛騰則在商用市場逐步嶄露頭角;第三梯隊包括兆芯和申威,憑借各自優勢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長,國產CPU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市場份額的爭奪也將更加白熱化。
3、政策持續利好行業發展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CPU行業的發展。例如,《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面向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需求,著力發展芯片設計業,加速發展芯片制造業,提升先進封裝測試業發展水平,突破集成電路關鍵裝備和材料。此外,工信部等六部聯合發布的《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規劃》也為國產CPU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這些政策不僅為CPU企業提供了資金支持,還通過稅收優惠、政府補貼等方式,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將持續利好行業發展。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CPU行業競爭策略研究及未來前景展望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CPU行業競爭策略研究及未來前景展望報告
《2025-2031年中國CPU行業競爭策略研究及未來前景展望報告》共十章,包含中國CPU行業重點企業分析,中國CPU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分析,2025-2031年CPU行業投資前景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