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電氣機械是在電力系統中對發電機、變壓器、電線電纜等設備的統稱。近年來,我國智能制造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電氣機械設備智能化和自動化替代穩步推進,為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1-9月,我國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企業營業收入為77318.9億元,營業收入累計下降1.79%,平均用工人數為596.8萬人;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企業營業成本為66044.2億元,其毛利潤為15.11%,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費用為84.89元;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企業銷售費用為2598.9億元,管理費用為2468.5億元,財務費用為250.6億元,銷售費用累計增長5.8%。
相關上市企業:正泰電器(601877);偉創電氣(688698);特變電工(600089);江特電機(002176);平高電氣 (600312);億緯鋰能(300014);通威股份(600438);起帆電纜(605222);雙杰電氣(300444);威騰電氣(688226)等
相關企業:浙江金字機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東方電器有限公司;廣東威浦電器有限公司等
關鍵詞:產業鏈;政策;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營業收入;變壓器;發電機;電線電纜;重企業;發展趨勢
一、行業概況
電氣機械是在電力系統中對發電機、變壓器、電線電纜等設備的統稱。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C38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大類可以分為電機制造,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電線、電纜、光纜及電工器材制造,電池制造,家用電力器具制造,非電力家用器具制造,照明器具制造,其他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8類。
電氣機械行業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及儀器供應環節,包括電子元器件、鋼材、有色金屬、軸承、絕緣材料、橡膠塑料、儀器儀表等。產業鏈中游為各類電氣機械生產制造環節,包括發電機、變壓器、斷路器、電線電纜、變頻器、控制器、互感器等。產業鏈下游為電氣機械應用領域,包括工業生產、交通運輸、發電、機械工程等。
二、產業現狀
電氣機械衡量是一個國家工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性行業。近年來,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先后發布了《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旨在提高行業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電氣機械行業將迎來發展新機遇。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向高質量方向發展,以及碳達峰碳中和概念的持續推進,國家政府也在加快推動電氣機械制造企業完成向綠色低碳和清潔高效轉型,加速推動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持續為行業發展注入活力。
近年來,我國智能制造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電氣機械設備智能化和自動化替代穩步推進,為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1-9月,我國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企業營業收入為77318.9億元,營業收入累計下降1.79%,平均用工人數為596.8萬人;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企業營業成本為66044.2億元,其毛利潤為15.11%,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費用為84.89元;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企業銷售費用為2598.9億元,管理費用為2468.5億元,財務費用為250.6億元,銷售費用累計增長5.8%。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電氣機械行業市場競爭態勢及前景戰略研判報告》
三、細分市場
1、變壓器
變壓器是利用電磁感應的原理來改變交流電壓的裝置,包括運行在主干電網的電力變壓器和運行在終端的配電變壓器兩大部分。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國變壓器總產量規模略微下降,降至17.36億千伏安。隨著我國各地特高壓項目相繼落地及疫情的有效控制,預計未來幾年我國電力變壓器市場將持續增長,2023年產量已達到23.48億千伏安,同比增長20.55%;2024年國內變壓器產量或將超過25億千伏安。
目前,我國變壓器行業市場集中度較低,市場格局較為分散,行業競爭的主要企業有特變電工沈陽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青島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江蘇華鵬變壓器有限公司、許繼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保定天威保變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江蘇華辰變壓器股份有限公司、三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金仕達變壓器有限公司。
2、發電機
發電機是指將其他形式的能源轉換成電能的機械設備,它由水輪機、汽輪機、柴油機或其他動力機械驅動,將水流、氣流、燃料燃燒或原子核裂變產生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傳給發電機,再由發電機轉換為電能。近年來我國用電需求不斷增加,龐大的用電需求拉動了發電機行業的發展。2023年,我國發電機組產量達23442.7萬千瓦,同比增長27.57%;2024年1-9月,國內發電機組產量達18475.78萬千瓦,同比增長19%。
3、電線電纜
電線電纜作為電力傳輸和分配的核心組件,在全球范圍內的需求確實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據統計,2023年,我國電線電纜產量達到6203萬千米,同比增長4.7%。未來,隨著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和智能電網的建設,電線電纜需求將不斷增長。根據市場預測,2024年國內電線電纜產量有望達6531萬千米。
國內電線電纜行業競爭代表企業有寶勝科技創新股份有限公司、江蘇上上電纜集團有限公司、遠東電纜有限公司、江蘇亨通電力電纜有限公司、中天科技海纜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起帆電纜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萬馬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南平太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等。
四、企業格局
電氣機械行業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吸引了眾多國內外企業的參與。這些企業包括國際知名的ABB、Siemens、GE、Schneider Electric等,以及國內領先的CHINT、正泰電器、平高電氣等。這些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升級、市場拓展等手段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爭奪市場份額。
從區域來看,我國電氣機械企業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特別是江蘇、浙江等省市。主要原因在于,這些地區經濟發達、用電需求大、產業基礎雄厚,為電氣設備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華北、華南、華中以及西南地區也各自具有特色和優勢的生產集群和銷售市場。例如,華北地區以高壓開關設備為主,華中地區以變壓器為主,西南地區以電力電子設備為主。
江西特種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5月,2007年10月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股票簡稱“江特電機”。江特電機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智能電機產品及鋰產品為一體的國家電機行業骨干企業,主營業務分為智能電機制造和鋰礦采選及鋰鹽制造業兩大板塊。在智能電機制造領域,公司電機產品有伺服電機、新能源汽車電機、數控機床、紡織機、包裝機、起重冶金電機、風電配套電機、建機電機、軍工電機等,已廣泛應用于機器人、工業自動化、建筑塔機、起重冶金機械、風機、水泵、電梯扶梯行業、風電配套設備、風電安裝設備、公共交通、重卡、環衛車等行業,此外還涉及艦艇、裝甲車輛、軌道交通等特殊領域,是我國電氣機械制造行業代表上市企業之一。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江特電機的電機業務銷售收入為4.82億元,同比下降15.32%。
蘇州偉創電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17日,2020年12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簡稱“偉創電氣”。偉創電氣專注于電氣傳動和工業控制領域,是一家從事工業自動化產品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營產品包括變頻器、伺服系統、運動控制器、PLC和HMI等,已在重工、輕工、高端裝備等行業均擁有成熟的應用案例,以場景化解決方案助力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偉創電氣營業收入為11.57億元,同比增長22.37%。
五、發展趨勢
1、綠色高效率成產品研發升級主旋律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制造業向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轉變。同時,為進一步強化重點用能設備節能管理,加快高效節能電機推廣應用,持續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工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電機能效提升計劃(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高效節能電機年產量達到1.7億千瓦,在役高效節能電機占比達到20%以上,實現年節電量490億千瓦時,鼓勵通過電機性能優化、鐵芯高效化、機殼輕量化等系統化創新設計,綜合提升電機產品能源資源利用效率。
2、產品逐步向智能化、模組化方向深入發展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在下游應用領域智能化升級的趨勢下,電氣機械產品作為物聯網最基礎的終端驅動部件,逐步朝著控制智能化、網絡化方向發展。通過在電機控制單元中采用可編程控制器,實現電機速度位置控制的數字化,使電機由過去簡單的啟動控制、提供動力,發展到對其速度、位置、轉矩等精確控制,并將電機與變速器、編碼器、傳感器及控制器等組合,綜合現代控制理論、電力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等領域技術,形成精密運動控制組件,從而顯著提高系統的精度和智能程度。
3、高性能永磁材料將助力直流電機應用需求升級
直流電機起動和調速性能好、堵轉轉矩大,廣泛應用于各種驅動和伺服系統中。傳統直流電機具有電刷和轉向器組成的機械轉向裝置,其滑動接觸一定程度上影響電機的精度、可靠性和使用壽命,并且所產生的火花會引起無線電干擾,需要經常維護;此外,電刷轉向器裝置使電機結構變得復雜,工作噪聲較大。因此,長期以來行業內都在尋找無接觸式換向的直流電機結構。隨著微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和電機控制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高性能永磁材料的應用,前述結構的設計得以實現。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電氣機械行業市場競爭態勢及前景戰略研判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電氣機械行業市場競爭態勢及前景戰略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電氣機械行業市場競爭態勢及前景戰略研判報告》共十章,包含2020-2024年中國電氣機械行業市場競爭分析,2025-2031年中國電氣機械行業風險分析,2025-2031年中國電氣機械行業投資機會及投資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