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2021年8月,我國發布了《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GB/T 40429-2021)》國家標準,將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為了六個級別,分別為0級(應急輔助)、1級 (部分駕駛輔助)、2級(組合駕駛輔助)、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4級(高度自動駕駛)、5級(完全自動駕駛)。3級為輔助駕駛與自動駕駛的分水嶺,一般也將3級及以上成為高階智能駕駛。我國智能駕駛發展迅猛,車企也積極投身汽車智能化的研究中,推出了一系列高度智能化的車型。L2級智能化功能逐漸成為汽車標配,滲透率持續提升。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L2級輔助駕駛乘用車滲透率提升至55.7%,其中具備領航輔助駕駛功能的新車滲透率達到11.0%。由于法律法規缺失、技術不成熟、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因素,L3級及以上智能駕駛仍處于探索階段,尚未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為搶占智能駕駛制高點,我國不斷加強政策法規研制力度,完善產業頂層設計,助力高階智駕商業化進程加速。如在道路測試方面,各地政府部門大力開展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工作,截至2024年8月,自動駕駛汽車測試牌照發放數量達1.6萬張。截至2024年9月,我國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3.2萬公里,測試里程超過1.2億公里,測試里程超過1.2億公里,已建成17個國家級測試示范區、7個車聯網先導區、16個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
關鍵詞:自動駕駛分類、汽車智能化發展現狀、高階智駕市場現狀、高階智駕技術路徑、高階智駕相關政策
一、高階智駕行業概述
智能駕駛,也被稱為自動駕駛或自適應駕駛,是一種利用各種傳感器(比如攝像頭、雷達、激光雷達等)、先進的計算機系統和人工智能算法,來實現車輛的自主操作的技術。2021年8月我國發布了《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GB/T 40429-2021)》國家標準,將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為了六個級別,分別為0級(應急輔助)、1級 (部分駕駛輔助)、2級(組合駕駛輔助)、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4級(高度自動駕駛)、5級(完全自動駕駛)。3級為輔助駕駛與自動駕駛的分水嶺,一般也將3級及以上成為高階智能駕駛。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2025年中國高階智駕行業市場發展規模及未來趨向研判報告》
二、汽車智能化發展現狀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戰略性、支柱性產業,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21世紀以來,我國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穩居世界首位,綜合實力顯著增強。隨著汽車普及程度不斷提高,我國已快速進入汽車社會。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智能駕駛已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發展智能駕駛不僅是解決汽車社會面臨的交通安全、道路擁堵、能源消耗、環境污染等問題的重要手段,更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成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對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上半場“電動化”轉型改革順利推進下,我國汽車產業逐漸進入了下半場“智能化”的比拼中。新能源汽車由三電系統替代了傳統燃油車的三大件,使得車輛的控制邏輯更加簡單,在設計架構上有更大的開放性,成為智能化最佳載體。
在政策不斷加強支持力度、軟硬件加速突破、消費者需求持續升級等因素驅動下,我國智能駕駛發展迅猛,車企也積極投身汽車智能化的研究中,推出了一系列高度智能化的車型。L2級智能化功能逐漸成為汽車標配,滲透率持續提升。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L2級輔助駕駛乘用車滲透率僅15%,到2024年上半年該比例提升至55.7%,其中具備領航輔助駕駛功能的新車滲透率達到11.0%。預計在未來幾年內,滲透率將繼續提升,更多車型將搭載L2級智駕系統。
三、高階智駕發展現狀
由于法律法規缺失、技術不成熟、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因素,L3級及以上智能駕駛仍處于探索階段,尚未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為搶占智能駕駛制高點,我國不斷加強政策法規研制力度,完善產業頂層設計,助力高階智駕商業化進程加速。如在道路測試方面,各地政府部門大力開展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工作,截至2024年8月,自動駕駛汽車測試牌照發放數量達1.6萬張。截至2024年9月,我國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3.2萬公里,測試里程超過1.2億公里,測試里程超過1.2億公里,已建成17個國家級測試示范區、7個車聯網先導區、16個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
在上路通行方面,2023年11月,工信部等四部門發布了《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正式對L3/L4級自動駕駛的準入規范進行了具體要求,并完善了相關規則。隨后于2024年6月,我國首批確定由9個汽車生產企業和9個使用主體組成的聯合體,將在北京、上海、廣州等7個城市展開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試點產品涵蓋乘用車、客車以及貨車三大類。試點過程中將系統開展產品測試與安全評估工作,探索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生產準入管理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體系。通過開展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有利于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量產應用,帶動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實踐自動駕駛、車路協同、共享出行等商業模式,有助于提升社會交通安全水平和交通通行效率,推動汽車與新能源、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產業融合,促進經濟社會綠色發展。
立法層面的突破,也為高階智能汽車商業化發展帶來助力。2022年,廣東深圳市率先頒布《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這是國內首部關于智能網聯汽車管理的法規,為智能網絡汽車上路提供法律保障,也為后續法規制定提供了依據。隨后北京、上海、無錫、杭州等地紛紛緊跟腳步,因地制宜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地方性立法,全國首部車聯網領域地方性法規《無錫市車聯網發展促進條例》于2023年3月起正式實施。《杭州市智能網聯車輛測試與應用促進條例》于2024年5月起正式實施,該《條例》的實施也讓杭州成為全國首個為智能網聯車輛上路通行立法的省會城市,也是全國首個為低速無人車立法的城市。此外,還有《武漢市智能網聯汽車發展促進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征求意見稿)》《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條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見稿)》等條例處于征求意見階段。隨著我國智能汽車政策法規、標準體系不斷完善,高階自動駕駛商業化進程有望提速。
從技術層面看,實現汽車全自動駕駛有單車智能和車路協同兩種方式。單車智能方面,當前全球多個國家已實現L3級自動駕駛功能的前裝產品應用,并積極推進L4級示范應用,自動駕駛出租車、公交車、物流配送等示范項目蓬勃開展。但經過多年技術發展和實踐驗證,人們發現傳統單車智能路線并不能很好地滿足城市大規模自動駕駛需求,在單車智能基礎之上,通過路側設備彌補單車性能局限,利用云端協同決策提升效率并減少單車間的博弈,能實現多維信息的全面協同,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望實現超越人類的自動駕駛乃至無人駕駛水平。我國在單車智能的芯片、自動駕駛算法等領域上,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要想在單車智能路線實現對發達國家的趕超,難度較大。我國另辟蹊徑,積極推動車路云一體化,確立了車路云一體化發展戰略,車路云一體化技術體系已初步搭建。近年來,國內車路云產業化加速,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先行測試,確定了一批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加速車聯網產業化進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我國在5G網絡、高速公路、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投資強度與執行效率領先全球,為車路云一體化所必需的高速、低延遲通信網絡及智能道路設施奠定了基礎。截至2024年上半年,各地智能化路側單元(RSU)部署超過8700套,多地開展云控基礎平臺建設。
兩種技術路徑均存在較大挑戰。在單車智能方面,面對環境感知與識別、決策與規劃、控制與執行等多方面挑戰,例如如何確保車輛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準確識別障礙物、行人和其他車輛;如何讓車輛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并在復雜情況下規劃合理的行駛路徑;如何確保車輛能夠穩定、精確地按照規劃路徑行駛等。車聯網技術方面,面臨通信安全與隱私保護、低延遲與高可靠性通信、數據融合與共享等多方面挑戰,例如如何確保車輛間及車輛與基礎設施之間的通信安全,防止數據泄露和惡意攻擊;如何實現車輛間的即時通信,確保信息傳輸的低延遲和高可靠;如何有效融合和利用來自不同來源的數據(如車輛傳感器、交通設施等),并實現數據的高效共享等。這些挑戰需要持續的技術研發和跨學科合作來解決。
未來隨著頂層設計的完善及技術的突破,智能汽車商業化進程將不斷提速,《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數據顯示:到2025年,我國PA(L2部分自動駕駛)、CA(L3有條件自動駕駛)級智能網聯汽滲透率超過50%,2030年滲透率將超70%。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2025年中國高階智駕行業市場發展規模及未來趨向研判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年中國高階智駕行業市場發展規模及未來趨向研判報告
《2025年中國高階智駕行業市場發展規模及未來趨向研判報告》共十章,包括高階智駕行業相關概述、高階智駕行業運行環境(PEST)分析、全球高階智駕行業運營態勢、中國高階智駕行業經營情況分析、中國高階智駕行業競爭格局分析、中國高階智駕行業上、下游產業鏈分析、高階智駕行業主要優勢企業分析、高階智駕行業投資機會、高階智駕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