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當前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發展態勢良好,有力支撐了海洋產業發展和海洋強國建設。2018-2023年,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營收呈現逐步上升趨勢,增速自2021年以來有所下滑。根據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營業收入約872億元,同比增長12.81%,2018至2023年CAGR為19.36%。
關鍵詞:海洋工程裝備、營業收入、承接訂單金額、新增海洋工程項目數量
一、海洋工程裝備行業概述
海洋工程裝備主要指海洋資源(特別是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采、加工、儲運、管理、后勤服務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裝備和輔助裝備,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高產出、高附加值、高風險的特點,是先進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的綜合體,產業輻射能力強,對國民經濟帶動作用大。海洋蘊含著類型多元、數量巨大的自然資源,隨著新型海洋工程裝備的研發和應用,未來人類對于海洋資源的開發不會僅僅局限于油氣資源,將逐步向礦產資源、生物資源、海水資源、可再生能源拓展。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分為海洋礦產資源勘探開發裝備、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裝備、海水資源開發利用裝備、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裝備以及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裝備。
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從20世紀60年代發展至今,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1966-1989年,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處于起步階段,相繼建成第一座鋼結構導管架、第一座自升式鉆井平臺、第一艘雙浮體鉆井船等設備,為中國海洋資源利用打下了基礎。1990-1999年,受全球海洋工程裝備行業低迷的影響,中國海洋工程裝備市場發展緩慢。海洋工程裝備產品較為單一,主要是淺水油氣開發設備。2000-2015年,政策推動海洋工程裝備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國內高端產品開始起步,進一步縮小與歐美的差距。2016年以來,人工智能等技術飛速發展,環保政策深入人心,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也進入了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階段。
二、海洋工程裝備行業政策
隨著中國“雙碳”政策的出臺及工業和海上風電等行業的發展,刺激著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穩步發展,近些年,中國政府相繼出臺了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的相關政策,幫助海洋工程裝備行業健康良好的發展。例如,2024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支持廣州南沙放寬市場準入與加強監管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要加快打造高端海洋裝備制造基地,推動建設智能船舶中試基地,暢通海洋科技與裝備、海洋資源勘探、海洋科學與環境等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領域關鍵技術場景應用、制度政策等各環節,提高海洋工程裝備、高技術船舶、深海養殖裝備、深潛水裝備、海洋勘探等高端裝備的自主研制能力。
三、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鏈
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鏈上游環節主要為海洋工程裝備提供設計和原材料支持。其中,原材料包括金屬、防水材料、防凍材料等;核心零部件包括電子元器件、錨鏈、鉆采系統、定位系統等。產業鏈中游主要是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鏈下游為海洋工程總包及服務,包括:海洋工程項目總包、油汽運營服務等。
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鏈上游主要企業包括中國海工、天海防務、久立特材、新鋼股份、立訊精密、東旭光電、中國軟件等。海洋工程裝備中游制造環節主要企業包括:中國船舶、中集集團、中船科技、中國重工以及中船防務。海洋工程裝備下游環節主要企業包括:海油工程以及中國石油等。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發展規模預測報告》
四、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發展現狀
當前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發展態勢良好,有力支撐了海洋產業發展和海洋強國建設。2018-2023年,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營收呈現逐步上升趨勢,增速自2021年以來有所下滑。根據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營業收入約872億元,同比增長12.81%,2018至2023年CAGR為19.36%。
數據統計,中國海洋工程裝備承接訂單金額從2017年的28.6億美元增長至2023年的100.3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3.26%。21世紀以來,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預計未來幾年,隨著石油開采行業的不斷發展,海洋工程設備需求量將進一步增加,我國海洋工程設備行業市場規模將得到進一步擴大。
2023年,重大海洋工程項目數量有所增加,全國新增海洋工程數量1038項,新增用海面積64357公頃。2012-2014年新增數量呈快速上升趨勢,2014年達到近年來最高數量1413項;2015-2018年新增數量呈下降趨勢,2018年下降到近年來最低數量426項;2019-2023年新增數量呈緩慢上升趨勢。2023年,全國新增海洋工程數量排名前三類型分別為:海洋漁業設施、海港和路橋隧道機場。其中,新增海洋漁業設施工程數量274項,占新增總數量的26.40%;新增海港工程數量133項,占新增總數量的12.81%;新增路橋隧道機場工程數量132項,占新增總數量的12.72%。
五、海洋工程裝備行業企業格局和重點企業分析
1、企業格局
21世紀以來,我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特別是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具備了較好的發展基礎,在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集聚度的產業園區,涌現出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企業。目前,我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有中國船舶、中海油服、海油工程、中國重工、杰瑞股份、中集集團、石化機械、潤邦股份等。從上市企業經營業績來看,2024年上半年,中集集團、中國船舶、中海油服、中國重工、海油工程、杰瑞股份、石化機械、潤邦股份、巨力索具、亞星錨鏈營業收入分別為791.15億元、360.17億元、225.29億元、221.02億元、134.29億元、49.57億元、38.86億元、31.49億元、9.71億元、9.36億元。
2、重點企業
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物流及能源行業設備及解決方案供應商,產業集群主要涵蓋物流領域及能源行業領域。在物流領域,集團仍然堅持以集裝箱制造業務為核心,孵化出道路運輸車輛業務、空港與物流裝備/消防與救援設備業務,輔之以物流服務業務及循環載具業務提供物流專業領域的產品及服務;在能源行業領域,集團主要從能源/化工/液態食品裝備業務、海洋工程業務方面開展;同時,集團也在不斷開發新興產業并擁有服務本集團自身的金融及資產管理業務。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集集團海洋工程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8.95%至77.84億元。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船舶集團核心軍民品主業上市公司,企業主要業務包括造船業務(軍、民)、修船業務、海洋工程及機電設備等。作為世界航運業的伙伴,企業秉承“高質量發展”戰略,以強大的科研創新實力、先進的管理水平和精湛的制造工藝,不斷推出一系列大型綠色環保船型和船機新產品,持續引領船舶工業高精尖技術的發展。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船舶造修及海洋工程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39%至344.46億元。
六、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發展趨勢
1、智能化
智能化是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發展的另一大趨勢。目前,我國已經在一些海洋工程裝備上實現了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如智能疏浚、無人化生產線等。這些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裝備的作業效率和準確性,還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安全風險。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將更加注重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和研發,推動產業向智能化、自動化方向發展。
2、綠色化
綠色化是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全球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綠色、低碳、環保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在海洋工程裝備領域,綠色化的發展趨勢也日益明顯。例如,我國正在積極推動海上風電、綠色船舶等領域的發展,同時也在加強海洋工程裝備的環保技術研發和應用。未來,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將更加注重綠色化、低碳化的發展,推動產業向更加環保、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3、工程裝備技術升級
中國海洋工程裝備的技術升級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隨著全球對海洋資源的開發興趣日益濃厚,海工裝備的需求量也在不斷上升。中國在這一領域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如深海重載采礦車、深海挖溝敷纜機器人等先進裝備的研發和應用。未來,中國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深海油氣勘探和開采裝備、高性能船舶以及無人水下作業裝備等高端海工裝備的技術突破。這將有助于提升我國在全球海洋工程裝備市場的競爭力,實現從“制造”到“智造”的轉變。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發展規模預測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發展規模預測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發展規模預測報告》共十五章,包含2020-2024年中國海洋裝備市場競爭新格局透析,2020-2024年中國海洋石油開采分析,2025-2031年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前景及發展策略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