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是推動全民閱讀的關鍵力量,在“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來,各地政府紛紛以圖書館為重要載體,致力于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我國公共圖書館數量逐步增長。根據《2023年文化和旅游發展統計公報》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246個;圖書總藏量14.4億冊,同比增長5.6%。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公共圖書館產業鏈、公共圖書館發展現狀、公共圖書館發展趨勢
一、公共圖書館行業概述
公共圖書館(Public Library),是指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獻信息并提供查詢、借閱及相關服務,開展社會教育的公共文化設施,是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圖書館是為市民服務的圖書館,一般由政府稅收來支持。與專業圖書館不同,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對象可以針對兒童到成人,即所有的普通居民。提供非專業的圖書(包括通俗讀物、期刊雜志和參考書籍)、公共信息、互聯網的連接及圖書館教育。公共圖書館也會收集與當地地方特色有關的書籍和資訊,并提供社區活動的場所。中國的公共圖書館大部分是在省、市、縣、鄉等地域劃分的基礎上由政府投資建立的。按行政隸屬關系可分為國家圖書館、省級圖書館、市級圖書館、縣級圖書館、鄉鎮圖書館、街道圖書館等。
在中國,公共圖書館擔負著為科學研究服務和為大眾服務的雙重任務。近年來,受益于國家對文化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全面推動,政府有關部門陸續出臺《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工程工作方案》《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等一系列產業政策,協助和指導街道圖書館(室)建立城市基層圖書館網,不僅促進了圖書館事業的現代化發展,也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與此同時,我國文旅部聯合多方部門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推動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和旅游服務中心一體化建設,推動各地區公共圖書館完善旅游服務配套設施,提升旅游公共服務水平,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此外,我國還強調信息技術在公共圖書館領域的廣泛應用,鼓勵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使公共圖書館能夠更精準地了解用戶需求,提供更個性化的服務體驗。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公共圖書館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投資發展研究報告》
二、公共圖書館產業鏈
公共圖書館產業鏈上游包含房地產開發,鋼材、鋁合金、水泥、混凝土、門窗、書架等建筑建材,書刊內容創作者、出版商以及圖書管理系統等軟件開發等多個產業。其中,在公共圖書館智能化、數字化的浪潮中,技術供應商占據了重要地位,他們為圖書館提供先進的圖書館管理系統(LMS)、數字化技術、RFID技術、自助借還書設備、智能檢索系統等支持。這些技術不僅提高了圖書館的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還豐富了讀者的閱讀體驗。中游為公共圖書館管理運營環節。目前,我國絕大部分公共圖書館由國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產業鏈下游為公共圖書館服務對象,包括學生、社會讀者、科研人員等,其通過圖書館獲取知識、提升自我、進行學術研究,是圖書館服務的直接受益者。
三、公共圖書館發展現狀
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是推動全民閱讀的關鍵力量,在“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丁笆奈濉蔽幕吐糜伟l展規劃》指出,要“推動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劇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場所等成為旅游目的地,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诖耍鞯卣娂娨詧D書館為重要載體,致力于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我國公共圖書館數量逐步增長。根據《2023年文化和旅游發展統計公報》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246個;圖書總藏量14.4億冊,同比增長5.6%。但與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公共圖書館的發展起步較晚,據統計,截至2023年末,全國人均圖書藏量僅1.02冊,人均購書費僅1.6元,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和使用嚴重落后于發達國家。
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地區分布不均,從整體來看,東部地區及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數量較多,而西部及東北地區數量相對較少。其中四川、河南、山東、云南、廣東等省份人口眾多,文化底蘊深厚,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也較高;疊加政府對公共圖書館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提高公共圖書館的建設水平和服務質量,使得公共圖書館數量較多,均超過150個。受地理、經濟或人口等因素,西藏、青海、寧夏、海南等地區的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受到一定限制,數量相對較少。但近年來,我國各地區在公共圖書館的布局上更加注重均衡性和便利性,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區的公共圖書館建設不斷落實,逐步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全覆蓋,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新中國成立之初,對圖書館進行了大力改造,補充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經典著作,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院校建立圖書館學專修科,為公共圖書館事業培養專業人才。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文化建設各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近年來,隨著優質圖書增多和全民閱讀深入開展,閱讀推廣活動豐富多彩,數字平臺極大豐富了閱讀資源,持續激發居民閱讀熱情。與此同時,各地的公共圖書館拔地而起,憑借現代化的建筑設計、創意十足的文化空間以及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了大批讀者紛至沓來,成為大眾社交和休閑的熱門場所。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公共圖書館開始悄然現身于各大旅游推薦榜單,成為備受追捧的旅游打卡勝地。2023年,全年公共圖書館總流通人次11.61億人次,同比增長46.9%;書刊文獻外借人次超3.3億人次,同比增長32.7%。
四、中國公共圖書館發展趨勢研判
1、智慧圖書館建設不斷推進
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智慧化進入了新階段,正通過智能化設施設備和新技術應用,形成能夠提供智能服務的新空間。走進圖書館,首先迎接讀者的是機器人管家,語音咨詢、圖書檢索都可在智慧平臺上快速完成,人臉識別就能借還圖書,智能書柜讓書籍“走”出來、再精準“收”回去,均是現代圖書館的智慧化服務實景。未來,我國公共圖書館將以智慧場景為牽引,為5G、8K、無感借閱等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搭建驗證、展示和推廣平臺,讓前沿技術和產品應用促進服務創新,為讀者提供可欣賞、可社交、可分享的閱讀場景。
2、文旅融合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價值
未來,文旅融合發展將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理念與服務模式提出新要求。一方面,公共圖書館將具備閱讀推廣、素養教育、文化遺產保護、研學旅游和社區融合等多元功能,依托空間資源、文獻資源,為游客提供具有公共館特色和豐富文化內涵的旅游產品、服務或場景,提升空間的場所價值和文化審美價值,拓展展覽、休閑、社交等社會功能,加深與社會文化的融合程度。另一方面,各地圖書館將開展作家見面會、圖書劇目演出等多種活動,打造“閱讀+輕食+創客空間+文化沙龍”形式的新型“城市書房”,使讀者進行獲取知識、交流思想、享受文化立體式文化體驗。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公共圖書館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投資發展研究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公共圖書館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投資發展研究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公共圖書館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投資發展研究報告》共十章,包含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構建模式借鑒,領先公共圖書館運營分析,公共圖書館發展前景展望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