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生物醫藥大模型、商業模式、發展歷程、產業鏈、投融資
一、生物醫藥大模型行業相關概述
生物醫藥大模型是指利用大規模數據和復雜算法來模擬和預測生物醫藥產業的各個環節,進而優化生物醫藥產業研發和生產的效率和質量,降低研發失敗概率及研發生產成本。大模型對生物醫藥領域有幫助的原因在于,生物醫藥領域的數據非常復雜和龐大,需要處理的信息量非常大,而大模型具有處理大規模數據的能力,可以從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模式,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生物醫藥領域的知識和現象。在生物醫藥領域,大模型可以幫助加速藥物研發的過程,提高藥物研發的效率和成功率,打破藥物研發“高投入、長周期”的困境,賦能生物醫藥全產業鏈發展、各環節運行。具體來說,大模型主要用于藥物篩選、藥物設計、藥物劑量優化、臨床試驗設計、提升醫藥制造能力、藥物市場開拓與商業化等方面,對于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生物醫藥大模型行業目前商業模式主要有三類:一是相關軟件銷售/技術平臺授權;二四轉移研發風險的CRO模式;三是“財務投資+項目管理”模式。
二、生物醫藥大模型行業發展歷程分析
生物醫藥大模型發展時間較短,仍處于發展早期階段。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1)2014-2017年,AI技術應用于生物醫藥行業出現了一些技術成功案例并開始轉化為產品,行業有一些公司出現,如海外的Exscientia,國內的晶泰科技等;3)2018-2019年,行業進入概念驗證初期,根據AI技術研發的新藥管線開始在臨床前階段驗證藥理藥效;3)2020年至今,生物醫藥大模型行業商業模式更加靈活,生物醫藥大模型企業出圈尋求藥企合作。投資者對于生物醫藥大模型行業的信心不斷增加,生物醫藥大模型行業成為熱點,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2024年中國生物醫藥大模型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三、生物醫藥大模型產業鏈
生物醫藥大模型產業鏈上游包括數據服務供應商、硬件供應商及其他底層服務供應商。數據服務供應商主要包括醫藥數據、數據標注產業;基礎支撐硬件代表為AI芯片、傳感器;其他底層服務供應商包括通信服務、云計算、大數據等。生物醫藥大模型產業鏈上游除數據服務外,芯片與通信等基礎核心領域已形成牢固的技術壁壘,市場呈寡頭局面。產業鏈中游生物醫藥大模型開發已經有上百家科技企業與互聯網巨頭企業進行布局,為下游企業提供靶點發現與探索、化合物篩選與優化、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等服務。生物醫藥大模型產業鏈下游客戶主要是醫療研發外包服務企業、制藥和生物技術企業和藥物研發科研院校等。
四、中國生物醫藥大模型領域投融資
生物醫藥大模型行業因為兼具計算和生物醫藥的屬性,近年來備受資本追捧,吸引了一眾知名投資機構和醫藥企業入局。中國的投融資活動則主要集中于珠三角、京津冀以及長三角等醫藥產業較為發達的地區。盡管2023年以來生物醫藥大模型領域投融資熱度下降,但仍有多家本土企業進行了新一輪融資。據統計,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生物醫藥大模型領域披露融資事件27起,融資金額達22.2億元。
融資輪次分布上,生物醫藥大模型行業的融資仍以早期融資為主,A輪融資最多。投資機構仍傾向于選擇估值安全墊較高的科技龍頭公司。廣大投資者更加看重生物醫藥大模型公司的多元商業模式、培育自身持續造血能力。國內的生物醫藥大模型公司的融資情況明顯出現斷代現象。2023年頭部公司晶泰科技和英矽智能走到了D輪,并且分別向港交所遞表沖刺IPO,開啟了上市退出之路。我國生物醫藥大模型行業獲得大規模融資的企業主要有分子之心、水木分子、晶泰科技、英矽智能、溪礫科技、英諾邁博、劑泰醫藥等。中國“制藥版ChatGPT”水木分子,在天使輪和種子輪的聯合融資中,成功籌集了近億元人民幣。水木分子由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孵化,聶再清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國內 AI 蛋白質設計企業分子之心已獲得3 輪融資,過往投資方包括合成生物學龍頭企業凱賽生物、紅杉中國、百度 BV、聯想創投等知名機構。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2024年中國生物醫藥大模型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年中國生物醫藥大模型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2025年中國生物醫藥大模型行業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共八章,包括生物醫藥大模型行業相關概述、中國生物醫藥大模型運行環境分析、中國生物醫藥大模型行業政策分析、中國生物醫藥大模型行業產業鏈全景分析、中國生物醫藥大模型運行現狀分析、中國生物醫藥大模型行業重點企業分析、中國生物醫藥大模型行業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中國生物醫藥大模型行業風險與趨勢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