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近年來,我國加快各地檔案資料整合,加速各地區檔案館建立,截至2023年底,全國共有各級檔案主管部門3236個,共有各級各類檔案館4174個。其中,綜合檔案館3302個,專門檔案館259個,部門檔案館101個,企業檔案館128個,省、部屬事業單位檔案館384個。
關鍵詞:檔案館、檔案局、檔案館數量、檔案館館藏檔案數量、檔案館發展趨勢
一、檔案館行業概述
檔案館是收集、保管檔案的機構,負責接收、征集、管理檔案和開展檔案利用等。中國周代的天府、漢代的石渠閣、唐代的甲庫、宋元的架閣庫、明清的皇史宬等都是歷代保管檔案的機構。根據《檔案法》和有關文件的規定,檔案館屬于黨和國家的科學文化事業機構,是永久保管檔案的基地,是科學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檔案史料的中心。我國多數檔案館是統一保管黨和政府機關檔案的管理部門,用于集中統一地管理黨和國家需要長遠保管的檔案和史料,維護歷史的真實面貌,為現實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歷史的長遠需要服務。中國檔案館可分為中央級和地方檔案館,還可分為綜合性檔案館和專業檔案館。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檔案館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前景戰略分析報告》
二、檔案館產業鏈
檔案館行業產業鏈結構涉及多個環節,從檔案資源的獲取、數字化技術的應用、管理服務的提供,到檔案資料的利用和應用等。產業鏈上游包括房地產開發、建筑建材、木材家居等建筑產業,掃描設備、存儲硬盤、計算機等硬件設備以及數據庫管理系統等軟件技術服務。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上游產業也在不斷創新和升級,為檔案館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數字化解決方案。產業鏈中游為檔案館建設、運營管理環節。檔案館管理機構負責檔案館的運營管理,包括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檔案資源等工作;檔案館服務提供商是為用戶提供檔案資料的查詢、借閱、復制、展示等服務,滿足用戶的需求。下游需求方包括政府部門、學術研究機構、文化旅游機構、學校、醫院、企業等。
三、檔案館發展現狀
多年來,全國各級各類檔案館大力開發檔案信息資源,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及社會各方面提供檔案服務。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地方的人文歷史,科技發展,地理變革等歷史情況,顯得非常的格外的重要。從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合作社以及大躍進時期的地方史料已存世不多,再加上文革時期前后階段的運動整改,地方史的資料整理已是難上加難。為了拯救我國地方的人文社會發展歷史,應當盡快的建立鄉鎮地方檔案館,組建檔案管理機構。國家的歷史檔案來源于地方史料,面向社會廣泛的征集流散在民間的歷史檔案材料攸關重要。組建地方鄉鎮(社區,街道辦)檔案館是國家歷史檔案館資料收集的基本目的地,也是保護中華民族發展史的又一重大舉措。近年來,我國加快各地檔案資料整合,加速各地區檔案館建立,截至2023年底,全國共有各級檔案主管部門3236個,共有各級各類檔案館4174個。其中,綜合檔案館3302個,專門檔案館259個,部門檔案館101個,企業檔案館128個,省、部屬事業單位檔案館384個。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民主的不斷進步,尤其是新千年后服務型政府建設浪潮更是不斷推動著檔案館的開放性變革。在開放性發展趨勢的推動之下,當代中國檔案館呼喚一套新的設計策略來回應檔案館日益復雜的社會網絡關系、不斷拓展的社會職能以及開放共享的運營理念,更好地為公眾和社會服務。檔案是社會組織或個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確定的原始記錄作用的固化信息,是人類記憶和把握事物發展規律的關鍵所在,檔案的存在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項無形的寶貴財富。從檔案館藏數量來看,全國各級綜合檔案館的館藏量龐大,截至2023年底,全國各級綜合檔案館館藏檔案總量達到12.68億卷、件,其中包括照片檔案、錄音磁帶、錄像磁帶、影片檔案以及電子檔案等多種形式。
在利用方面,檔案館不僅提供了實體檔案的查閱服務,還開展了數字化工作,使得檔案信息更加便于公眾獲取和使用。2020年6月18日,檔案法修訂草案二審稿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草案針對檔案的開放與利用作出進一步修改。草案規定,縣級以上各級檔案館的檔案,應當自形成之日起滿二十五年向社會開放。此后,檔案館積極向社會開放檔案,2023年度,全國各級綜合檔案館接待利用者649.0萬人次,提供利用檔案2844.0萬卷、件次;接待政府公開信息利用者13.0萬人次,提供政府公開信息25.2萬件次;接待資料利用者20.2萬人次,提供利用資料52.7萬冊次。此外,我國還通過舉辦展覽、建立愛國主義基地、參加有關活動等提供檔案利用,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服務。2023年度,全國各級綜合檔案館舉辦檔案展覽3832個,接待655.7萬人次參觀展覽。
從檔案館建設和管理來看,檔案館注重館藏資源的建設和設施設備的更新。截至2023年底,全國各級綜合檔案館的總建筑面積達到1624.3萬平方米,顯示了檔案館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和改善。同時,檔案館還積極貫徹落實相關法律法規精神,加大館藏到期檔案的開放力度,進一步明確查檔流程和服務規范,為規范有序開展查閱利用服務提供制度保障。此外,檔案館建設中,數字檔案館建設市場屬于新興市場,處于快速發展期,市場容量巨大。當前中國檔案館的發展正面臨一個由數字檔案館向智慧檔案館邁進的大轉折。
四、檔案館發展趨勢研判
?1、信息化與數字化加速推進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檔案館建設已成為檔案館發展的重要方向。數字檔案館通過數字化手段將傳統紙質檔案轉化為數字資源,實現檔案的長期保存和高效利用,不僅提高了檔案管理的效率,還極大地豐富了檔案資源的獲取途徑和利用方式。同時,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檔案館的應用日益廣泛,不僅提升了檔案的存儲、處理和分析能力,還推動了檔案服務的智能化和個性化發展。
2、服務社會化與多元化
未來,檔案館的服務對象將不再局限于特定群體,而是逐步向全社會開放。無論是政府機構、學術研究機構,還是普通公民,都可以更加便捷地獲取和利用檔案資源。這種服務社會化的趨勢促進了檔案資源的共享和利用,提高了檔案的社會價值。同時,檔案館在提供傳統紙質檔案閱覽服務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服務方式。例如,通過網上檔案館、檔案展覽、檔案講座等多種形式,為公眾提供更加豐富、便捷的檔案服務。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檔案館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前景戰略分析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檔案館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前景戰略分析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檔案館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前景戰略分析報告》共十四章,包含2025-2031年檔案館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檔案館行業投資戰略研究,研究結論及投資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