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銀行業的IT投資是各銀行智慧化建設的重要表現,2013年以來國內銀行業IT投資規模不斷增加。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銀行業IT投資規模達到1633.98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13%。
關鍵詞:智慧銀行、銀行業IT投資規模、銀行業離柜交易筆數
一、智慧銀行行業概述
智慧銀行是指運用先進科技成果和銀行經營管理經驗,高效配置資源,敏銳洞察引領客戶需求,并做出靈活快速反應的一種高度智能化的金融商業形態。智慧銀行強調跳出網點作為單一渠道進行管理的窠臼,從全渠道整合、客戶關懷和智能洞察、大數據、社區化等維度對網點定位和發展進行規劃和實施。集成傳統渠道與電子渠道,優化渠道與流程服務,在客戶真正需要時提供有效服務。同時強調“社交參與”。如通過微信等社交媒體獲取客戶需求、加強客戶服務與產品營銷,將客戶服務從單一網點延伸至社交網絡。
在技術、數據、市場和場景等多因素變化的影響下,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運用,銀行業逐漸由傳統的服務模式向智慧化模式轉變,以信息的高度集成化、自動化處理,實現對市場的智慧感知,依托大數據信息實現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智慧精準營銷,為客戶提供隨時、隨地、隨心的智能化服務,在此基礎上,依托不同的用戶需求,提供不同的個性化服務,在提升銀行工作效率和服務內容的同時,實現了銀行業發展的轉型升級。
近年來,基于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前沿技術,已經有多家銀行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智慧銀行網點。交通銀行副行長郭莽指出國內智慧銀行發展已經達到成熟階段,智慧銀行涌現出“5G+智慧銀行”等新模式,大幅提升了銀行業務離柜率。
二、智慧銀行行業政策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智慧銀行行業相關政策,旨在推動金融科技的發展和銀行數字化轉型,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促進金融行業的創新與可持續發展。2021年8月,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江蘇省“十四五”金融發展規劃》,提出要運用科技手段改造業務流程、優化風控模式、創新金融產品,打造智慧銀行、開放銀行、智能信貸、智能投顧、智能風控、智慧保險、大數據征信等金融科技應用產品,重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金融、普惠金融、貿易金融、知識產權金融等實體經濟金融服務的線上化、數字化水平。2023年3月,自然資源部、銀保監會印發《關于協同做好不動產“帶押過戶”便民利企服務的通知》,提出要推動同一銀行業金融機構率先實現,并逐步向跨銀行業金融機構拓展;要推動住宅類不動產率先實現,并逐步向工業、商業等類型不動產拓展。
三、智慧銀行行業產業鏈
智慧銀行產業鏈包括三層:基礎層、智慧銀行解決方案以及垂直應用層。其中,基礎層是智慧銀行產業的基礎,為智慧銀行提供技術支撐,智慧銀行解決方案層是智慧銀行產業的核心,是面向銀行需求而形成軟硬件產品或解決方案,垂直應用層是建設智慧銀行的主體實施者。
從產業鏈圖譜來看,我國智慧銀行解決方案環節主要涉及恒生電子、信雅達、御銀股份、廣電運通、中科金財、銀之杰、恒銀科技、雄帝科技等企業。
四、智慧銀行行業發展現狀
銀行業的IT投資是各銀行智慧化建設的重要表現,2013年以來國內銀行業IT投資規模不斷增加。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銀行業IT投資規模達到1633.98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13%。
科技是銀行智慧化發展的關鍵驅動力。各銀行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六大國有銀行金融科技投資總額達到1228.22億元,同比增長5.38%。其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投資規模超過200億元,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投資規模在100-120億元區間。
隨著中國智慧銀行發展,2013-2023年,中國銀行業離柜交易筆數整體呈波動上升趨勢。2023年以來,中國銀行業圍繞提升客戶體驗、增強數字化經營能力等方面,扎實推進營業網點、自助服務、線上服務和客戶服務中心等全渠道建設管理。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柜交易筆數達4914.39億筆,同比增長9%;離柜交易總額達2363.82萬億元。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智慧銀行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發展前景研判報告》
五、智慧銀行行業企業格局和重點企業分析
1、企業格局
目前,中國智慧銀行市場上形成了三個競爭梯隊,其中頭部企業為廣電運通與恒生電子,2023年廣電運通與恒生電子智慧銀行相關業務其營收均超50億。第二梯隊為宇信科技與信雅達,其智慧銀行相關業務營收規模在10-50億之間,中科金財、恒銀科技、雄帝科技、銀之杰、匯金科技等企業智慧銀行相關業務營收不足10億元,處于第三梯隊。
2024年上半年,廣電運通、恒生電子、宇信科技、信雅達、銀之杰、中科金財、雄帝科技、恒銀科技、匯金科技、御銀股份營業收入分別為47.07億元、28.36億元、14.9億元、7.74億元、4.25億元、3.02億元、2億元、1.79億元、0.46億元、0.34億元。
2、重點企業
廣電運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聚焦金融科技和城市智能兩條主線,布局算法、算力、數據、場景四大人工智能要素協同發展,以科技賦能傳統產業升級。同時,以aiCore System數字底座為核心,以“智能終端+大數據”的路徑實現價值閉環,構筑萬物互聯的數字經濟生態。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廣電運通運維服務及其他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4.32%至23.64億元;智能設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04%至15.2億元;軟件開發及服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3.26%至8.23億元。
恒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的金融科技產品與服務提供商,聚焦金融行業,側重資本市場業務,主要面向證券、基金、銀行、期貨、保險資管、信托、私募、企業金融、保險、金融基礎等客戶提供一站式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根據產品或服務的類型,公司將經營活動劃分為如下幾類業務板塊:財富科技服務、資管科技服務、運營與機構科技服務、風險與平臺科技服務、數據服務業務、創新業務、企金&保險核心與金融基礎設施科技服務以及其他業務共8大板塊。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恒生電子資管科技服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23%至7.22億元;運營與機構科技服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56%至5.52億元;財富科技服務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6.94%至5.49億元。
六、智慧銀行行業發展趨勢
1、智能化
隨著AI、5G通信、區塊鏈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等前沿科技的迅猛發展與深度融合應用,智慧銀行領域的金融服務流程正經歷著前所未有地優化與重塑。這些技術的協同作用,不僅極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效率與安全性,還推動了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與個性化發展。
2、場景化
隨著智慧銀行與智慧城市建設的深度融合,智慧銀行正逐步拓展其服務邊界,打造多元化、精細化的服務場景,旨在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個性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與生活服務產品。通過智能技術與大數據的精準分析,智慧銀行能夠洞察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進而推出貼合其日常生活場景的金融服務產品,如基于位置服務的即時消費信貸、智能家居聯動的家庭財務管理工具等。
3、服務多元化
隨著智慧銀行與智慧城市等概念的深度融合,未來智慧銀行終端設備將迎來一次質的飛躍。這些終端設備將不再局限于提供單一功能的自動化服務,而是逐步演進為集多功能、智能化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顯著提升金融機構的運營效率并有效降低運營成本。
4、數字化
隨著互聯網金融理念的不斷深入,實施“大數據”戰略對推動銀行業的轉型升級意義重大。在未來的銀行業競爭中,數據的分析和挖掘將成為銀行經營的關鍵。其中包括客戶管理數字化、運營數字化風險控制數字化等方面,這些都將成為智慧銀行的主流發展形式。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智慧銀行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發展前景研判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4-2030年中國智慧銀行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發展前景研判報告
《2024-2030年中國智慧銀行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發展前景研判報告》共八章,包含中國傳統銀行智慧化建設現狀分析,智慧銀行領先設備與解決方案供應商,智慧銀行發展前景與投資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