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2023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引領下,生態環境部攜手各級政府部門及全國各地區,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通過科學施策、精準治污、依法治污、全民共治,全國生態環境質量在保持穩定的基礎上實現了進一步改善,展現出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成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203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占比59.9%;136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超標,占40.1%。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由2016年的78.9%增長至85.41%。
關鍵詞:空氣質量、空氣達標、酸雨、地表水質量、海水質量
一、生態環境治理水平得以提升,空氣質量不斷改善
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其中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大部分都是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由此引發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尖銳矛盾。近幾十年來,雖然社會經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整體水平仍然不高。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大多對生態倫理缺乏認識,導致了生態自然的嚴重破壞,環境保護成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一環。進入21世紀,我國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著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為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2023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引領下,生態環境部攜手各級政府部門及全國各地區,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通過科學施策、精準治污、依法治污、全民共治,全國生態環境質量在保持穩定的基礎上實現了進一步改善,展現出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成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203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占比59.9%;136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超標,占40.1%。盡管空氣達標城市比例不及2022年,但相較于2016年已有較大進步,我國的空氣質量總體呈現改善趨勢。
近年來,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的持續推進,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和政策得以實施。同時,中國經濟正在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這一過程中,政府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限制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的發展。這種轉變不僅有助于減少污染物排放,還有利于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此外,隨著科技創新的不斷推進,清潔能源技術、節能環保技術等不斷取得突破,為改善空氣質量提供了有力支撐,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持續提升。2023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由2016年的78.9%增長至85.41%。
酸雨對環境和生態系統具有重大影響,可導致土壤酸化,影響植物生長,甚至導致農作物死亡。酸雨還會腐蝕建筑物和雕像,特別是那些由石灰石和大理石制成的建筑物和雕像。此外,酸雨還會影響水體的酸堿度,對水生生物造成傷害。中國酸雨污染的區域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地區,尤其是西南地區和華南地區。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加速發展,一些原本非酸雨區的地區也開始出現酸雨現象。目前,經過多年的治理,中國酸雨污染狀況有所改善,但部分地區仍然較為嚴重。2023年,全國酸雨區面積約44.3萬平方千米,占陸域國土面積的4.6%。其中較重酸雨區面積占0.04%,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云貴高原以東地區,主要包括湖南中東部、廣西東北部和南部,以及重慶、廣東、上海、江蘇部分區域。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大氣污染防治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二、污染治理力度不斷加大,中國水質持續優化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持續推進,新的污染源不斷涌現;與此同時,部分地區環保基礎設施相對薄弱,治理資金和技術支持不足,因而導致我國水資源污染問題不斷擴大。針對這一現象,水利部、生態環境部等國家政府部門在環境治理,尤其是水污染治理方面不斷加大力度,各流域機構和地方也根據國家建設和地方的實際需求,從改善地表水質和生態環境的角度出發,開展大量的科研和示范研究工作,并取得較好成果,使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實現了顯著的提升。2023年,中國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9.4%,較2016年上升21.6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7%,較2016年下降7.9個百分點。重點流域水質改善明顯,長江、黃河干流全線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海河流域水質由輕度污染改善為良好。這一系列變化表明,中國地表水生態修復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水體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根本性扭轉,水質狀況整體向好。
2023年,中國近岸海域水質狀況繼續展現出積極向好的趨勢,全國范圍內,近岸海域的優良水質面積比例持續擴大,一類水質面積比例為69.10%;二類水質面積比例為15.9%;劣四類水質面積比例為7.9%,主要超標指標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2016-2023年,全國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由72.9%升至85.0%,上升12.1個百分點;劣四類水質面積比例由11.3%降至7.9%,下降3.4個百分點。目前,大部分近岸海域的水質達到了優良標準,適合各類海洋生物的生存繁衍,也為沿海地區的居民提供了優質的海洋休閑和旅游資源。這一跨越式的變化不僅是中國海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的直觀體現,也是全球海洋環境治理中的亮點之一。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大氣污染防治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大氣污染防治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大氣污染防治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共十六章,包含2025-2031年中國大氣污染防治產業未來發展預測及投資風險,2025-2031年中國大氣污染防治行業投資風險策略探討,項目投資可行性及注意事項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