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銀發經濟是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做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潛力巨大。在社會經濟發展、醫療條件改善、生育觀念變化等因素影響下,“少子化、老齡化”已成為中國人口發展的新常態。中國在2001年開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且老齡化速度逐步加快,在2021年進入深度老齡化,當前老齡化不斷加深,截至2023年末,我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2億,占全國總人口15.4%。規模巨大的老年人口為銀發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國銀發經濟市場規模穩步增長,2019-2023年期間,市場規模實現了13.2%的年復合增長率。至2023年,銀發經濟市場規模增長至7.1萬億元,占GDP比重超5%。銀發經濟呈現蓬勃發展勢頭。其中老年服裝零售規模為2254.0億元,養生保健食品市場規模為2159.2億元。未來,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和消費需求的增長,我國銀發經濟產業規模將持續擴大,服務和品種將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預計到2028年銀發經濟市場規模有望超12萬億元,成為經濟重要增長點。
關鍵詞:銀發經濟產業鏈、銀發經濟市場規模、銀發經濟發展趨勢
一、產業鏈
銀發經濟是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做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潛力巨大。銀發經濟包括老年食品、老年鞋服、老年教育、老年娛樂等,現階段相關產業主要集中在食品、鞋服、旅游等服務上,產業鏈上游包括生物原料、紡織原料等原材料,及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信息技術。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銀發經濟行業市場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
二、發展現狀
近些年來,老齡化逐漸成為世界人口發展的趨勢,老齡化已不僅僅出現在發達國家,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也步入了老齡化階段。截至2023年,全球人口總數首次超80億元,與此同時,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不斷提升,2023年這一比例已達14.2%。盡管亞洲國家相較于歐美國家較晚進入老齡化社會,但亞洲國家的老齡化進程明顯快于歐美國家。據研究,歐美國家平均需要大約50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從老齡化社會向中度老齡化社會的過渡。相比之下,亞洲的一些國家,如日本、韓國和新加坡,通常在15至30年的時間內就完成了這一轉變。
中國市場,在社會經濟發展、醫療條件改善、生育觀念變化等因素影響下,“少子化、老齡化”已成為人口發展的新常態。按照聯合國定義,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比例超過7%時,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了老齡化;比例達到14%即進入深度老齡化;占比達20%則進入超老齡化。中國在2001年開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且老齡化速度逐步加快,在2021年進入深度老齡化,當前老齡化不斷加深,截至2023年末,我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2億,占全國總人口15.4%。衛健委預測在2035年左右,我國將進入重度老齡化。
隨著老年人數量不斷擴大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升,老年人期待提高生活品質的愿望和需求在不斷增強,特別是以“60后”為代表的“新老年群體”,推動著需求結構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既包括傳統的“衣、食、住、行、用”等實物需求,也包括健康、養老等服務需求,還有藝術、體育、休閑、娛樂等“精神”新需求。在此背景下,發展銀發經濟是適應老齡化社會發展趨勢、提振經濟的有效路徑,可有效滿足老年群體多層次多樣化產品和服務需求,有助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同時也有助于穩定和擴大就業。縱觀歐美等先老國家,通過發展銀發經濟擴大內需、增加就業,在暢通經濟循環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養老服務的指導意見》相繼出臺。2024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是我國發布的首個支持銀發經濟發展的專門文件,既提出了解決老年人七方面急難愁盼需求,也著眼未來,提出培育發展七大潛力產業,更好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同時,圍繞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部署安排了六大專項行動,并就優化發展環境提出六大要素支持保障。通過錨定老年人需求來優化供給,進一步夯實群眾美好養老生活的物質基礎。
規模巨大的老年人口為銀發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我國銀發經濟市場規模穩步增長,2019-2023年期間,市場規模年均市場增速為6.96%。至2023年,銀發經濟市場規模增長至8.9萬億元,占GDP比重超5%。銀發經濟呈現蓬勃發展勢頭。
家庭養老目前仍然是我國最重要的養老模式,占比近九成,選擇機構養老的老人相對較少。在傳統家庭養老模式中,老年人依賴子女的照料,但隨著社會結構與家庭關系的變遷,傳統家庭養老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養老產業也在不斷適應變化。大部分銀發族通過長期的勞動積累了一定的儲蓄和資產,這些儲蓄和資產在退休后成為他們重要的財富基礎。同時,隨著我國社會福利保障機制和養老金融體系的不斷完善,退休金和養老金也成為銀發群體穩定的收入來源。老年人群體消費能力和消費需求不斷增強,老年人多樣化需求催生了各種各樣養老產業的崛起,專業化老年用品、智慧健康管理服務、養老社區等新興產業應運而生,為養老產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調查,老年人在消費品購買上,老年食品、服裝鞋類等剛需物品購買頻率較高。
在“穿”方面,老年服裝需更加注重舒適性,但近年來,隨著社交場景多元化及悅己意識的形成,中老年消費者對服裝的需求不再局限于舒適感,而更加注重時尚潮流與個性化。老年服裝市場呈現出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2023年我國老年服裝零售規模為2254.0億元,占整個服裝市場零售規模的14.6%,占比不斷提升。
在“食”方面,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下降,更加注重養生與保健,對養生保健食品需求與日俱增。據中國消費者協會調查,將近半數老年消費者認為老年保健食品和專用食品有益健康。各類保健食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23年市場規模增長至2159.2億元,同比增長4.3%。
在“學”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希望繼續接受教育,充實精神文化生活。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著力擴大資源供給,推動資源下沉,老年教育發展駛入快車道,老年大學辦學體系不斷完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4月,全國各級各類老年大學(學校)已達7.6萬所,形成省、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辦學網絡體系和15大門類、61個專業、298門課程較為完整的老年教育立體課程體系,惠及學員2000多萬人。2023年3月,國家老年大學掛牌成立。根據教育部數據,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成立40家老年大學分部、3000個老年學習中心、5.5萬個老年學習點,全國老年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圍繞“德學康樂為”五個類別上線課程43.6萬門、總時長408.9萬分鐘、線上注冊用戶234.1萬人、服務5640萬人次。
在“游”方面,中老年客群實際上一直是旅游行業的主要客源貢獻點,這部分群體可支配時間較為充足、出游意愿強烈、對跟團游需求較大。盡管近年在宏觀經濟和COVID-19影響下旅游業受到較大沖擊,但在2023年旅游人數和旅游人均花費有較明顯的恢復。老年旅游業逐漸回暖,2023年銀發旅游市場規模再次超萬億元,達1.4萬億元。根據攜程發布的《2023銀發人群出游行為洞察》:截至2023年10月,55歲以上人群出游數量同比增長近兩倍;其中,55歲至60歲的人群是主力消費人群、出游人數占比達到6成,61歲至65歲的人群占比超2成。預計隨著“60后”“70后”進入退休階段,旅游業將在這一大批銀發人口的帶動下保持更加強勁的恢復與增長。
三、發展趨勢
1、規模化
當前,我國銀發經濟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擁有良好的基礎條件和巨大的增量空間。未來,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和消費需求的增長,我國銀發經濟產業規模將持續擴大,服務和品種將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預計2024-2030年期間,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將持續保持增長態勢,2030年市場規模有望接近14萬億元,成為經濟重要增長點。
2、集群化
集群化發展將顯著提升產業集聚效應和區域競爭力。《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推進產業集群發展。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區域,規劃布局10個左右高水平銀發經濟產業園區。規劃布局高水平銀發經濟產業園區,將促進相關產業資源集中和優化配置。依托自由貿易試驗 區、各類開發區等平臺,推進銀發經濟領域的跨區域、國際性合作,將進一步增強集群的開放性和國際競爭力。 同時,在科技創新應用、數據要素賦能下,銀發經濟有望實現跨產業融合發展。老年人口的需求涉及到多個領域, 如醫療、養老、旅游、文化等。這些領域的融合發展將為銀發經濟帶來更加廣闊的增長空間,也有助于提升相關 產業的價值鏈。
3、標準化
標準化建設是引導行業規范化、健康化發展的必由之路。但目前,在銀發經濟領域,仍存在標準體系尚不健全,社會團體之間的合作匱乏,標準同質化現象嚴重,產業標準供給不足等問題,推動產業標準體系建設迫在眉睫。未來,主管部門、社會團體、行業企業將不斷加快產業標準研制,銀發經濟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將邁上新的臺階,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銀發經濟行業市場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銀發經濟行業市場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銀發經濟行業市場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共十章,包含2024年中國銀發族運動休閑與娛樂產品市場分析,2025-2031年中國銀發經濟產業前景預測分析,2025-2031年中國銀發經濟產業投資前景預測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