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近年來,我國建筑行業智能化發展不斷加速,建筑智能化工程量持續增長,且在需求端、政策端、技術端等多重因素影響下,行業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將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近年來,我國建筑信息化低滲透率疊加新科技浪潮驅動產業變革,存量建筑智能化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吸引大量社會資本進入,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23年,中國建筑智能化工程市場規模達6946.01億元,同比增長4.18%。
關鍵詞:建筑智能化工程、弱電系統工程、驅動因素、市場現狀、發展趨勢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
建筑智能化工程又稱弱電系統工程,主要指通訊自動化(CA),樓宇自動化(BA),辦公自動化(OA),消防自動化(FA)和保安自動化(SA),簡稱5A。建筑智能化是指以建筑為平臺,兼備建筑設備、辦公自動化及通信網絡三大系統,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及它們之間最優化組合,向人們提供一個安全、高效、舒適、便利的建筑環境。建筑智能化工程,利用現代通信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監控技術等,通過對建筑和建筑設備的自動檢測與優化控制、信息資源的優化管理,實現對建筑物的智能控制與管理,以滿足用戶對建筑物的監控、管理和信息共享的需求,達到投資合理、適應信息社會需要的目標。
建筑智能化工程從建筑電氣工程中獨立出來,是由它的特點決定的。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重要標志是智能化集成系統。它是多種技術的集成、多門學科的綜合,涉及電子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傳感器技術等。建筑智能化工程系統多,具有高科技特性,特別是大型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工程,施工周期長,作業空間大,使用設備和材料品種多。一般由一家具有實力和智能系統集成經驗的大型工程公司,來完成從技術到施工設計、產品供貨、安裝調試、驗收直至交鑰匙的全方位服務。同時,建筑智能化工程質量構成復雜,要求施工過程隨機應變。還要求特別注意與其他工程密切配合,如土建、設備、管道、電力、照明和空調等各類工程。此外,建筑智能化工程竣工驗收一般是分系統單獨驗收,有些系統還應在投入正常運行一段時間后再進行驗收。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建筑智能化工程行業市場發展調研及未來前景規劃報告》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產業鏈
建筑智能化工程行業產業鏈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系統,涵蓋了從原材料供應、軟硬件開發、系統集成、技術服務到技術應用等各個環節。產業鏈上游即建筑原材料、電子設備、軟件開發等行業。上游建筑材料和硬件設施是我國實現建筑信息模型化和智能化的基礎,其市場供需關系、穩定性、先進性等因素均會對建筑智能化工程行業發展產生影響。同時,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支撐。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建筑智能化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這些技術使得智能建筑能夠實現更加精準、高效、智能的管理和服務,進一步提升了市場競爭力。中游環節是建筑智能化工程產業鏈的核心,包括系統集成商和工程服務商。系統集成商負責將各種智能化設備、系統和技術進行有機整合,形成完整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工程服務商則負責將解決方案應用于具體的建筑項目中,包括施工、安裝、調試等環節。下游則為建筑智能化工程技術應用環節,應用領域主要是建筑業,特別是房地產業,包括辦公建筑、商業建筑、文化建筑、醫院建筑、學校建筑、住宅建筑和工業建筑等各類建筑。建筑智能化工程應用提升了建筑的安全性、舒適性和便捷性,也為房地產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促進了房地產市場的繁榮。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發展驅動因素
近年來,我國建筑行業智能化發展不斷加速,建筑智能化工程量持續增長,且在需求端、政策端、技術端等多重因素影響下,行業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將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
從需求端來看,我國房地產行業由增量市場走向存量市場,部分企業面臨施工進程緩慢、回款難等問題,行業發展增速減緩,急需尋求新業態提升行業發展活力。2023年,中國建筑行業總產值為31.59萬億元,同比增長5.77%,較2022年下降0.4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智慧城市的發展愿景推動了智能建筑的需求,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建筑物的安全性、高效性、便捷性、節能性、環保性和健康性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建筑智能化發展能夠滿足這些需求,為客戶提供更為舒適、安全、高效的使用體驗,從而推動建筑智能化工程量不斷擴張。
從政策端來看,近年來,我國政府對建筑業信息化提出了要求,包括加快推進BIM技術在規劃、勘察、設計、施工和運營維護全過程的集成應用、加強信息技術在施工現場安全監管的應用、推進重點工程信息化和建筑產業現代化等內容。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為國內建筑智能化工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政策同時指明了技術基礎、實施任務和行業發展方向,有助于行業內企業集中力量突破技術和業務瓶頸,實現快速發展。同時,《關于扎實推進2023年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通知》等政策陸續出臺,我國掀起“老舊建筑智能化改造”熱潮;疊加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提升為政策層面的重要內容,建筑智能化工程通過集成設計、靈活便捷控制等手段,實現節能節水和減排的目標,高度貼合政府對節能的高度重視和長遠發展策略。
從技術端來看,隨著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飛速發展,為建筑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互聯網信息服務對建筑業的滲透逐漸從外圍走向核心。2024年1-5月,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互聯網業務收入0.69萬億元,同比增長5%。其中包括房屋住宅等建筑業在內的生活服務領域企業收入增速放緩。1-5月份,以提供生活服務為主的平臺企業互聯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9%,增速較1-4月份回落2.1個百分點。互聯網技術使得建筑能夠實現更為復雜的功能,提高建筑物的智能化水平,為建筑智能化工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四、建筑智能化工程發展現狀
建筑業發展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國家宏觀政策和固定資產投資的拉動,發展方式呈現出依靠人力資源、生產資源不斷投入的規模擴張模式。從內部驅動力來看,建筑行業總產值增速下滑,建筑企業人均創利水平放緩,行業原本粗放式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同時,我國城市快速發展,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城市中部分原有建筑功能已不能滿足時代需求,存在空置或低效利用狀況。近年來,我國建筑信息化低滲透率疊加新科技浪潮驅動產業變革,存量建筑智能化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吸引大量社會資本進入,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23年,中國建筑智能化工程市場規模達6946.01億元,同比增長4.18%。國內建筑智能化工程行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在設計、招投標環節已初步完成信息化普及?,F階段來看,施工環節信息化——智慧工地和BIM技術應用正處快速發展期,為建筑智能化提供新賽道。值得一提的是,伴隨城鎮化建設,海量的存量房屋將給建筑運維系統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存量房改造將為國內建筑智能化工程提供一片廣闊的藍海。
五、建筑智能化工程發展劣勢及趨勢
發展劣勢:目前,軟件行業技術更新換代速度較快,部分企業對智能化技術的認識和應用水平還不夠高,從而面臨研發工期及成本的控制等因素導致的發展方向錯誤、技術及產品落后、開發失敗、研發投資損失的風險,智能化系統的集成度和協同性有待提升;同時,建筑智能化行業的標準和規范尚不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需要加強行業自律和規范管理。
發展趨勢:現階段,中國建筑智能化工程已取得了顯著進步,成為推動建筑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共建筑、住宅和工業建筑開始引入智能化系統,以提高能效、優化管理和改善居住體驗,中國建筑智能化工程量將持續擴大,成為行業規模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此外,21世紀以來,人工智能技術成為全球熱門話題,相關產品應用領域也逐步擴大。建筑行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人工智能有望從場景化、低成本化兩個層面入手,推動建筑產業升級。尤其在安防可視對講領域,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可實現遠程身份識別與確認、訪問控制、安全監控、人機交互等多項功能,提升物業管理效率與保障社區安全的同時為住戶帶來高效、便捷、智慧、舒適的生活體驗。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建筑智能化工程行業市場發展調研及未來前景規劃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建筑智能化工程行業市場發展調研及未來前景規劃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建筑智能化工程行業市場發展調研及未來前景規劃報告》共十一章,包含建筑智能化工程主要生產廠商競爭力分析,2025-2031年中國建筑智能化工程市場前景預測分析,建筑智能化工程企業投融資戰略規劃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