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在大城市等5G基站、地面光纖覆蓋區域,優勢使用地面網絡,滿足生活生產需求。而在地面網絡基礎設施不能到達的地區,衛星互聯網成為實現網絡連接的可選項。技術迭代及模式創新的雙輪驅動下,衛星互聯網作為太空通信基礎設施,填補信息鴻溝,為萬物互聯的智能社會到來提供助力。國內較為知名的衛星互聯網有鴻雁、虹云、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銀河Galaxy等星座項目,推動衛星互聯網從概念構想邁入落地實施階段。其中,“鴻雁”和“虹云”星座計劃于2018年12月由中國航天科技和中國航天科工兩大集團分別啟動,“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銀河Galaxy”分別屬于中國電科、銀河航天。
關鍵詞:衛星互聯網;通信衛星;手機直連衛星
一、中國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背景:衛星互聯網助力構建萬物聯接的智能社會
上世紀80年代,美國貝爾實驗室研制的全球第一個移動蜂窩電話系統問世,開啟世界通信產業發展大幕,通信產業基礎設施建設隨之加速。自1987年11月中國電信開始運營,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推動我國通信產業已由1G時代邁入當前的5G時代,網絡速度提升至1Gbps。通信技術的普及和信息網絡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生產方式,同時也為工業生產提供了巨大便利。特別以通信技術及基礎設施為基礎,衍生發展出的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彼此依存,催生出大量的新產品、新應用與新模式,成為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
作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行業,信息通信行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新動能。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發布的最新信息顯示,2024年1至4月份,電信業務量收平穩增長,5G、千兆光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網絡連接用戶規模不斷擴大,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較快增長,通信行業整體運行平穩。2024年1-4月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5924億元,同比增長4%。
根據工信部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4月末,我國5G基站5G基站總數達374.8萬個,比上年末凈增37.2萬個,占移動基站總數的31.7%,占比較一季度提高1.1個百分點;全國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數量達11.6億個,比上年末凈增2387萬個。其中,光纖接入(FTTH/O)端口達到11.2億個,比上年末凈增2547萬個,占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的96.6%。截至2024年4月末,具備千兆網絡服務能力的10G PON端口數達2499萬個,比上年末凈增197.1萬個。盡管我國5G基站數量不斷增長,但5G基站覆蓋區域主要集中在人群較為密集的城鎮或鄉村地區,山區、海洋、沙漠、天際等人跡罕至的地區基站建設嚴重不足,無法滿足航天航空、海洋油氣、風電、光伏等產業建設通信需求。另外,我國已從基于銅線接入技術的語音時代過渡至以10G PON光纖接入技術為基礎的千兆接入時代,地面網絡基礎設施持續穩步迭代。
衛星互聯網主要是指以衛星為接入手段的互聯網寬帶服務模式,它屬于新基建中的信息基礎設施。地面網絡靠基站通信,衛星互聯網則是基于衛星通信技術接入互聯網,好比將地面的基站搬到了太空中,每一顆衛星就是一個移動的基站。根據通信衛星所處軌道的不同,衛星互聯網可分為高軌和低軌兩類。高軌衛星的軌道距離地面約3.6萬公里,也叫作對地靜止軌道。盡管都在高速運動,但該軌道上的衛星軌道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嚴格一致,相對地面保持“靜止”,其覆蓋的地區也是固定,因此建立通信服務比較容易。利用這個特點,可以通過高軌衛星實現寬帶通信,而且所需的衛星數量不用太多。但高軌衛星互聯網也存在天然的局限。地球半徑只有6378公里,用高軌衛星實現通信服務,相當于從地球表面發信號到3.6萬公里以外,一來一回,再加上信號處理等過程,導致時延不小。對于一般的通話或訪問網頁來說還可接受,但對實時性要求高的應用如聯網游戲、無人機遙控等則無法滿足需求。此外,地面接收高軌衛星信號的終端必須做得比較大,才能良好接收如此遠距離的信號。因此,人們把目光投向了500—2000公里范圍內的近地軌道。在這個軌道上,地面和衛星之間的通信傳輸時延達毫秒,足夠滿足車聯網、自動駕駛等需求,接收終端可做成手持的,智能手機都能接入。目前,利用地球低軌道衛星實現的低軌寬帶衛星互聯網,成為衛星互聯網發展主流。
在大城市等5G基站、地面光纖覆蓋區域,優勢使用地面網絡,滿足生活生產需求。而在地面網絡基礎設施不能到達的地區,衛星互聯網成為實現網絡連接的可選項。技術迭代及模式創新的雙輪驅動下,衛星互聯網作為太空通信基礎設施,填補信息鴻溝,為萬物互聯的智能社會到來提供助力。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衛星互聯網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未來趨勢研判報告》
二、中國衛星互聯網行業發展現狀:各國加快布局,搶占技術制高點
衛星互聯網概念興起后,在政策及企業的合力推動下,低軌衛星互聯網進入發展快車道,國外相繼誕生了星鏈、OneWeb等計劃。2023年,國外共實施85次通信衛星發射,成功將2221顆通信衛星送入太空,其中軍事通信衛星22顆,民商通信衛星2199顆。自1958年12月18日第一顆通信衛星成功發射以來,國外已經成功發射8913顆通信衛星。截至2023年底,國外共有6887顆通信衛星在軌運行,通信衛星仍是全球在軌數量最多的一類航天器。
2023年,國外通信衛星成功部署的數量較2022年增加292顆,“星鏈”(Starlink)等低軌大規模星座部署仍為衛星數量增加的首要原因。美國以數量級優勢穩居第一,單國發射總數量占比即超過90%,持續保持絕對領先地位,歐洲仍位居第二。從在軌數量上看,美國、歐洲、俄羅斯位居前三,在軌總數量占比超97%。
以“星鏈”“一網”(OneWeb)為代表的低軌寬帶星座作為新興網絡信息基礎設施,成為多個國家地區發展熱點。“星鏈”星座在2023年仍保持絕對領先優勢,系統建設進度持續提速,牢牢占據業內領先地位,年度實施63次發射,共部署1984顆衛星,累計發射總數已突破5650顆,建設進度大幅領先全球。2023年,“星鏈”系統部署正式進入新階段,重點發射星鏈V2.0Mini全新構型衛星,共發射43批次936顆V2.0Mini衛星。新型衛星采用雙太陽翼構型,使用多項新技術,容量較一代構型(V1.x)衛星提升4倍,首次配置E頻段通信載荷用于饋電鏈路,并首創使用氬離子電推進系統。運營方面,“星鏈”服務已在70個國家實現落地應用,用戶數量超230萬,成功實現現金流轉正,未來將成為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驗證了其商業模式的可行性。
“一網”星座于2023年正式完成一代星座組網任務,啟動二代衛星在軌試驗工作。2023年,英國“一網”星座共發射132顆衛星,已成功完成一代星座組網任務,滿足全球覆蓋要求,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具備全球通信服務能力的低軌通信衛星星座,5月起在歐洲37個國家以及美國大部分地區的海事、政府、企業和航空用戶提供高速、低延遲寬帶服務。2023年5月,英國發射1顆二代試驗衛星“幼袋鼠星”(Joeysat),與歐洲航天局(ESA)合作研發,載有數字再生有效載荷和多波束相控陣天線,重點用于驗證跳波束技術,提高衛星通信靈活性,7月完成在軌測試。相比一代衛星,二代衛星質量將有所增加,容量提高3~5倍。
國內較為知名的衛星互聯網有鴻雁、虹云、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銀河Galaxy等星座項目,推動衛星互聯網從概念構想邁入落地實施階段。其中,“鴻雁”和“虹云”星座計劃于2018年12月由中國航天科技和中國航天科工兩大集團分別啟動,“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銀河Galaxy”分別屬于中國電科、銀河航天。2020年4月,衛星互聯網首次被納入“新基建”范圍,隨后國家及各地區各項接續政策陸續出臺,國內企業緊抓新一輪產業發展機遇,加大衛星互聯網產業投資布局。目前,國內已基本形成涵蓋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地面設備制造、衛星應用等環節的衛星互聯網產業鏈。
三、衛星互聯網產業鏈配套情況:手機直連衛星業務取得實質性進展,產業巨頭加快布局
手機直連衛星已成為衛星互聯網應用服務新興領域,近年來,多家衛星運營商和相關產業巨頭積極布局,推動衛星部署、在軌測試和應用落地,搶占細分市場先發優勢。
美國AST空間移動公司(ASTS)和領克全球公司(LynkGlobal)等初創企業繼續推進建設用于手機直連衛星業務的低軌衛星星座,與地面運營商合作并開展多項在軌測試。AST公司正推進建設由168顆“藍鳥”(BlueBird)低軌衛星構成的“太空移動”(SpaceMobile)星座,面向存量手機或終端提供衛星直連4G/5G服務。2023年,AST公司利用藍行者-3(BlueWalker-3)低軌衛星,開展存量手機直連衛星進行語音通話、4G視頻通話、5G蜂窩寬帶連接等測試,最高5G下載速度達14Mbit/s,并與約40家移動運營商建立合作關系。
LynkGlobal公司則正推進建設“領克”(Lynk)星座系統,面向存量手機或終端提供寬帶、話音、文本消息等服務。2023年7月,LynkGlobal公司展示其基于Lynk衛星與存量普通手機進行雙向語音通信的能力。截至2023年11月,LynkGlobal公司已在帕勞、庫克群島和所羅門群島等島國提供基于存量手機的商業服務,前期主要提供短信服務,隨著星座部署和技術能力升級,未來將補充話音功能。
此外,SpaceX公司也將利用“星鏈”星座基礎,新發大面積天線版本的增強型“星鏈”衛星作為“太空基站”,配置提供無線接入服務的eNodeB調制解調器,與T-Mobile地面運營商合作提供直連衛星業務,2023年12月獲得美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對其具備手機直連能力的V2.0Mini型衛星的天線功能測試短期許可,2024年將發射首批手機直連衛星,計劃2024年為用戶提供短消息服務,2025年提供語音通話和數據傳輸服務。
國內市場看,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5G手機出貨量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由2019年的0.14億部增加至1.63億部,2021年進一步提升至2.66億部;2022年我國5G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9.6%,為2.14億部。2023年1-12月,國內5G手機出貨量2.40億部,同比增長11.9%,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82.8%。5G浪潮下,5G手機出貨量持續增加,5G手機終端直連衛星成為當前企業重點技術攻關方向。2018年,中國電信正式面向社會各界提供天通衛星服務;2020年1月10日,中國電信通信衛星業務正式商用,當前,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在國內已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在政府應急救援,海洋漁業、旅游探險等多個場景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24年4月,繼手機直連衛星后,中國電信與比亞迪全球首創“汽車直連衛星”,為廣大汽車消費者提供衛星通信服務。而在技術層面,今年1月,中國電信衛星公司攜手合作伙伴完成了全球首次S頻段5G NTN 技術上星驗證;2024年5月再次率先完成國內首次 5G NTN 手機直連衛星外場驗證,能夠支持地方政府、相關部門以及普通公眾在緊急狀態下使用衛星通信服務;同時,聚焦天地一體信息通信多樣化服務,完成了環境數據監測、交通物流監控、應急通信保障等典型應用試驗,對數據采集、短信、語音、位置共享等通信服務的功能和性能進行了充分驗證,為未來融合創新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衛星互聯網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未來趨勢研判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衛星互聯網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未來趨勢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衛星互聯網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未來趨勢研判報告》共十四章,包含2025-2031年衛星互聯網行業投資機會,衛星互聯網行業投資戰略研究,研究結論及投資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