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為了減少碳排放、實現低碳發展,我國在能源結構調整中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2006年,隨著《可再生能源法》以及相關配套政策的實施,我國的生物質發電行業開始壯大。生物質發電是一種環保、可持續的能源利用方式。它通過利用廢棄物來產生能源,減少了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對環境的影響較小。生物質發電行業產業鏈上游是原料,中游則是生物質發電,目前最主要的發電方式有三種,一是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二是農林生物質發電,三是沼氣發電。隨著我國用電量需求不斷增強,以及為解決能源短缺問題,我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生物質發電行業也隨之發展。2022年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累計裝機規模達到2386萬千瓦、農林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為1623萬千瓦、沼氣發電累計裝機規模達到122萬千瓦。2022年我國生物質發電量細分結構方面,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量占生物質發電量總體69.52%,農林生物質發電量占比28.34%,沼氣發電量占比2.14%。
關鍵詞:中國全社會用電量、生物質發電行業發展現狀、生物質發電細分行業規模
一、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用電量逐步增加
生物質發電是利用生物質所具有的生物質能進行的發電,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一種,生物質發電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農業廢棄物,如秸稈;林業廢棄物,如樹皮;以及禽畜糞便和生活垃圾等原料。產業鏈中游則是生物質發電,生物質發電包括主要農林廢棄物直接燃燒發電、農林廢棄物氣化發電、垃圾焚燒發電以及沼氣發電。生物質發電產業鏈下游則是輸電,用于工業和居民用電,電網企業依據國家制定的統一標桿上網電價購買電力之后再將電發送給終端消費者,以及輸送至熱力運營企業。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為了減少碳排放、實現低碳發展,我國在能源結構調整中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其中生物質能源以其多種天然優勢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點。2006年,隨著《可再生能源法》以及相關配套政策的實施,我國生物質發電行業開始壯大。
中國電力消費大,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我國2023年1-11月全社會用電量8.37萬億千瓦時,同比2022年同期增長11.3%,用電量的增加不僅反映了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也反映了經濟發展對能源的消耗,說明全社會經濟穩定恢復,行業復蘇勢頭強勁,電力需求增強將直接帶動整個能源行業發展,生物質發電行業作為能源行業的新興領域,下游電力需求的增加將帶動中游生物質發電的發展。
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夠在人類可觀測的時間尺度內不斷恢復的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以及生物質能等。人們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可再生能源具有低碳、無污染的特點,其裝機發展可以有效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降低空氣和水質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尤其是在全球氣候問題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發展可再生能源是解決全球能源安全問題的關鍵。202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2.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87%,占全部發電量的30.8%。
二、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以及發電量逐漸增加,生物質發電行業發展迅速
近幾年,我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迅速發展,2022年新增裝機容量為334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達到4132萬千瓦,同比增長8.79%,未來,在“碳中和”背景下,生物質能將朝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方向發展,生物質能發電產業大有可為。發展生物質發電,實施煤炭替代,可顯著減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產生巨大的環境效益。與傳統化石燃料相比,生物質能屬于清潔燃料,燃燒后二氧化碳排放屬于自然界的碳循環,不形成污染。據測算,運營1臺2.5萬kW的生物質發電機組,與同類型火電機組相比,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萬t/a。發展生物質發電,可以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
近年來中國能源、電力供求趨緊,國內外發電行業對資源豐富、可再生性強、有利于改善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生物質資源的開發利用給予了極大的關注。2022年我國生物質發電量為182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42%,我國生物質能具有極大發展潛力,農林生物質和垃圾發電在過去多年內穩步發展,其成本相對較低、可行性強。近年來,國內大力鼓勵和支持發展可再生能源,生物質發電在此環境下迅速發展。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生物質發電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三、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發電量占生物質發電量的69.52%
垃圾焚燒已成為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在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利用加工過程中,不但解決了資源短缺問題,同時降低了垃圾排放。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垃圾數量不斷增加,對環境和人類健康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仍以填埋方式為主。相較于衛生填埋等無害化處理方式,垃圾焚燒處理具有處理效率高、無害化程度高、減容效果好、資源可回收利用、對環境影響相對較小等優勢,是垃圾處理行業的主流發展方向。隨著國內生活垃圾產量持續增長,垃圾焚燒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大量可燃生活垃圾涌入生物質發電行業,促進生物質發電量增長,帶動生物質發電行業發展。近年來,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累計裝機規模正在飛速發展,2022年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累計裝機規模達到2386萬千瓦。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是我國生物質發電的主要方式,能源利用效率較高的一種方式。
農林生物質發電是指利用農林生物質為原料進行發電。常用的原料包括農作物秸稈、木材殘留物、甘蔗渣、玉米芯、稻草等。這些原料通過燃燒或氣化等方式轉化為能源,驅動發電機發電。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林生物質資源豐富,給生物質發電提供了廣闊舞臺。我國農林生物質資源豐富、數量巨大,較常見的有秸稈、稻殼、薪材、鋸末和甘蔗渣等。農林生物質發電主要分為三個方式,農林生物質直接燃燒發電、農林生物質氣化發電以及農林生物質混燃發電。2022年我國農林生物質發電累計裝機規模較2021年同比增加4%,裝機規模為1623萬千瓦。
沼氣發電技術是集環保和節能于一體的能源綜合利用新技術。它是利用工業、農業或城鎮生活中的大量有機廢棄物(例如酒糟液、禽畜糞、城市垃圾和污水等),經厭氧發酵處理產生的沼氣,驅動沼氣發電機組發電,并可充分將發電機組的余熱用于沼氣生產。沼氣發電技術本身提供的是清潔能源,不僅解決了沼氣工程中的環境問題、消耗了大量廢棄物、保護了環境、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而且變廢為寶,產生了大量的熱能和電能,符合能源再循環利用的環保理念,同時也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沼氣發電受環境限制較小,沼氣發電的規模較小,對場地要求不高。目前,隨著城市化進展的加快,人類產生的排泄物更容易收集處理,我國沼氣發電也在不斷發展。2022年我國沼氣發電累計裝機規模達到122萬千瓦。
據統計,2022年中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量達到126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農林生物質發電量為51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2%,沼氣發電量為3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中國生物質資源十分豐富,各種農作物每年產生秸稈6億多噸,其中可以作為能源使用的約4億噸,全國林木總生物量約190億噸,可獲得量為9億噸,可作為能源利用的總量約為3億噸。如加以有效利用,開發潛力將十分巨大。
2022年我國生物質發電量細分結構方面,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量占生物質發電量總體69.52%,農林生物質發電量占比28.34%,沼氣發電量占比2.14%。目前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在生物質發電中占比最大。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生物質發電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共九章,包含2020-2024年中國生物質發電產業市場競爭格局分,中國典型投資運營企業的實踐發展分析,2025-2031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行業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