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質發電
1、質發電定義
生物質發電是利用生物質所具有的生物質能進行的發電,是的一種,包括農林廢棄物直接燃燒發電、農林廢棄物氣化發電、、垃圾填埋氣發電、。世界生物質發電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當時,世界性的石油危機爆發后,丹麥開始積極開發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行秸稈等生物質發電。自1990年以來,生物質發電在歐美許多國家開始大力發展。生物質發電技術是目前生物質能應用方式中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時,發展生物質發電,實施煤炭替代,可顯著減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產生巨大的環境效益,是全球解決能源短缺的重要途徑之一。
2、生物質發電產業鏈
生物質發電廠是利用桔梗、樹皮等燃料的化學能產出電能的工廠,即為燃料的化學能→蒸汽的熱勢能→機械能→電能。在鍋爐中,燃料的化學能轉變為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蒸汽的熱能轉變為輪子旋轉的機械能,在發電機中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生物質發電產業鏈主要包括上游的原料及設備,其中有生物質原料及相關的發電設備,焚燒爐則是垃圾焚燒處理系統最核心的設備;中游則是生物質能發電的方式;下游則是用電渠道。
生物質發電產業鏈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二、中國生物質發電行業PEST分析
1、生物質發電政策環境分析(P)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生物質資源十分豐富,各種農作物每年產生秸稈6億多噸,其中可以作為能源使用的有4億多噸,為了推動生物質行業更好的發展,提高生物質發電的運行質效,國家和有關部門陸續制定了一系列的產業政策支持我國生物質發電,具體政策如下
生物質發電行業相關政策(一)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生物質發電行業相關政策(二)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生物質發電經濟環境分析(E)
中國既是能源生產大國也是能源消費大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長,但化石能源的短缺卻日益明顯,能源供應不足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而且由于化石燃料的排放導致全球氣溫升高、臭氧層被破環、酸雨頻發以及生態圈碳平衡的破環,廢氣排放嚴重,在經濟工業迅速發展的當下,以及從能源安全和能源保護的角度來看,尋找清潔的化石燃料的可再生能源已是當務之急,發展新的可再生能源已經成為緩解能源緊張的有效方法。
生物質屬于清潔能源,生物質的充分利用可以是實現CO?零排放,是代替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的重要能源,因此通過各種轉換技術,將生物質轉化為電能既可以緩解我國化石燃料的壓力,也可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電力需求。我國可再生能源起步較晚,而且由于經濟條件限制的原因,截至2007年底,我國生物質發電的裝機容量占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的0.15%,約為23.24萬千瓦,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生物質發電技術日益完善,根據國家能源局相關數據顯示,自2015年到2021年我國生物質發電的裝機量逐年增加,2021年我國生物質發電累計裝機量為3798萬千瓦,同比2020年增長28.66%,2021年我國生物質發電新增裝機容量為808萬千瓦,同比2020年增長48.80%。
2015-2021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單位:萬千瓦)
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智研咨詢整理
隨著生物質發電的快速增長,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在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中所占的比例穩步上升中,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生物質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占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的3.6%。
2015-2021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占比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智研咨詢整理
2021年中國生物質發電累計裝機最多的地區是山東395.6萬千瓦,其次是廣東累計裝機376.6萬千瓦,生物質發電新增裝機最多的地區是河北91.8萬千瓦,其次是河南新增裝機78.7萬千瓦。
2021年中國生物質發電累計裝機和新增裝機TOP5地區
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智研咨詢整理
隨著國家大力支持發展可再生能源,生物質發電憑借資源可再生的獨特優勢去應對化石能源枯竭,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發達國家的生物質發電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而我國的生物質資源非常豐富,生物質發電前景廣闊,生物質發電更是為我國可再生能源當中唯一的綠色零碳燃料,將迎來新的“紅利期”。根據國家能源局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生物質發電的發電量逐年增加中,2021年我國生物質發電量為1637億千瓦時,同比2020年增長23.45%,由此可見生物質能將完成全行業的能源使命。
2015-2021年中國生物質發電量統計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智研咨詢整理
生物質發電量占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比重逐年增加,從2015年占比3.9%增長到2021年的6.6%。生物質發電正逐漸成為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新生力量。
2015-2021年中國生物質發電量占比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智研咨詢整理
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穩步增長,2021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2.48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9.8%。其中,水電13401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1%;風電65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5%;光伏發電325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1%;生物質發電163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3.6%。水電、風電、光伏發電和生物質發電量分別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6.1%、7.9%、3.9%和2%。
2021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及占全社會用電量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智研咨詢整理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生物質發電設備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發展規模預測報告》
3、生物質發電社會環境分析(S)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的電力消費需求大,工業用電量由2017年的43624億千瓦時增至2021年的55090億千瓦時,居民用電量由2017年的8695億千瓦時增至2021年的11743億千瓦時,全社會用電量由2017年的63077億千瓦時增至2021年的83128億千瓦時,電力需求的旺盛將直接帶動整個能源行業的發展,生物質發電行業作為能源行業的新興領域,也將得到發展。
2015-2021年中國工業、居民以及全社會用電量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生物質發電提高了人們對于可再生能源的認識,減少煤炭資源的消耗,在全球變暖、溫室效應加劇的前提下,人們的環保意識也逐漸增加,化石燃料的燃燒使得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污染問題的日益嚴重、以及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需求的漸行漸近,能源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成為我國能源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各國開始重視二氧化碳排放問題,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采用新的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燃料,而生物質發電可以實現零排放,根據全球實時碳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開始減少,截至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363億噸,同比增長13.51%,因此大力推進生物質發電的運用,更有利于環境保護,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生物質發電的開發建設的序幕由此拉開。
2017-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增速
資料來源:全球實時碳數據、智研咨詢整理
4、生物質發電技術環境分析(T)
生物質發電是利用生物質所具有的生物質能進行的發電,建設重點包括在糧食主產區建設以秸稈為燃料的生物質發電廠,或將已有燃煤小火電機組改造為燃用秸稈的生物質發電機組,或在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工業有機廢水處理和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沼氣工程,合理配套安裝沼氣發電設施。在2015-2021年間,中國生物質發電的專利申請量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2019年生物質發電的專利申請量下降為135個,2019年后生物質發電的專利申請量開始增加,到2021年中國生物質發電的專利申請量為220個。
2015-2021年中國生物質發電專利申請量(個)
資料來源:佰騰網、智研咨詢整理
注:僅搜索關鍵詞“生物質發電”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生物質發電設備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發展規模預測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設備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發展規模預測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生物質發電設備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發展規模預測報告》共十四章,包含2025-2031年生物質發電設備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生物質發電設備行業投資戰略研究,研究結論及投資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