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近年來中國博物館在數量的增長和硬件設施的更新上進步巨大,引領了博物館業務工作向更高層次發展,博物館作為藏品保護機構、科學研究機構和宣傳教育機構的社會功能不斷完善,真正發揮出其在文化大繁榮大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當前中國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文化日益繁榮的階段,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指引文化事業發展,博物館作為重要的公共文化設施和知識普及場所,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21年中國博物館數量達5772個,博物館文物藏品達4664.83萬件/套,從業人數達125704人,參觀人次達74850.45萬人次,2022年中國博物館數量達6091個,博物館文物藏品達4691.61萬件/套。
關鍵詞:博物館產業鏈、博物館市場現狀、博物館發展趨勢
一、概述
博物館是文化機構,它們致力于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各種類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以供公眾教育和娛樂之用。博物館的主要職責包括收藏、保存和展示藝術品、歷史文物、自然標本、科學展品等,以便人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歷史、文化、自然界和科學知識。中國博物館在1988年前都是被劃分為專門性博物館、紀念性博物館和綜合性博物館三類,國家統計局也是按照這三類博物館來分別統計公布發展數字的。中國博物館事業的主管部門和專家們認為,在現階段,參照國際上一般使用的分類法,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將中國博物館劃分為歷史類、藝術類、科學與技術類、綜合類這四種類型是適合的。
中國的博物館行業在近幾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不僅在文物保護和展示方面取得了突破,還在文化交流和教育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中國不斷崛起為全球文化和經濟大國,博物館行業將繼續發展壯大,為人們提供更多機會了解和欣賞中國的豐富文化遺產。
二、產業鏈
1、產業鏈結構
博物館產業上游主要為文物發掘和文物修復業,將中國的珍貴文物通過技術手段進行保存,其中文物發掘主要由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批許可的國家各級考古研究所負責,根據國家文物局信息披露顯示,目前具有考古發掘資質的單位主要有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河北省文化研究所等;文物修復主要由各級文物保護中心和博物館負責,同時一批民營文物修復機構正在壯大。博物館產業下游主要包括旅游業、展覽業、拍賣業和收藏業。
2、上游
文物保護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文物所承載的文化內涵也以更加親和的方式融入社會發展的進程,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各級黨委、政府對文物價值作用的認知顯著提高,依法保護文物的意識明顯增強,2022年中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數達2663個,同比增長17.99%,隨著文物保護管理機構數量的增加,革命文物的保護力度也得到增強,從實施延安革命舊址群保護提升工程,到完成哈爾濱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遺址群,抗戰文物保護修繕和展示利用工程,不但保護了大量革命文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老區振興發展。
3、下游
博物館產業下游主要包含旅游業、展覽業、拍賣業和收藏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2年全國舉辦線下經貿展覽降至2572場,展覽總面積為4721萬平方米,成為疫情三年以來的谷底;2022年中國國內旅游人次降至25.3億人次,旅游總收入共計2.04萬億元,2023年上半年國內旅游總人次23.84億,同比增長63.9%,國內旅游收入2.30萬億元,同比增長95.9%,疫情后時代,中國旅游業、展覽業將迎來全面爆發,在新的經濟發展環境下,居民文化消費提高,文創產品得到了極大發展,博物館給居民帶來更高的文化享受,同時博物館和旅游結合更加緊密,文化旅游、休閑觀光成為一個發展熱點。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博物館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評估報告》
三、發展現狀
目前,博物館已經成為全球各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各國對博物館發展越發重視。由于歐美國家的博物館發展較早,其博物館行業更具代表性,在歐洲國家中,英國與法國的博物館行業歷史悠久,發展最為成熟。其中,英國已經擁有約2500家博物館,其中有28家國家級博物館、200多家公共博物館、300家大學博物館、800多家地區性博物館以及1100多家獨立博物館,藏品更是種類豐富且歷史悠久,英國也因此成為世界上博物館“密度最大、質量最高、歷史最悠久、體系最健全”的國家。
從國內市場來看,近年來中國博物館在數量的增長和硬件設施的更新上進步巨大,引領了博物館業務工作向更高層次發展,博物館作為藏品保護機構、科學研究機構和宣傳教育機構的社會功能不斷完善,真正發揮出其在文化大繁榮大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當前中國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文化日益繁榮的階段,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指引文化事業發展,博物館作為重要的公共文化設施和知識普及場所,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21年中國博物館數量達5772個,博物館文物藏品達4664.83萬件/套,從業人數達125704人,參觀人次達74850.45萬人次,2022年中國博物館數量達6091個,博物館文物藏品達4691.61萬件/套。
隨著博物館數量和參觀人數的增加,2021年中國博物館收入開始恢復增長趨勢,2021年中國博物館收入達399.65億元,平均收入達692.39萬元/家,其中,門票收入約占20.21%,博物館財政補助及其他收入約占79.79%,疫情后時代,中國博物館持續升溫,市場重新恢復活力,2023年暑假期間中國博物館“一票難求”沖上熱搜,博物館成為眾多游客首選“打卡地”,足以看出博物館市場煥發的活力。
四、競爭格局
博物館是社會公益機構,其產生、發展與社會環境緊密相關,近年來一大批博物館新館建設及改擴建工程正在進行,各地博物館新館建設蓬勃發展,一批高投入、高質量的博物館相繼拔地而起,收藏、展示條件大幅提升,在傳承文明、傳播文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雖然中國存在故宮博物館等龍頭機構,但由于行業市場分散度高,博物館數量多等因素,造成博物館行業市場集中度較低。
五、發展趨勢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增長,人們對文化和藝術的興趣不斷增加,博物館作為深入了解中國歷史、文化和藝術的渠道,吸引了大量國內外游客,隨著科技的發展,博物館將越來越多地采用數字技術和虛擬現實來展示文物和展覽,將更加注重多媒體展示和互動性體驗,以吸引年輕一代觀眾,另外,博物館將與其他文化機構、科研機構、創意產業等進行更多的跨界合作,以推動文化和藝術的創新。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博物館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評估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博物館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評估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博物館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評估報告》共十三章,包含博物館行業投資環境分析,博物館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博物館行業投資戰略研究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