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機農業簡介
有機農業是一種注重環保、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平衡的農業方式,它以保護自然環境、促進生態健康為目標,追求農產品的可持續生產和高品質。其基本原理是避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和轉基因技術,重視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土壤肥力的提升,通過合理耕作管理,有機農業保持農田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促進有機物質的循環利用,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同時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
二、政策環境分析(P)
有機農業是以生態學原理為基礎,通過土壤生態系統管理和自然資源保護來生產農產品的一種農業方式。現代社會對食品安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越來越高,政府為有機農業提供了許多支持和鼓勵。政府對有機農業加強監管和認證體系,確保有機產品的質量和市場信任度。通過農業補貼、財政和技術支持激勵農民采用有機農業,減少轉型成本、改善基礎設施、推廣有機肥料和生物農藥的使用等。2023年3月,工信部等十一部門印發《關于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的指導意見》,鼓勵居民和企業申報創建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在政府政策支持、農業補貼和財政支持之下,為有機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環境,為農民和生態環境帶來許多機遇和利好。
從2022年起有機農業相關政策匯集
數據來源:中國政府網
三、經濟環境分析(E)
在政府對有機農業給予一定程度的政策支持的情況下,農民通過得到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減輕有機農業所需的成本負擔,開始大膽步入有機農業生產中,從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來看,在有機作物種植面積處于震蕩浮動區間時,有機作物總產量卻在震蕩上升,2021年其總產量達到1798.9萬噸,同比增長了19.75%,每公頃生產出的有機作物在大幅增加,產量的大幅增加保證了市場的需求。但由于有機農業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和管理成本,有機農產品的市場價格相對普通農產品的價格較高。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不斷增加,2022年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883元,同比增長了2.9%,人們支付較高成本的有機農產品的能力增加,這大大增加對有機農產品的需求,也為農民提供了更好的回報和經濟效益,增加他們從事有機農業的積極性。且有機農業注重土壤健康,水資源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的維護,通過合理輪作、秸稈還田等方式減少土壤侵蝕和水資源污染,這種環保型的農業模式有利于生態系統的恢復和可持續發展。因此,有機農業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中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2017-2021年中國有機作物種植面積及產量(單位:萬公頃,萬噸)
數據來源:市場監管總局
2013-2023年上半年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情況(單位:元,%)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四、社會環境分析(S)
在隨著有機農業的發展之下,嚴重的土壤侵蝕、土地質量下降、農藥和化肥大量使用使得環境污染和能源的消耗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有機農業的發展可以保護大自然資源,改善環境質量,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農用化肥施用折純量一直保持下降走勢,2022年中國農用化肥施用折純量為5079萬噸,同比下降了2.16%,在有機農業的發展之下,化肥的使用情況一直保持下降走勢,有助于減少農業產生的環境污染。同時,有機農業也鼓勵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在當今極端天氣頻發的環境之下,有機農業為地球增添結實可靠的保護罩。
2016-2022年中國農用化肥施用情況(單位:萬噸,%)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隨著中國消費者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富裕的城市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對種植中不使用農藥或化肥的農產品越來越感興趣。尤其是隨著疫情的爆發,人們對健康食品的需求逐漸增加。有機農業也滿足消費者對健康和安全食品的需求,提供更加可靠和高質量的農產品,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有助于改善整個社會的健康水平,迎來發展紅利期。
在政策和消費者的推動下,有機農業的有利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農村就業和社會發展機會,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2013年以來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不斷增加,到2022年其可支配收入達到20133元,同比增長了4.2%,有機農業帶動了農村經濟的多元化,促進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從事有機農業的農民被視為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倡導者,并受到社會的尊重和支持,這為農民提供了一種自豪感和滿足感,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地從事有機農業,并推動農村社會的發展。有機農業的發展也促進農村和城市之間的聯系和交流,有機農品的消費滲透到城市市場,增加了農村與城市居民之間的溝通和互動,有助于增進了解以及互相合作,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總的來說,有機農業的發展勢不可擋。
2013-2023年上半年中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況(單位:元,%)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五、技術專利分析(T)
從種植技術到農業設備,從種子選育到農產品加工,為有機農業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和保護。首先是種植方面,針對有機農業中的病蟲害問題,一些專利提出了環保、無毒的病蟲害防治方法,有效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除了病蟲害問題,還有專利針對土壤改良、有機肥料的研發和應用,提高土壤質量和農作物產量水平。其次是種子選育和遺傳改良方面,有專利提出有機農產品種子的選育方法,來獲得更適應有機農業生產的品種,同時,一些技術也涉及到基因編輯等新技術的應用,用于提高農作物的抗病蟲害能力和適應性。三是農業設備和生產工藝,有機農業的特點要求農業設備進行改進和適應,比如有機農機的研發,該農機用于有機農作物的種植和管理,此外,還有專利涉及到農產品的加工技術,例如有機食品的儲存、包裝和加工方法等。最后是農業信息技術的創新,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有些專利提出了農業數據采集、分析和決策等支持系統等方法,幫助農民更好地管理和決策,提高農業生產效益。通過專利的創新和應用,有機農業能夠不斷進步和改善,為生態友好的農業生產提供了更好的技術基礎。
2016-2022年中國有機農業專利申請情況(單位:項)
數據來源:佰騰網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有機農業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前景戰略分析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3-2029年中國有機農業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前景戰略分析報告
《2023-2029年中國有機農業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前景戰略分析報告》共八章,包含中國有機農業生產技術分析,中國有機農業主要企業生產經營分析,中國有機農業發展趨勢與前景預測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