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發展背景:能源升級轉型下,國家鼓勵生物質能多元化發展
在全球能源升級轉型道路上,以生物質能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受到廣泛關注。我國作為農業大國,生物質能資源儲量豐富。在“雙碳”戰略發展下,推廣生物質能利用對我國能源轉型,資源循環利用有著重要意義。2022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生物質能行業發展。在行業政策方面,國家提出要加快農村生物質能利用,助力鄉村振興;對生物質發電項目給予鼓勵,拓展生物智能發電項目收入渠道,促進生物質能多元化利用,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清潔供暖,在發展規劃中提出了未來5年的發展方向及目標。在財政支持方面,財政部對內蒙古、廣西、四川、新疆等地區發放了2890萬元補貼;2022年6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對沼氣綜合開發利用、生活垃圾分類和無害化處理享受企業所得稅實行“三免三減半”優惠政策。
行業現狀:裝機容量迅速增加,發電量占比逐年提高
生物質能上游原材料豐富且廣泛,在國家大力支持和推廣下,我國生物質發電裝機量迅速增加。2021年中國生物質發電累計裝機量為3798萬千瓦,較2015年增加了2767萬千瓦,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0.48%。我國生物質發電量從2015年的527億千瓦時增加到2021年的1637億千瓦時,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7.58%。生物質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重從2015年的0.92%上升到2021年的2.02%,7年擴大1.1個百分點。
發展趨勢:加強生物質能技術研發,推動行業多元化發展
生物質能能夠優化能源結構、緩解能源壓力、提高能源利用率并且改善生態環境。在《“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中,提出開展新型生物質能技術研發與培育,推動生物燃料與生物化工融合發展,建立生物質燃燒摻混標準。因此,未來生物質能行業將繼續加大科研力度,推進相關技術發展,提高技術裝備和水平;完善行業產業鏈,推動生物質能的融合發展;加強行業監管,構建良好的生物質能生態體系。
關鍵詞: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現狀、趨勢
一、政策:政策鼓勵支持生物質能多元化開發
在全球能源升級轉型道路上,以生物質能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受到廣泛關注。我國作為農業大國,生物質能資源儲量豐富。在“雙碳”戰略發展下,推動生物質能源化利用對我國能源轉型,資源循環利用有著重要意義。22022年以來,我國頒發了多項政策支持生物質能行業發展。在行業政策方面,國家提出要加快農村生物質能利用,助力鄉村振興;對生物質發電項目給予鼓勵,拓展生物智能發電項目收入渠道,促進生物質能多元化利用,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清潔供暖,在發展規劃中提出了未來5年的發展方向及目標。在財政支持方面,財政部對內蒙古、廣西、四川、新疆等地區發放了2890萬元補貼;2022年6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對沼氣綜合開發利用、生活垃圾分類和無害化處理享受企業所得稅實行“三免三減半”優惠政策。
二、行業現狀:生物質發電量逐年增加,行業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生物質能是人類能源消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球上唯一可再生碳源,主要包括森林能源、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生活垃圾、沼氣等,具有可再生性、原料豐富、分布廣泛、清潔低碳等優勢特點,其環保性能更加突出。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資料顯示,在不同能源發電碳排放強度中,生物質發電的碳排放強度最低,約為18克二氧化碳/千瓦時。
資料來源: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智研咨詢整理
生物質能產業鏈主要由上游原材料及生產設備,中游生物質能轉化,下游應用構成。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秸稈、生活垃圾、畜禽糞污等,下游主要包括生物質能發電、生物質能燃燒、生物基化工和生物質能供氣。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2022-2028年中國生物質能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秸稈作為生物質能重要原材料之一,其產量呈逐年增長態勢。我國秸稈產量由2016年的8.13億噸增加到2021年的8.29億噸,可收集資源量也從6.81億噸增加到2021年的6.94億噸。我國秸稈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北、河南、四川等產糧大省,資源總量前五分別是黑龍江、河南、吉林、四川、湖南,占全國總量的59.9%。近年來,我國糧食產量增長的同時提供了大量秸稈資源,隨著糧食產量的增加,預計未來秸稈資源總量也將保持穩定上升。
隨著居民生活消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生產量也在持續增加。生活垃圾清運量從2016年的20362萬噸增加到2021年的26707.5萬噸,6年增加了6345.5萬噸,年復合增長率為4.62%;生活垃圾處置量有2016年的19673.8萬噸增加到2021年的26913.4萬噸,6年增加7239.6萬噸,年復合增長率為5.36%。垃圾焚燒是生物質發電的重要形勢之一,生活垃圾生產量的持續增加為行業提供了大量原材料。我國生活垃圾資源集中在東部人口稠密地區,資源總量前五分別是廣東、山東、江蘇、浙江、河南,占全國總量的36.5%。
在國家大力推廣和支持下,我國生物質發電裝機量迅速增加。2021年中國生物質發電累計裝機量為3798萬千瓦,較2015年增加了2767萬千瓦,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0.48%。從各類生物質能源裝機數量看,垃圾焚燒的裝機數量最多,占總裝機數量的51.9%;農林生物質裝機數量占總數量的45.1%;沼氣裝機數量占總數量的3.0%。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預計垃圾產生量也會逐年提升。
隨著裝機量增加,生物質發電量也在逐年增長。我國生物質發電量從2015年的527億千瓦時增加到2021年的1637億千瓦時,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7.58%。生物質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重從2015年的0.92%上升到2021年的2.02%,7年擴大1.1個百分點。由于生物質發電相較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更符合國家清潔低碳的發展戰略,在國家政策支持引導下,未來生物質發電量仍將保持較快增長。
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智研咨詢整理
三、發展趨勢:技術升級,生物質能朝多元化發展
生物質能行業技術升級
我國生物質能源的生產設備及生化轉化技術不高,相關的配套產業尚未形成產業化,導致生物質能行業成本較高,企業利潤較低,不利于行業規模化形成。在《“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中,強調要開展新型生物質能技術研發與培育,提高生物質厭氧處理工藝及厭氧發酵成套裝備研制水平,加快生物天然氣、纖維素乙醇、藻類生物燃料等關鍵技術研發和設備制造。支持生物柴油、生物航空煤油等領域先進技術裝備研發和推廣使用。提高生產轉化技術,降低行業生產成本。
生物質能多元化發展
未來,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農林生物質發電和沼氣發電的基礎上,將積極開展生物質能清潔供暖、生物天然氣及非糧生物質液體燃燒等多元化發展。此外,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提出,要開展生物天然氣示范,生物質發電市場化示范和生物質能清潔供暖示范。在《“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中,強調建設以生物質熱電聯產、生物質成型燃料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為主要能源的產業園區。建立農林生物質原料生產基地,建設以生物質鍋爐、地熱能等為主的鄉村能源站,加快生物質能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整合各項資源,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率。
生物質能產業鏈將更加完善
我國生物質能資源豐富,但行業整體上還處于低層次、規模小的發展局面。未來,在國家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下,我國生物質能產業鏈將逐步完善,生物質能下游應用更加廣泛,行業機械化生產、收集、產后處理、儲運等環節聯系將愈發緊密且逐步向著規模化、規范化發展。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2022-2028年中國生物質能行業市場發展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2-2028年中國生物質能行業市場發展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2022-2028年中國生物質能行業市場發展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共十一章,包含生物質能發電重點企業分析,2022-2028年中國生物質能產業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2022-2028年中國生物質能產業投資機會及風險規避指引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