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關鍵詞:聚氯乙烯產業政策、聚氯乙烯產業鏈全景、聚氯乙烯市場供需、聚氯乙烯重點企業、聚氯乙烯發展趨勢
一、聚氯乙烯定義及分類
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英文簡稱PVC,是氯乙烯單體(VCM)在過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引發劑,或在光、熱作用下按自由基聚合反應機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具有耐熱、耐磨損、耐腐蝕、防火阻燃、絕緣、原材料易得和價格低廉等優良性能。其與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和ABS統稱為五大通用樹脂。
根據應用范圍的不同,聚氯乙烯可分為:通用型PVC樹脂、高聚合度PVC樹脂、交聯PVC樹脂。通用型PVC樹脂是由氯乙烯單體在引發劑的作用下聚合形成的;高聚合度PVC樹脂是指在氯乙烯單體聚合體系中加入鏈增長劑聚合而成的樹脂;交聯PVC樹脂是在氯乙烯單體聚合體系中加入含有雙烯和多烯的交聯劑聚合而成的樹脂。
根據氯乙烯單體的獲得方法來區分,聚氯乙烯可分為電石法、乙烯法和進口(EDC、VCM)單體法(習慣上把乙烯法和進口單體法統稱為乙烯法)。
根據氯乙烯單體的聚合方法,聚氯乙烯的獲得又有懸浮法、乳液法、本體法和溶液法之分。懸浮法以其生產過程簡單,便于控制及大規模生產,產品適宜性強,是聚氯乙烯的主要生產方式;乳液法聚合時以水為分散介質,制得的顆粒較細,熱穩定性和電絕緣性不佳,適宜糊樹脂的生產;本體法不用水和分散劑,聚合后處理簡單,產品純度高,但是存在聚合過程攪拌和傳熱的難題,生產成本較高,屬于淘汰類工藝;溶液聚合只用來生產涂料或特種產品。
聚氯乙烯的分類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二、聚氯乙烯政策環境
隨著我國對資源和能源行業的約束不斷增強,加上整體環保政策要求逐漸趨嚴,聚氯乙烯行業由高速發展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如《電石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等,對電石產能的限制將進一步制約電石法聚氯乙烯的產能擴張。此外,2021年3月,內蒙古自治區正式出臺《關于確保完成”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任務若干保障措施》,要求電石、聚氯乙烯等一系列高能耗行業在“十四五”期間將不再得到審批。
聚氯乙烯相關產業政策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內容摘自智研咨詢發布的《2022-2028年中國聚氯乙烯行業競爭戰略分析及市場需求預測報告》
三、聚氯乙烯發展現狀
(一)產能情況
2014年開始,化解過剩產能的產業政策和市場調節機制聯合作用,大量閑置、落后產能逐步退出市場,國內聚氯乙烯產能連續三年負增長,市場供需關系逐步改善。2016年下半年開始,隨著成本支撐力的進一步增強,國內聚氯乙烯企業盈利水平明顯提升。行業情況的改善增強了企業的信心,新建擴建項目加快了進度。2017年,國內聚氯乙烯產能重歸上行。2018年行業產能保持有進有出的平穩發展,受新增產能釋放滯后的影響,產能總數稍有回落。2019年企業平均規模穩步提升,行業產能轉為凈增長。
2021年中國聚氯乙烯生產廠家71家,較2020年增加1家;產能為2713萬噸(其中包含聚氯乙烯糊狀樹脂139.5萬噸),新增加產能65萬噸,退出16萬噸。
2012-2021年中國聚氯乙烯生產企業數分析
資料來源:中國氯堿工業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2012-2021年中國聚氯乙烯產能分析
資料來源:中國氯堿工業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從區域分布來看,當前西北地區依托豐富的資源能源優勢,是業內公認的電石法聚氯乙烯的低成本地區,在中國聚氯乙烯產業格局中具有一定的領先地位。2021年,西北地區聚氯乙烯產能1387萬噸,占比高達51.12%。
2021年中國聚氯乙烯產能區域分布格局
資料來源:中國氯堿工業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二)供需平衡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聚氯乙烯需求量不斷增加,國內聚氯乙烯產量總體保持穩定增長。2021年我國聚氯乙烯產量為2310萬噸,同期國內進口數量為56.1萬噸,出口數量為209.4萬噸,國內需求量為2156.7萬噸。
2012-2021年中國聚氯乙烯供需平衡分析
資料來源:中國氯堿工業協會、中國海關、智研咨詢整理
(三)價格分析
PVC電石法工藝占據市場主流,2021年,國內2713萬噸總產能中,電石工藝路徑的產能有2113萬噸,占比在78%左右。電石成本占比較大,因此電石對聚氯乙烯價格影響較大。電石依靠電弧高溫熔化反應生成,存在電能消耗高和產生煙塵、電石渣、廢水等污染物較多問題。在環保政策趨嚴、能耗雙控等政策下,電石產量增加有限,導致電石采購成本上漲,進而影響聚氯乙烯價格。2021年,國內聚氯乙烯均價達9171.55元/噸,電石均價達4841.76元/噸。
2015-2021年中國聚氯乙烯產品均價與電石產品均價對比分析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四、聚氯乙烯產業鏈分析
(一)產業鏈結構
聚氯乙烯的生產主要有兩種制備工藝,一是電石法,主要生產原料是電石和氯化氫;二是乙烯法,主要原料是乙烯和氯氣。國際市場上聚氯乙烯的生產主要以乙烯法為主,而國內受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限制,主要以電石法為主。
聚氯乙烯是合成樹脂中重要的品種,應用領域十分廣泛。下游應用包括管材管件、型材門窗、人造革及制鞋、薄膜、地板材料、電纜材料等領域。
聚氯乙烯產業鏈結構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二)上游市場分析
1、電石法
電石法成本主要由電石、氯化氫和水電費構成。根據統計,生產1噸聚氯乙烯消耗電石約1.45~1.5噸,消耗氯化氫氣體約0.75~0.85噸,每噸耗電量約450~500千瓦時,另有其它項目開支,如包裝費、引發劑、分散劑、水費、管理人員費用等。總體來講,電石法的成本構成分配比例如下:電石占65%~70%,氯化氫占15%,電力占5%~6%(電石轉直接化為PVC的耗電量),其他制造費用占5%~6%。
電石法生產聚氯乙烯成本比例分析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我國是世界第一電石生產大國,目前電石產量長期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況。2021年全年國內電石產量達到了2825萬噸,同比增長約1.2%。2021年中國電石表觀需求量為2814萬噸,同比增長1.2%。同時,隨著國家雙碳目標的推進,對高耗能電石企業的整改也將不斷加碼。2020年10月應急管理部發出《淘汰落后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藝技術設備目錄(第一批)》通知,將開放式和內燃式電石爐作為禁止類,國內電石落后產能淘汰加速。
2014-2021年中國電石供需現狀分析
資料來源:發改委、智研咨詢整理
2、乙烯法
乙烯法成本的構成主要有乙烯消耗量、氯氣消耗量、耗電量、加工助劑和管理人工費等。根據統計,乙烯法每生產1噸聚氯乙烯要消耗乙烯0.5噸,消耗氯氣0.65噸,兩者約占成本的65%左右。
乙烯法生產聚氯乙烯成本比例分析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乙烯作為重要的化工原料,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國內乙烯的產能的增長,難以滿足我國日益漸增的乙烯需求,仍需通過進口部分乙烯,以補足產量缺口。2021年全年國內乙烯產量達到了2825.7萬噸,同比增長約30.8%。乙烯表觀需求量為3013.4萬噸,同比增長28.3%。乙烯的供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聚氯乙烯行業的發展。
2014-2021年中國乙烯供需現狀分析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三)下游市場分析
聚氯乙烯下游對接塑料加工行業,以管材管件占比最大,2021年占比為27%。此外,型材門窗、地板材料、薄膜領域等占比也較大,2021年占比分別為16%、12%和11.25%。
2021年中國聚氯乙烯消費結構分布圖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隨著工業、農業、交通、建筑、通訊、軍工等行業的迅速發展,以及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塑料制品的產量逐漸增大,2021年我國塑料制品產量達8003.98萬噸,塑料制品產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聚氯乙烯產業的發展。
2014-2021年中國塑料制品產量統計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五、聚氯乙烯主要生產企業分析
我國聚氯乙烯市場企業數量較多,行業集中度較低。主要生產商有君正集團、氯堿化工、新疆天業、中泰化學、北元集團、三友集團等企業。2021年中泰化學聚氯乙烯產量為193.55萬噸,占同期國內總產量的8.38%;北元集團聚氯乙烯產量為128.99萬噸,占同期國內總產量的5.58%。
2021年中國聚氯乙烯市場主要生產商產銷量統計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智研咨詢整理
2021年中國聚氯乙烯產量企業集中度分析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智研咨詢整理
六、聚氯乙烯發展趨勢分析
1、乙烯法的占比會進一步擴大
乙烯法工藝中的氯氣能被完全利用,“三廢”處理完全,適合大規模生產,隨著我國聚氯乙烯產業的發展,未來乙烯法產能擴張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2、電石法聚氯乙烯工藝技術水平進一步提升
未來,計劃新建的電石法裝置可能受政策等因素影響進度推遲。但由于中國資源的現實及內地煤、鹽資源優勢,以及西部經濟大開發的需要,電石法聚氯乙烯產能還不能完全放棄。隨著技術進步,電石法聚氯乙烯新裝置應在環保、能耗及產品質量上將得到提升。
3、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拓展高附加值應用領域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聚氯乙烯生產企業要加強與下游加工企業合作,建立系列化、功能化、專項化的聚氯乙烯專用料牌號,推動聚氯乙烯樹脂由通用型向專用型轉型。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2022-2028年中國聚氯乙烯行業競爭戰略分析及市場需求預測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聚氯乙烯行業競爭戰略分析及市場需求預測報告
《2025-2031年中國聚氯乙烯行業競爭戰略分析及市場需求預測報告》共十一章,包含2020-2024年聚氯乙烯下游相關行業分析,2020-2024年聚氯乙烯行業重點企業經營分析,2025-2031聚氯乙烯行業投資及發展前景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