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作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正經歷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升級大潮,交通也在從傳統交通向智能交通轉變。然而,智能網聯汽車的網絡安全問題猶如一塊“天花板”拖慢了產業發展的步伐。
針對行業痛點,上海新近組建智能網聯汽車網絡安全產業協同創新中心,聚合國內汽車制造和網絡安全領域的頭部企業、一流高校力量,通過協同創新,解決智能網聯汽車安全的關鍵技術難題,塑造高可信的數字安全“底盤”。
專家表示,車聯網目前尚處于加速階段,網絡安全產業更是處于發展早期。當萬億級智能網聯車市場“加速”,安全更需“跑”在前面。上海應抓住機遇,成為全國汽車網絡安全產業的“發動機”。
一輛車上億行代碼,網絡安全面臨挑戰
智能網聯汽車由感知系統(攝像頭、雷達、地圖與定位)、控制系統(算法、芯片、操作系統)、執行系統(集成控制系統)等關鍵系統組成,部分智能汽車的代碼已超過一億行。根據網絡安全的木桶理論,安全度由“短板”決定。上汽智己汽車首席技術官郭輝表示,汽車行業擁有非常復雜的供應鏈,主機廠需要第一時間找到供應鏈各部件的網絡安全短板,難度頗高。
在2021年底舉行的“強網”擬態防御國際精英挑戰賽上,國內外48支頂尖隊伍對8款16個型號的智能網聯汽車進行高強度“挑刺”,在72小時內汽車共承受40多萬次攻擊,最終篩選出300多個有效漏洞,有效加高了“安全木板”。
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網絡安全產業協同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表示,傳統汽車行業的功能安全有著嚴格的量化標準和評估體系,但對于智能汽車的網絡安全問題卻無法度量。因此,需要有機構解決智能網聯汽車安全的關鍵技術難題,推進我國獨有獨創的“內生安全”技術落地應用,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演進提供高可靠、高可用、高可信的網絡安全保障。
與其“亡羊補牢”,不如強化“自身免疫力”
“找漏洞”本質上是一種亡羊補牢的措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對于智能網聯汽車這樣一個高復雜度的集成系統來說,找漏洞難度極大,且誰也不能保證漏洞業已“清零”。
在這樣的情況下,“內生安全”就顯得尤為重要。據了解,“內生安全”是我國科學家針對網絡安全領域世界性共性難題和頑瘴痼疾提出的創新技術,其核心是堅持和運用系統觀念,采用架構技術為網絡生命體賦予“安全基因”或“內在屬性”,使其具有很強的“自身免疫力”,能夠有效抵御未知漏洞和未知“后門”的網絡攻擊,在“有毒帶菌”的環境下也能安全運行。
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網絡安全產業協同創新中心主任、上海大學教授李玉峰介紹,團隊與紫金山實驗室在我國首創的網絡空間內生安全理論基礎上,率先提出智能網聯汽車功能安全和網絡安全一體化保障方法,并聯合國內客車廠商和車聯網安全技術團隊開展了內生安全自動駕駛原理驗證工作,初步形成了智能網聯汽車內生安全的理論架構,取得了多項基礎原理驗證預期結果,有望為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安全“痛點”的解決探索一條新路徑。
撬動萬億級市場,解決消費者后顧之憂
麥肯錫最新報告顯示,未來十年,汽車行業將面臨一個世紀以來從未有過的巨大變化,到2030年,全球汽車軟件和電子產品市場將增長到4690億美元。而另一份針對全球消費者的自動駕駛汽車調查發現,公眾最關注的是網絡安全問題。
如何回應消費者關切,撬動萬億級市場?2021年12月,上海發布“建設網絡安全產業創新高地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提出到2023年網絡安全產業規模從120億元提升至250億元,同時建設10個網絡安全產業協同創新中心,推動產學研用多方協同,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創新高地。
鄔江興介紹,作為上海市網絡安全領域首個協同創新中心,新成立的智能網聯汽車網絡安全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將重點構建企業級專項漏洞庫和高效能檢測安全工具,推出一系列智能網聯汽車內生安全技術和產品,還將探索體現“上海創新”的智能網聯汽車網絡安全保險產品。
“將內生安全作為智能網聯汽車機器系統的基本標準,從‘骨子里’嵌入安全基因,加快和保險金融業的深度融合,制定智能網聯汽車網絡安全標準規范,上海有望快人一步撬動未來汽車的藍海市場。”鄔江興說。
知前沿,問智研。智研咨詢是中國一流產業咨詢機構,十數年持續深耕產業研究領域,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專業的角度、品質化的服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專注于提供完善的產業解決方案,為您的投資決策賦能。


2025-2031年中國網絡安全行業市場專項調研及投資前景規劃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網絡安全行業市場專項調研及投資前景規劃報告》共十章,包含2025-2031年中國網絡安全行業前景及趨勢,2025-2031年中國網絡安全行業投資機會分析,網絡安全行業投資戰略研究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