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集裝箱加一臺電腦,就能“搭建”起一家蔬菜工廠,精準計算蔬菜生長所需的溫度、光線、肥料、水,甚至二氧化碳濃度。這套蔬菜種植系統,還能通過改變光線的顏色來控制植物的酸度、甜度,與傳統種植方式相比用水量可節約95%以上。
這不是科幻電影的場景。日前,在平湖農業經濟開發區內的東郁國際植物新品種研究院,來自荷蘭的農藝專家皮姆向記者展示了這神奇的一幕。“像抓工業一樣抓農業,從而推動鄉村融合發展。”嘉興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葛永元說,扭住鄉村產業發展的關鍵,嘉興推出農業經濟開發區模式,打造現代農業“硅谷”。眼下,農業經濟開發區實現縣(市、區)全覆蓋。截至10月底,7個農業經濟開發區累計引進項目160個,涉農投資107.98億元。其中,合同超億元項目50個。
“現代農業需要現代化的‘土壤’。”嘉興市農業農村局規劃與計劃處處長和玉昌說,為打造優質高效的農業發展平臺,嘉興市、縣兩級均出臺政策,對農業經濟開發區建設給予最高9000萬元扶持,并對區內實際投資超億元的產業項目給予最高不超過2億元的支持。同時,引導特色產業和新型產業到全市46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抱團發展,比如秀洲區打造王店畜禽、洪合蜜梨等5個產業集群,其中菱、藕、青魚產業分別使當地獲得“中國菱鄉”“中國田藕之鄉”“中國青魚之鄉”稱號。
高精尖農業項目紛至沓來。近兩年,嘉興瞄準國際國內涉農領域“冠軍”“單項冠軍”“獨角獸企業”進行招商,優先招引數字農業工廠、數字農業園區等項目。眼下,南湖區七星街道湘家蕩總投資6000萬元的數字化工廠內,匯集智能化溫室建造技術、全天候氣候控制系統、自動化種植系統等各類現代農業技術,小番茄、彩椒、小黃瓜“喝”著純凈水,“吃”著特調營養套餐。
更多人才與農業項目一起“扎根”鄉村。目前,嘉興出臺了“鄉村人才振興十條”,計劃用10年時間選拔出100名鄉村振興拔尖人才,對人才所在單位給予相應補助。海歸人才舒華倫將創業地選在了海鹽縣通元鎮雪水港村。“兩年前,聽說家鄉要打造農業經濟開發區,十分吸引我。”舒華倫當即決定回國返鄉當一名新農人,創辦融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還拿到了100萬元專項補貼資金。目前融禾一期園區已建成投用,以種植有機精品果蔬為主,預計今年產值可超2000萬元。
農開區周邊農戶也開始“趕潮”。80后新農人余魁靠著農用機械種植果蔬,農場畝均產值達4.6萬元,比周邊農戶高出3倍多。在他的帶動下,當地30多戶農戶紛紛轉型使用現代化農業裝備,年均增收30%以上。據統計,嘉興7個農業經濟開發區已累計帶動1.42萬名農民就業,促進農民增收4772.4萬元。
知前沿,問智研。智研咨詢是中國一流產業咨詢機構,十數年持續深耕產業研究領域,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專業的角度、品質化的服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專注于提供完善的產業解決方案,為您的投資決策賦能。


2025-2031年中國互聯網+農業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戰略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互聯網+農業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戰略研判報告》共十章,包含中國非農企業的互聯網+農業布局案例分析,中國互聯網+農業市場前景預測及發展趨勢預判,中國互聯網+農業投資戰略規劃策略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