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農業農村部網站發布《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4355號建議的答復》提到,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配合財政部、金融監管總局等有關部門,加強對地方農業保險工作指導,鼓勵農業保險承辦機構創新產品服務,擴大南方丘陵山區有關試點區域,探索將更多農業附屬設施納入保險范圍,更好滿足“三農”領域日益增長的風險保障需求。
農業農村部表示,關于代表提出的關于將農業附屬設施建設納入國家政策性補貼、并將農業附屬設施納入農業保險的建議,經商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將農業附屬設施納入農業保險范圍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協調配合財政部、金融監管總局等有關部門,推動農業保險快速發展。會同財政部、金融監管總局等將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擴大到全國所有產糧大縣;推動中央財政在全國實施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以獎代補政策。在此基礎上,指導人保財險、國壽財險等保險機構通過地方財政補貼或商業化形式在北京、河北、河南等省份開展了溫室大棚保險,逐步探索將溫室大棚等農業附屬設施納入保險范圍。
2023年,中央財政安排農業保險保費補貼477.66億元,支持農業保險保費規模超過1400億元,為1.65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約5萬億元。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配合財政部、金融監管總局等有關部門,加強對地方農業保險工作指導,鼓勵農業保險承辦機構創新產品服務,擴大南方丘陵山區有關試點區域,探索將更多農業附屬設施納入保險范圍,更好滿足“三農”領域日益增長的風險保障需求。
二、關于將農業附屬設施建設納入國家政策性補貼范圍
設施農業對于保障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具有重要意義。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進現代設施農業建設。
一是強化規劃指引。2023年,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等部門聯合印發《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對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進行整體部署,大力推進現代設施農業建設。
二是加大對農業設施建設支持。2023年,在湖南等25個省份和北大荒農墾集團開展設施農業貸款貼息試點,有效引導和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設施農業建設,中央財政根據地方財政貼息投入情況給予適當獎補。中央財政資金通過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農業產業強鎮建設,聚焦包括設施農業在內的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農產品,適當兼顧其他優勢特色農產品,加大對農業設施建設的支持,提升農業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高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三是提高適用于丘陵地區的農機補貼標準。今年4月30日,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2024—2026年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實施意見》,確定補貼機具種類范圍涉及25大類55個小類155個品目,不僅包括農業生產耕種管收等既適用于平原地區也適用于丘陵山區的機械,還包括菌料裝瓶(袋)機、茶葉殺青機等主要用于丘陵山區特色產業發展的機械。
此外,還明確省級支出責任按規定履行到位且補貼資金能夠滿足兌付需求、不存在購機補貼兌付難和兌付慢問題的省份,可圍繞農業生產急需適用、重點短板機具的推廣應用,選擇部分產品提高補貼額測算比例,補貼額測算比例原則上最高不超過35%。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按照《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有關部署,大力推進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加大對丘陵山區的支持力度,加快先進適用農機裝備的推廣應用,推動補齊產業發展鏈條短板和提升農業科技裝備整體水平。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
智研咨詢成立于2008年,具有15年產業咨詢經驗,目前累計服務客戶上萬家,客戶覆蓋全球,得到客戶一致好評,采用精益求精的完善研究方法,用專業和科學的研究模型和調研方法,不斷追求數據和觀點的客觀準確。報告品質有保障,讓您放心無憂。


2025-2031年中國互聯網+農業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戰略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互聯網+農業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戰略研判報告》共十章,包含中國非農企業的互聯網+農業布局案例分析,中國互聯網+農業市場前景預測及發展趨勢預判,中國互聯網+農業投資戰略規劃策略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