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從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自西部(重慶)科學城北碚園區啟動建設以來,園區聚焦“芯+傳感器”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等重點領域招商引資,已簽約華立科技、縱目科技、芯世物科技、上海天鏈等近30個項目入駐,總投資達500多億元,涉及智能傳感器、總部經濟、智能制造、城市建設、文旅民生等領域,園區高新智能的產業布局正在加快形成。
近日,位于西部(重慶)科學城北碚園區(以下簡稱“北碚園區”)的重慶市傳感器特色產業基地正式揭牌,傳感產業以及博瑞醫藥、西南大學科學中心等一批項目簽約入駐。該基地是北碚園區首發項目,規劃建設面積約4.24平方公里,2020年11月正式開工,一期工程主要含15棟標準廠房、10棟企業孵化樓及園區道路等。
為什么選擇傳感器產業作為北碚園區的主導產業?對此,北碚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北碚發展傳感器產業有著良好的產業基礎,聚集了重慶川儀、四聯集團、重慶材料研究院、重慶橫河、重慶超硅等多家從事傳感器研發、設計、銷售以及相關業務的企業,目前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儀器儀表生產基地。此外,北碚區已經形成了涵蓋材料、設計、制造、測試、集成以及應用的傳感器產業鏈。
為了支持傳感器產業發展,北碚區制定出臺產業發展規劃,并從科技創新、財政扶持、產業基金、廠房用地、人才引育等方面予以保障。值得一提的是,該區設立了10億元傳感器產業股權投資基金,聯合渝富、地產、水投等市屬國企設立40億元的渝深科創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面向北上廣深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優質傳感器項目,開展股權投資和招商引資,助推傳感器產業發展。
據了解,重慶傳感器特色產業基地將以智能傳感、物聯網為一期主導產業,通過區域協作,攻克傳感器等智能硬件芯片的技術創新。聚焦后端檢測封裝、市場應用等環節,拓展智能控制系統、物聯中樞系統相關研究,聯動提供研發生產大數據,為產業升級轉型提供以應用場景為主體的戰略平臺。預計到2025年底,北碚將形成健全的傳感器產業體系,集聚傳感器相關企業150家以上,規上企業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引進高端人才不少于150人,研發人員數量不少于300人,打造全市傳感器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基地,建成西部地區具有品牌效應的傳感器產業園,形成輻射全國的傳感器產業基地。
據介紹,北碚園區將圍繞重慶市傳感器特色產業基地、盧作孚民營經濟示范產業園,以及西南大學科學中心+校地合作產業園三大板塊布局產業,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打造北碚未來發展的主引擎、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地。其中,已正式入駐北碚園區的西南大學科學中心,擬投資50億元,重點建設長江上游種質創制前沿研究中心、未來農業前沿研究中心、合成生物學與大健康前沿研究中心、智能制造與大數據前沿研究中心等,每個中心布局建設一批研究院(所)、工程技術中心、聯合實驗室等,積極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下一步,北碚園區將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強化招商引資,大力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大健康等主導產業,加快完善產業鏈,力爭用5-10年時間,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
在加快打造北碚版“芯屏器核”“集終生智”產業集群的同時,北碚園區也以“科創碚城,大家之家”的定位,利用北碚自然生態優勢,打造彰顯國際范、中國韻、重慶味、北碚景,人產城景融合的現代化生態新城,讓北碚園區真正成為“科學家的家、創業者的城”。


2025-2031年中國3D動作捕捉傳感器行業市場發展形勢及投資潛力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3D動作捕捉傳感器行業市場發展形勢及投資潛力研判報告》共十二章,包含2020-2024年3D動作捕捉傳感器行業各區域市場概況,3D動作捕捉傳感器行業主要優勢企業分析,2025-2031年中國3D動作捕捉傳感器行業發展前景預測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