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連片100畝以上的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耕地區域,建立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進區
■ 在連片200畝以上的推進區內至少建立1個集中推進示范區,全面推廣示范安全利用技術,并開展安全利用技術的大田試驗示范
■ 全區建立農用地安全利用聯合攻關區30個,面積1.6萬多畝,大規模探索適合廣西各地種植模式的農用地安全利用類技術措施,初步形成了廣西水稻產地安全利用“GTP+”模式
7月12日,記者從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獲悉,我區積極謀劃、精心組織,高質量完成國家下達的農用地安全利用工作任務,目前全區農用地安全利用率達87.26%,超額完成責任書79%的指標要求。
“十三五”期間,我區分別在14個縣市區開展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試驗示范、糧食生產禁止區劃定試點、耕地重金屬鎘污染修復技術異地效果驗證試驗、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修復試驗示范,篩選出了一批適宜當地耕地重金屬污染條件的修復技術和產品。
大力推行“分區施策”“一區一策”工作模式,開展集中推進區建設。我區在所有連片100畝以上的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耕地區域,建立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進區;在連片200畝以上的推進區內至少建立1個集中推進示范區,全面推廣示范安全利用技術,并開展安全利用技術的大田試驗示范。2020年,全區建成集中推進示范區196個,面積達4萬畝。創新建立“內聯外合、開門治污”聯合攻關工作機制,開展聯合攻關區工作。聯合區內外科研院所專家,通過組建廣西農用地安全利用聯合攻關專家組、制定聯合攻關計劃等措施,在全區建立農用地安全利用聯合攻關區30個,面積1.6萬多畝,大規模探索適合廣西各地種植模式的農用地安全利用類技術措施,并總結提煉初步形成了廣西水稻產地安全利用“GTP+”模式。引入第三方參與土壤障礙因子修復治理項目實施工作,委托監理公司對項目實施過程進行監督,并組織對項目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形成前端審核、過程監督、效果評估的項目實施管理模式,規范高效推進項目落地實施,為全國同類項目實施管理提供可借鑒的工作經驗。
全面推進結構調整等嚴格管控措施。結合廣西農業產業發展特色,因地制宜,采取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措施,選擇改種特色水果、甘蔗、油料作物、飼用作物等農作物以及蠶桑、麻、花卉苗木等作物,將嚴格管控類中生產超標農產品的耕地退出農產品生產。


2025-2031年中國互聯網+農業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戰略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互聯網+農業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戰略研判報告》共十章,包含中國非農企業的互聯網+農業布局案例分析,中國互聯網+農業市場前景預測及發展趨勢預判,中國互聯網+農業投資戰略規劃策略及建議等內容。



